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庆期间新德克PA-M和MS-8功放常州试听活动安排 [复制链接]

查看: 6855|回复: 27
11#

今天细细调整音响道具,把校音脚钉材料反复搭配,收到不错效果,素质到位的器材动什么变化都大,线材、脚钉、电源处理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否则有则吃苦头。
常州hi-fi发烧网:
www.czhi-fi.com
网上商店:
http://shop20760332.taobao.com
0519-86652959  QQ:278261810
TOP
12#

原帖由 小丫 于 2011-9-29 8:22:00 发表
原帖由 zflj 于 2011-9-28 21:50:00 发表
漂亮啊
漂亮是次要的,还要看效果能否达到预计的,不过先硬后软多扩少吸的原则,修改余地比较大,到时请各位多提意见。

“先硬后软多扩少吸的原则”与听音室的声学处理原则:为了真正听到节目源中的情况,必须把房间的反射声基本消除到听觉掩蔽阈以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设置吸声面。……基本方法是把反射面变成吸声面。例如玻璃是声反射面,但只要换成穿孔玻璃,就变成了吸声面。好像就相对立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9 19:25:00 发表
原帖由 小丫 于 2011-9-29 8:22:00 发表
原帖由 zflj 于 2011-9-28 21:50:00 发表
漂亮啊
漂亮是次要的,还要看效果能否达到预计的,不过先硬后软多扩少吸的原则,修改余地比较大,到时请各位多提意见。

“先硬后软多扩少吸的原则”与听音室的声学处理
松大虾好,做音室与做音箱其实有一通之处,就是随其自然,平衡舒展,除了照顾美念外那就是耳朵的听感,做房间吸扩先给自己留有余地,听下来混响过重再软化墙面和房间处理也方便,一下子按“理论”要求把所有的吸扩材料都上了墙,再想修改就难,这点本地烧友的音试有教训,分步设施应该为上策。
常州hi-fi发烧网:
www.czhi-fi.com
网上商店:
http://shop20760332.taobao.com
0519-86652959  QQ:278261810
TOP
14#

新德克的纯后级样子挺漂亮的。
TOP
15#

新德克的工艺越来越好,这可能与做外单有关,据说这台机也是外单定的机型,然后也在国内销售,内外品质应该相同。
常州hi-fi发烧网:
www.czhi-fi.com
网上商店:
http://shop20760332.taobao.com
0519-86652959  QQ:278261810
TOP
16#

今天是10月3日,第一天试听新德克PA-m,下午可以用“空前盛况”来形容,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和本地一群新德克“粉丝”交织在一起好生热闹,小小试音室容纳不下多人,可就是只有进没人出,宁可站在墙边委屈,也要感受热气腾腾的氛围。
常州hi-fi发烧网:
www.czhi-fi.com
网上商店:
http://shop20760332.taobao.com
0519-86652959  QQ:278261810
TOP
17#


   在整器材中PA-m就象个小不点,没有什么抢眼之处,与其它机叠在一起真没注意到它的存在,要当主角却又不显山露水,可真是不可思议。
常州hi-fi发烧网:
www.czhi-fi.com
网上商店:
http://shop20760332.taobao.com
0519-86652959  QQ:278261810
TOP
18#


     20w小甲没有爆棚的力道也没有乏力的感觉,无“金壁辉煌”的光泽,又不缺明亮秀丽的“景致”,平凡朴素就是它的个性,能轻易溶入整个系统中,令铜管乐器悦耳、钢琴声饱满、小提琴柔韧漂逸、声音大起大落自如,强弱对比明显,音乐味浓浓,乐器形态清楚,怎么听都真实自然,音符跳跃流畅感几乎找不到器材痕迹,就是乐器再现,它“平凡”的失去存在的意见,这就是PA-m表现,相当不易吧,当然好声的功劳还有归结与前端器材和箱子份,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完美的声场。这台后级完全能胜任各类高档次器材的组合,不难搭配相当超俗,只要箱子灵敏度够,前级也够般,想要挑毛病还真难,如果厂方把功率做到30w纯甲那才锦上添花,建议下不知可否如愿,这样就更方便大多数用家使用,让更多人领略它的迷人魅力。
常州hi-fi发烧网:
www.czhi-fi.com
网上商店:
http://shop20760332.taobao.com
0519-86652959  QQ:278261810
TOP
19#

原帖由 小丫 于 2011-9-30 8:39:00 发表
松大虾好,做音室与做音箱其实有一通之处,就是随其自然,平衡舒展,除了照顾美念外那就是耳朵的听感,做房间吸扩先给自己留有余地,听下来混响过重再软化墙面和房间处理也方便,一下子按“理论”要求把所有的吸扩材料都上了墙,再想修改就难,这点本地烧友的音试有教训,分步设施应该为上策。

小丫兄你好!做听音室和做音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音箱需要匹配扬声器单元的谐振频率以便获得高效率的低频回放。而听音室则是要尽可能地消除或抑制这些谐振现象的发生及其产生的危害,防止听音室频响出现“梳状曲线”和驻波等问题影响声音平衡还原。

明白了这个原则概念,就明白管善群教授的观点了。理论计算结果尽管可能与最终情况会存在一些误差,它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如施工水平差异、施工误差、听音环境建筑材料差异、其他结构差异等等,但是整体上是误差已经很小,开个玩笑的说,完全可以放心照单全收。因为既然形成了理论,就类似1+1=2那样结论可知,有必要担心需要大做改动吗?我的听音室十二年前建成至今就没有改动过,连小改动都没有,我也是新德克的用户,出于善意多说几句,希望不要误解,不然我也会“城府”哈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0#

谢谢松兄的提醒,在这方面确要多实际才有提高,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会参考的,有机会到江浙来一定要到我这里座座。
最后编辑小丫 最后编辑于 2011-10-04 10:10:11
常州hi-fi发烧网:
www.czhi-fi.com
网上商店:
http://shop20760332.taobao.com
0519-86652959  QQ:27826181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