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大提琴:罗斯特罗波维奇-钢琴:布里顿)
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大提琴:罗斯特罗波维奇-钢琴:布里顿)
唱片史上最精采的器乐合奏专辑,也是大提琴巨匠罗斯托波维奇与名英国指挥家布列顿最完美的合作。舒伯特这首独特作品原是为六根弦的阿贝鸠奈琴所作,罗氏改以四根弦的大提琴演奏,技巧却丝毫不见滞涩,可见其功力之深;在布列顿虽以作曲家名世,但其钢琴演奏同样有独到之秘,更充分展现绿叶红花互为衬托的效果。
舒伯特和阿佩乔尼奏鸣曲(转帖)
于偶然与无意之中,听到了那哀伤的旋律。钢琴的喑咽,带出了大提琴的低吟浅唱,诉说着主人内心无尽的哀愁,那低沉、阴郁的音色久久萦绕在脑中,是止不住的悲伤。从来都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却在眼中找到微湿的感觉。就在听者的情绪压抑至极点时,钢琴的键盘跃动着,跳出欢快的音符,给予悲伤的人以希望,令人感到坚强……这就是舒伯特与他的阿佩乔尼奏鸣曲,于忧愁中带出生活的希望,于悲伤中赋予生命的坚强!而这些仅仅是融于浪漫乐章中的舒伯特的生活写照!
古典乐器中,最喜欢的并不是大提琴。一直都认为大提琴的音色过于低沉,无法表达出旋律的悦耳与优雅,但这次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这首奏鸣曲中,无论是第一乐章中的悲伤,还是第二乐章中的安详与温暖,甚至是第三乐章中的轻快,大提琴都是包裹着钢琴深情地唱出胸腔里的歌,如泣如诉,或喜或忧,通过大提琴的歌唱吟咏,让那旋律直达人心……
黑格尔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所以,真正能够感动人心的音乐是“发乎于心,止乎于肺腑”的。我们的每一个呼吸、每一次脉动与每一下心跳,都能变化成各种不同的音乐,时而柔婉哀怨、时而沉雄悲壮,乐谱上所流淌的是我们的快乐、幸福、悲伤、愤怒、无奈……是我们所有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而舒伯特是将他的一生都化为了他所喜爱的音乐。
不同于贝多芬的气势磅礴,也不同于莫扎特的天才创作,舒伯特所有的仅仅是他那天使般优美纯洁的旋律。“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歌唱。而当我歌唱爱的时候,爱就成了痛苦,当我歌唱痛苦的时候,痛苦就成了爱。”他就这样在爱和痛苦间漂泊,常常把忧伤编织成美丽交还给我们。在他开口歌唱的时候,整个世界——所有他所见识过的欢愉,幻想,悲哀,奢华和留恋都温顺地走了进来,容光焕发地簇拥着他,沿着韵脚化进了他血肉之中。他甚至不用“调动”什么,只须侧身其间即可。在斗室里忘情,这个宇宙就都是他的了。
《阿佩乔尼奏鸣曲》的“诞生”出于偶然,正如同“阿佩乔尼”的出现一般。这种六根弦的大提琴是1823或1824年维也纳著名的吉他制作家斯塔法(Stauffer)突发奇想的杰作,后世也称其为“吉他形大提琴”。擅长于使用吉他的舒伯特自然对这种吉他形状的大提琴很感兴趣,并特地为这把乐器作了一首奏鸣曲,即如今我们听到的《阿佩乔尼奏鸣曲》。尽管“阿佩乔尼”早已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这首奏鸣曲却以其独特而优美的旋律流传了下来,并将名称沿用至今。
虽然《阿佩乔尼奏鸣曲》并不是舒伯特的成名曲,或者应该说是他的一首即兴作品,但这丝毫无损于聆听这首乐曲带给我们的轻松而奇特的享受:生活的苦难所赋予他的音乐并不是一味的悲伤与痛苦,在舒伯特的所有作品中永远都带有极易辨认的温情在里面。而这首奏鸣曲同样是将古典主义的优雅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典范,谱写出的是绮丽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