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 14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过四年的努力,基本升级完成现在的配置。 [复制链接]

查看: 1381628|回复: 1423
1241#

原帖由 哈奇奇 于 2013-5-7 13:38:00 发表
呵呵,佩服兄弟的热情和执着,一直说系统的声音调整是个繁杂的过程,可惜好多人不以为然。耳机坛子小白写的一篇采访率,或者对楼主有些许帮助。http://bbs.headphoneclub.com/vie ... &page=1&authorid=61

耳机论坛的小白有所耳闻,不少烧友很推崇他,只是我无缘相见。德国之声的名字如同它的功放外观很土俗不可耐,只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们面对自己羞涩的囊中,只能面对现实。
音箱:丹拿焦点360,银彩770喇叭线。
功放:德国之声RG10 MK5,电源线随机电源线、古河镀金插头插尾。
CD机:德国之声 Vibrato CD机,电源线随机电源线、古河镀金插头插尾,信号线银彩770信号线。
喜欢喝酥油茶、吃糌粑、听藏歌,喜欢喝花茶、吃红烧肉、听中国民乐,喜欢喝咖啡、吃肯德基的炸鸡、听西方古典音乐。
TOP
1242#

楼上的小白采访值得一读。
TOP
1243#

回复 1241# 360 的帖子

还是要有自信,文章只是反映了一些现象。厂商老总是有立场的,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
德国之声历史不是很长,在海外推广也很正常,毕竟德国人口只有8000万,市场有限,而德国制造业的基础好、规模大,自然会寻求海外市场发展。
个人有两台德国功放,一台是小白采访中提到的顶级之一,而另一台则是中低端的,对比的结果是------两台基本处在一个水平(中小音量听)。当然,爆棚自然是顶级功放的专利。
TOP
1244#

原帖由 SPETR 于 2013-5-11 23:33:00 发表
楼上的小白采访值得一读。

确实很有参考价值,当我看到这评论:我问起了那些国内有一定出镜率的德国牌子,Thomas Gessler先生很肯定地回答,其中不少“德国牌子”虽然确实是德国的品牌,但在德国国内是没有多少市场的,甚至有些牌子基本就靠海外市场,就靠“德国品牌”的号召力在亚洲市场混,在德国国内是吃不开的,甚至根本很难见到。象ASR、Lindemann、Symphonic Line等都是这样。德国国内最主流的hi-end品牌,就是柏林、MBL、Audionet等几个。这是第一梯队的,是真正德国人做出来,而且德国国内有市场的hi-end产品,不是靠混海外市场的。让我心里拔凉拔凉的,德国之声也就二、三流产品而已。
最后编辑360 最后编辑于 2013-05-11 23:55:00
音箱:丹拿焦点360,银彩770喇叭线。
功放:德国之声RG10 MK5,电源线随机电源线、古河镀金插头插尾。
CD机:德国之声 Vibrato CD机,电源线随机电源线、古河镀金插头插尾,信号线银彩770信号线。
喜欢喝酥油茶、吃糌粑、听藏歌,喜欢喝花茶、吃红烧肉、听中国民乐,喜欢喝咖啡、吃肯德基的炸鸡、听西方古典音乐。
TOP
1245#

回复 1244# 360 的帖子

玩音响认真你就输了
最后编辑super.zyj 最后编辑于 2013-05-12 00:02:31
TOP
1246#

原帖由 super.zyj 于 2013-5-12 0:01:00 发表
玩音响认真你就输了

呵呵...有道理,过于认真和在乎会让人很累。
音箱:丹拿焦点360,银彩770喇叭线。
功放:德国之声RG10 MK5,电源线随机电源线、古河镀金插头插尾。
CD机:德国之声 Vibrato CD机,电源线随机电源线、古河镀金插头插尾,信号线银彩770信号线。
喜欢喝酥油茶、吃糌粑、听藏歌,喜欢喝花茶、吃红烧肉、听中国民乐,喜欢喝咖啡、吃肯德基的炸鸡、听西方古典音乐。
TOP
1247#

原帖由 360 于 2013-5-12 0:14:00 发表
原帖由 super.zyj 于 2013-5-12 0:01:00 发表
玩音响认真你就输了

呵呵...有道理,过于认真和在乎会让人很累。

赞同。
光头强玩音响——能够还原唱片是最好。     
                                林子这么大尼玛标准没完没了!
TOP
1248#

原帖由 SPETR 于 2013-5-11 23:48:00 发表
还是要有自信,文章只是反映了一些现象。厂商老总是有立场的,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
德国之声历史不是很长,在海外推广也很正常,毕竟德国人口只有8000万,市场有限,而德国制造业的基础好、规模大,自然会寻求海外市场发展。
个人有两台德国功放,一台是小白采访中提到的顶级之一,而另一台则是中低端的,对比的结果是------两台基本处在一个水平(中小音量听)。当然,爆棚自然是顶级功放的专利。


个人观点:


Audionet的功放的卖点之一就是大功率输出时保持低失真,这种类型的功放在中小音量聆听的时候是发挥不出低失真这个优点。Krell、Pass、Gryphon、Coda等都是如此。


另一个功放则注重在中小音量聆听下的表现,细节丰富、质感细腻、讲求灵动,像Bladelius、Accuphase、First Watt等就属于这个类型。要开大声,它们的表现就不如Krell、Pass、Gryphon这类机器来得开扬、大气、稳重。
最后编辑阳光枫林 最后编辑于 2013-05-12 07:15:33
TOP
1249#

原帖由 360 于 2013-5-11 23:50:00 发表
原帖由 SPETR 于 2013-5-11 23:33:00 发表
楼上的小白采访值得一读。

确实很有参考价值,当我看到这评论:我问起了那些国内有一定出镜率的德国牌子,Thomas Gessler先生很肯定地回答,其中不少“德国牌子”虽然确实是德国的品牌,但在德国国内是没有多少市场的,甚至有些牌子基本就靠海外市场,就靠“德国




康巴兄,这是你自己给自己添烦恼。


Thomas Gessler的回答是XXX是第一梯队,但并没有说XXX是一流品牌啊,XXX不是呀。


Symphonic Line在德国不属于第一梯队,但不等于它就是二、三流品牌,更不等于它就是二、三流水平。


就像英国的喇叭里,B&W和Tannoy是第一梯队,Wilson Benesch不是第一梯队,但论技术水平和声音素质,Wilson Benesch完全不输B&W和Tannoy,只是Wilson Benesch没有大单元的箱子而已。


不过Thomas Gessler对Symphonic Line还有其他评价的,小白作为商家不能写出来而已,呵呵。
最后编辑阳光枫林 最后编辑于 2013-05-12 07:12:11
TOP
1250#

再废话一句,Symphonic Line也属于注重中小音量下灵动细腻的功放,所以它并不没有用太大的变压器和太多的功率管。就算它的旗舰,要和Krell和Pass的巨无霸比河东狮吼的话,依然只能是甘拜下风。
最后编辑阳光枫林 最后编辑于 2013-05-12 07:18:5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