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原因让烧友误入歧途的——以360烧友为例? [复制链接]

查看: 45095|回复: 171
11#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2-1-4 0:56:00 发表
楼主逻辑性很强,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一鸣惊人!新年明星我想是您的了。最好能成为168打假专家,感觉您学识很丰富,偑服!但请问您是出自真心想帮360,或者您是想竞当版主?


您老高看了。我这里的发言,不过是基于知识理性的自觉性罢了(道理未必没有讲错的漏洞)。就好比是习武之人,一招一式力求规矩,却未必有杀心或歹意。交流交流,就当思维健脑的游戏吧。
TOP
12#

回复 29# 神农 的帖子

烧不烧,是花费银子玩不玩的问题。但知识对不对路子,是思维走向的问题。两者未必交集。但如果有心人愿意做正事,总比无脑人玩乐子要有点效率吧。
TOP
13#

原帖由 bebear 于 2012-1-4 0:54:00 发表
原帖由 bebear 于 2012-1-3 23:34:00 发表
一百张唱片就有一百种录音风格,哪有通杀的道理,丹拿箱虽偏亮,总体说也算靠谱,系统没问题,是人出问题了。

并不是所有录音都是针对HIFI系统的,对于廉价系统(如电视机伴音系统),典型在8-10KHZ之后便大幅衰减,不少通俗录音会大幅提升高频作补偿(如麦当娜的录音),那HIFI系统出


兄弟指出了一个事实:许多廉价的流行乐唱片是不适合作为HIFI器材试音碟工具的。
理由之一是,录音师在制作碟片的过程中存心打破曲目里高低音调的平衡感,以弥补大众市场上普及型器材的播放缺陷,从而突出和强化了一些特定的音乐要素。
尽管HIFI器材的追求目的是忠实还原节目源的内容素质,但这个理想仅仅适合于录音质量平衡的目标。
最后编辑闲聊音响 最后编辑于 2012-01-04 01:33:02
TOP
14#

回复 41# abc1234 的帖子

找到了——始作俑者!!!
最后编辑闲聊音响 最后编辑于 2012-01-04 22:03:40
TOP
15#

回复 49# 富盛 的帖子

作为商家,还是将重心放在售前售后服务上吧。

像这种录音后转播的效果(请问什么质量的数字文件?要声场没声场,要信噪比没信噪比的东西),完全不靠谱!拿出来晒,等于坦白自己的想法太弱智嘛,还怎么让人信服?
TOP
16#

回复 54# 富盛 的帖子

难道这就是商家的售前宣传?

既然不能保证录音文件达到HIFI水准,又如何来宣传HIFI器材的好处呢?岂不是“丑化”效果嘛?
TOP
17#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2-1-5 23:29:00 发表
那年同学搬新家,要置办一套音响,找了一位校友帮忙买。这校友是纯种的电子技术专业学位的高校毕业生,还是电子技术专业的高材生,还是当年学校里的音响专家。出去一个下午,消费了几万块,搬回家一套名牌音响“爱浪”!  

哈哈,换个角度来看,人家高材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将爱浪品牌的器材搭配出“令你同学满意”的好声,也是一种消费选择。只不过,没有和你来比较HIFI水准(或性价比)而已,有什么奇怪的?
要知道,大多数人的购买心理是“花钱听好声”即可,并不是要求HI-END的音效。
TOP
18#

回复 75# 富盛 的帖子

人家摆事实讲道理,说话有根有据,够MAN。

你却挂羊头卖狗肉(做点实验也做不像),吐吐口沫,玩矫情,才是娘娘腔。
TOP
19#

原帖由 hownolulu 于 2012-1-8 12:35:00 发表
这帖子真是又长又臭,楼主你要说什么请一口气说明白点,别绕圈子说一通什么“理论”,说话大喘气,大家都很忙,都是挤时间来网上看看。


兄弟,这个说来话长,一波三折。
本来以为,这个帖子从三个方面入手——听音者的知识素质+系统单元的各个环节+调音手段,可以解析许多发烧友们的认知误区。
可是,事不如意,一方面是烧友360未必敢“以身试法”的诚意反馈和交流,而帖子中的众多咸菜党马甲又未敢曝光;另一方面则是,销售商本身素质过低,不学无术。加上还牵出坛子版主的卖弄噱头。。。俗话说,打狗还看主人面。
你说,能一针见血的分析下去吗?岂不要惹火烧身!
倒不如,冷眼旁观这个坛子里装神弄鬼的种种笑话吧。毕竟,玩音响入迷的大鬼小怪们也喜欢凑在一起发发羊角风,这也是一种超级“自由”的境界啊!哈哈。
TOP
20#

回复 103# 富盛 的帖子

我对你倒是够一针见血了,你倒是不痛不痒!

比如说,你企图用“现场录音”的手段来证明音响器材的HIFI高品质,但你却不能保证“录音文件”的高技术要求,这岂不是一个玩笑?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你的基本素质如何水平(又怎能不误导消费者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