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帮助一位损友实现童年梦想。 [复制链接]

查看: 46126|回复: 220
21#

不错。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22:13:0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领教过古董喇叭的魅力。 这两对喇叭看起来也很强大。
HiFi玩的是心态。

莲CD机+德国audiolabor前级+音乐之旅AW120后级+夜莺2 
线材金宝和VD外加DIY。
TOP
23#

先顶后看.........................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4#

很是佩服 要能听到就好了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25#

刚听了以下这两张唱片,很舒服、温馨!~~~~~~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11-5 16:07:00 发表

最后的那张CLEARAUDIO的试音碟很熟悉,是70年代CLEARAUDIO委托OPUS公司录制的一张试音唱片,不求演绎,只求绝对的声音。常常用这张黑胶来调唱盘,以它为标准调超距、VTA。黑胶唱片中的A面最后一首钢琴演绎的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用来测试是否调试不当而产生破声。
最后编辑markh 最后编辑于 2011-11-08 10:25:37
欢迎光临高盈电子城三楼琉瑪唱片,一起感受黑胶的魅力。电话:13312884688.
TOP
27#

回复 10# markh 的帖子

前天才去了三娘湾,非常失望,什么海豚湾,白花了银子一条海豚都没见到,海鲜超贵,也不知是不是看了我们是广东车牌,所以才宰我们。。。
TOP
28#

原帖由 我爱竖琴 于 2011-11-8 11:01:00 发表

前天才去了三娘湾,非常失望,什么海豚湾,白花了银子一条海豚都没见到,海鲜超贵,也不知是不是看了我们是广东车牌,所以才宰我们。。。

SORRY,都怪我没说清楚。朋友在当地有好多亲戚是渔民,他们出海捞海鲜给我们在家吃,没有出去吃过饭。他们带我们出海看海豚,很幸运能碰上,有粉红、黄色和灰色。住的火车驿站也便宜,好像是70元一晚。晚上向海品茶,十分惬意,据说喝的50年代的千两茶巨贵,见识了,有点甜。
最后编辑markh 最后编辑于 2011-11-08 12:00:26
欢迎光临高盈电子城三楼琉瑪唱片,一起感受黑胶的魅力。电话:13312884688.
TOP
29#

我童年的梦想很多!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0#

回复 28# markh 的帖子

原帖由 markh 于 2011-11-8 8:02: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11-5 16:07:00 发表

最后的那张CLEARAUDIO的试音碟很熟悉,是70年代CLEARAUDIO委托OPUS公司录制的一张试音唱片,不求演绎,只求绝对的声音。常常用这张黑胶来调唱盘,以它为标准调超距、VTA。黑胶唱片中的A面最后一首钢琴演绎的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用来测试是否调试不当而产生破声。

这张碟我木油买头版LP,以前拿回听过头版LP觉得一点也不值那个价;只买了CD。这碟主要是听它里面的钢琴小品,弦乐就太过火了,所以这碟不太合适要来调唱针,特别是VTA。
原帖由 markh 于 2011-11-8 11:52:00 发表
原帖由 我爱竖琴 于 2011-11-8 11:01:00 发表
前天才去了三娘湾,非常失望,什么海豚湾,白花了银子一条海豚都没见到,海鲜超贵,也不知是不是看了我们是广东车牌,所以才宰我们。。。

SORRY,都怪我没说清楚。朋友在当地有好多亲戚是渔民,他们出海捞海鲜给我们在家吃,没有出去吃过饭。他们带我们出海看海豚,很幸运能碰上,有粉红、黄色和灰色。住的火车驿站也便宜,好像是70元一晚。晚上向海品茶,十分惬意,据说喝的50年代的千两茶巨贵,见识了,有点甜。  

请问:三娘湾是在那里的?

“50年代的千两茶巨贵,见识了,有点甜。”

50年代的千两茶分“青卷”和“花卷”两种,只有1954和1956两批,1958后就停产,之后将其外形改为4斤的“花砖”;直至1983年期间一直没有生产过;1983年才服版第一批,因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所以与50年代前的千两茶简直就是两回事。50年代的千两茶“青卷”才值钱(现存世约6条左右)如品相完美和干仓的约值600~700万一条;而“花卷”就大打折扣了,现存世量也较多。按您描述的口感应属“花卷”;如是“青卷”的话,因“青卷”是没有经“发花”工序,是用松木皮和桑叶然烧慢慢芬干,口感是这样的:有强烈的“松香香味”,甘、沥明显,茶气强劲,汤色金黄带微绿。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08 14:53:3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