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聊一下对pc hi fi 声音的追求 [复制链接]

查看: 214609|回复: 599
31#

回复 110# m.peng 的帖子

网上下载的文件没有玩过。
我电脑上的音乐文件全部都是用头版CD抓轨进去的。
并且是以1X 的速度以字节 0 和 1 的数据形式读取,不应说是抓轨,应该是复制才对。好象在电脑上复制文件的方式一样。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无损。复制出来的音乐文件只要其中有一个字节错误的话,整个文件都不能打开的。

复制出来的文件,再用类比系统与CD唱片内的数据作对比运算,误差率可达亿万份之一,简称与CD原盘几乎一样,人耳无法听出有什么不同。
我现在听头版CD与听音乐文件,也听不出有什么分别;也省了翻找唱片的工序,所以大都以听文件和黑胶为主。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2-02 23:29:1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2#

自己慢慢做进去,这样点使比钱啊。
日子长了就越来越丰富。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2-03 00:02:0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3#

回复 118# 南海十三郎 的帖子

原帖由 南海十三郎 于 2011-12-3 12:02:00 发表
说得对!喜欢听什么就下什么。我把系统调校到MP3都同样好听,那节目源就更广了。其实好听的音乐反而把音响忘记了。听到特别喜欢再去找更好的文件,当然是头版加高级硬件复制的更好,这点我对比过能听出分别。张兄可否分享一下你的头版试听一下?

您好南海兄!
我昨晚也想上传RICCI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上来与大家分亨一下的,可惜168上传不了文件。最短时间的一首,用最低格式的MP3制作也1.3Mb容量,所以无法上传到啊!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20 14:21:4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4#

回复 121# tty123 的帖子

原帖由 tty123 于 2011-12-3 14:22:00 发表
请教一下M-AUDIO DELTA1010,PCI声卡(光纤和同轴输出)
这个声卡可以吧?

您好!
这声卡是多声道输出的,并且所有连线和接口都要通过转接口扩冲转换出来,这样会对信息损害较大;其次,听音乐最好是用回两声轨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5#

回复 126# 南海十三郎 的帖子

原帖由 南海十三郎 于 2011-12-3 19:33:00 发表
多谢张兄,上存只有通过网络空间,如115…等,如果试听对比只上存一、两首就可以了,如蔡琴老歌《痴痴的等》,这首我下了多个版本。因为之前也玩过不少品种光驱和独立线性电源抓轨,想听一下兄的录入方法效果如何。

我没有试过怎样上传115等网站。
蔡琴老歌我没有,我的唱片几乎99.999% 都是古典音乐;口水歌几呼等于0,邓丽君还有几张。
等我研究一下怎样上传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6#

原帖由 studer.1112 于 2011-12-3 20:39:00 发表
看看台湾的高手们怎么玩pc hi fi

您好!

这没见得使用人有何高明之处!

使用者在CPU 和 底板的南、北桥上加了大散热器,这只证明使用人对CPU 和 南、北桥进行了超频而已,这只会对声音产生了极大的污染,一点好处也没有。相反使用多个CPU ,再把CPU 的运行频率降频才是正路。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7#

降频目的不是为了降低温度(但同时也会降低温度),而是为了减低CPU 突发性瞬间提速运算,而产生峰值谷波影响数据信息和为了拥有底频率多通道的能力,简称 “定频” 运算;这会使处理音乐文件时Jumper 能达到最低值,从而达到更平滑和连贯性更高的音频输出。但这样就会耗用CPU 的量和内核,一般最小使用两个多核CPU 以上,一个负责热运算,另一个负责冷运算,或负责校验运算,即:“ECC  CPU” 或 " 差动 " 模式使用。这种使用设置一般是小型机才有,但现在高端的SERVER 也有。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2-04 17:35:4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8#

回复 139# m.peng 的帖子

原帖由 m.peng 于 2011-12-4 8:01:00 发表
原帖由 xige 于 2011-12-4 2:49:00 发表
原帖由 m.peng 于 2011-12-3 17:1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南海十三郎 于 2011-12-3 15:18:00 发表
高清格式当然是上品啦!但上段时间见到高清格式就下,一下子硬盘就变得紧张,再听一下来也没几个喜欢的,又改为下ape的算了,没有ape的话mp3也杀了。哈哈……

那又是啊,全都是大档

回仁兄:玩音响本来就是花钱的玩意是不能计较,在上面我已介绍过的爵士女声音乐盘,一个档达到1.5GB之巨,本人也照样下载无疑,那又怎会吝啬和计较硬盘的容量空间呢。再说家里硬盘有几个总容量差不多到1个TB,还有2TB的外置硬盘也在服役中,所以从来就不担心硬盘爆满的问题。反正现在的硬盘2TB才卖几百元,装满后可再多买一个备用就可以了。

您好m.peng前辈!
为达到读取硬盘内数据的更准确和稳定,建议m.peng前辈使用希捷的企业级(浸油电机)硬盘,好处是:7200转速浸油电机;Cache 较大;震动和噪声很小,几乎听不到硬盘的读、写与电机响声和接近零震;硬盘内部读、写速度和内部数据传输速度比普通硬盘快很多;外端口是SATA 3.0、6.0Gb / 秒;耐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2-04 18:34:5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9#

回复 141# m.peng 的帖子

原帖由 m.peng 于 2011-12-4 12:13:00 发表
原帖由 天天升级 于 2011-12-4 11:4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m.peng 于 2011-12-2 9:08:00 发表
说一下接驳pc的电源,当初也不以为然,以为笔记本的电源,始终要经过那个电源适配器,配什么电源线都是徒然,后来几经试验证明想法是错的,原来经过那个电源适配器对电源线一样敏感,可以达到调声的作用。试过替换4条电源线,所出来的声音都有分别,最后还是选用这条瑞典自己diy的supra电源线才较合意。

其实不只一条电源线可改变音色,连每一个环节的接线都不能忽略,就是要花点时间与精神来慢慢调教了。感谢仁兄的认同!

m.peng前辈的观点非常正确!赞

对音质和信息影响最大的是:主板,硬盘控制接口性能,硬盘的性能,硬盘线,抓轨时用的CD-ROM,CD-ROM的数据线,CPU的分配使用方法,电脑电源,编辑制作软件,播放软件,数字输出生成器(声卡)等。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2-04 18:36:2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0#

回复 152# 南海十三郎 的帖子

您好南海兄!
请问:您现服役的PC HIFI 是台式电脑,还是Notebook 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