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切脱离音乐本质的发烧都是伪发烧。 [复制链接]

查看: 16933|回复: 83
21#

听音乐完全是娱乐,主要还是以旋律为主,并不刻意去研究音乐的本质。
按此划分,老龚是“伪烧友”了,,,,,,,,,,
最后编辑老龚 最后编辑于 2011-12-20 14:41:01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22#

我也是以音乐为主,软件的投入比硬件多很多钱

一切硬件都是为软件服务的,当然,硬件越好越能发挥音乐该有的素质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23#

音响发烧友不必音乐发烧。
TOP
24#

一段时间以来,不停地折腾器材、调音,听的曲子都是小曲子,很少完整听一部大作品,即便是听,也关注在hifi元素上,对音乐本身则隔了一层皮。
总感觉失去了什么,总感觉时间虚度,总感觉内心空空,于是,关灯,在沙发上不动,完整的听了马勒第一、布鲁克纳第九、贝多芬第九,才找到了充实感!
发烧友很容易被音响玩残,不知不觉的失去了最初的目的。。。
最后编辑yavis 最后编辑于 2011-12-20 15:15:28
除却西电不是线!http://shop34851791.taobao.com/
TOP
25#

音乐的本质在于审美,而非功用

“艺术的目的并非本身,它是与人交谈的工具”—— 穆索尔斯基如是说。
老穆的论断很精妙,音乐就是一门恩赐的语言:song without words. 作曲家将个体的独特情感和生命体验汇集成乐思(逻辑),并借助音乐语言表达。



而它的伟大性和深刻性在于能够触动每个聆听者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打开心灵的小开关(本人的经常摆弄,有些不灵了,半天打不来,开了关不上,呵呵)


我们在CD或者任何固定载体中(罐头)听到的不算是音乐,指挥家瓦尔特早有论断,因为缺少了演奏者与听众交互的过程,那仅仅只是声响而已。


这也是为啥有些指挥大师的录音很少。音乐的每一秒都有一千张面孔,它由于演奏的人不同,聆听的人不同,他们的心情亦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而产生变化。


这就是音乐的逻辑哲学。
TOP
26#

学习了~~~
美国JPS, 美国Sound Anchors, 美国ABYSS, 美国Cavalli
http://shop34547859.taobao.com/
TOP
27#

不敢苟同。
TOP
28#

想问问有几个是真正的音乐发烧友?
TOP
29#

原帖由 entwine 于 2011-12-20 14:19:00 发表
“艺术的目的并非本身,它是与人交谈的工具”—— 穆索尔斯基如是说。
老穆的论断很精妙,音乐就是一门恩赐的语言:song without words. 作曲家将个体的独特情感和生命体验汇集成乐思(逻辑),并借助音乐语言表达。



而它的伟大性和深刻性在于能够触动每个聆听者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打开心灵的小开关(本人的经常摆弄,有些不灵了,半天打不来,


说得好,要狂顶!!哈哈哈!别以为懂两行英文就认为听懂音乐的人太多了!
TOP
30#

回复 16# xin889 的帖子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八先生 最后编辑于 2011-12-20 17:19:20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替苍生说人话!
鸟声、虫声、核桃声轻声入耳,
花事、鱼事、葫芦事诸事关心。
lp-33@hotmail.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