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68上的高水平大侠多如牛毛,有那一位能能解释清楚下面现象。 [复制链接]

查看: 70608|回复: 329
231#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9-6 15:35:00 发表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11-9-6 15:11:00 发表
我真不知道你的系统是MP3,还是什么其它更贵的音源,如果是MP3,我不发言了,如果不是MP3,而是其它较贵的音源,请问你盲听过吗?有区别吗?如果没有区别,你那是在穿皇帝的新衣,呵呵呵

我的音响系统足以听出Mp3与CD的区别(当然是盲听),十几年前俺就组织烧友用盲听的方法甄别盗版CD与


看来你和美国人搞的大型盲听测试结果相去甚远了,是双盲测试吗?还是你们的听音记忆力破了世界积尼斯记录!那批美国金耳可是连三四千的AV功放和几十万的马克前后级都分不出来啊,呵呵呵。。。
TOP
232#

看来你和美国人搞的大型盲听测试结果相去甚远了,是双盲测试吗?还是你们的听音记忆力破了世界积尼斯记录!那批美国金耳可是连三四千的AV功放和几十万的马克前后级都分不出来啊,呵呵呵。。。

我们就是几个朋友在家里盲听玩儿玩儿而已,与您说的所谓大型盲听测试没有任何可比性,我们也没打算破什么世界吉尼斯纪录,呵呵......
听您的口气,貌似三四千的AV功放音效堪比几十万的发烧功放是骇人听闻的说法啊?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惊讶!售价几十万的前后级的利润本身就不菲,再加上起花费巨资投入的器件,对音质的改善相对于价格而言是微乎其微的,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设计优秀的价值三四千元的功放,其音效未必就如其低廉的价格一样那么不济......
现如今人类对音频放大器的认识深度,已经足以制作相对完美的产品了,而对产品评价检测的指标也能够足够客观的反应功放的优劣,如果三四千元的功放的各项指标与标价几十万元的功放相差无几,那么听感上没有差异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TOP
233#

恰恰在你那里,我看不到任何理论基础,请先证明不同电源线在仪器面前波型虽然不同,但对声音却无影响,再证明步步高DVD和DCS盲听无区别的理论依据,否则也可以认为你热衷于忽悠不同价位的DVD和CD对音质有巨大影响,呵呵  

您真的把我问倒了,我不知道您希望看到一条电源线在什么仪器面前能展现怎样的波形?不同品牌的合格的电源线又会产生怎样的不同特征波形?
我相信即便是不同年代的步步高DVD的音质与画质都会有可问可见的区别(当然是指盲听的区别),更别提与您所泛指的CD的区别了,众多进口的,国产的CD机本身就良莠不齐,其差别也就大了去了......呵呵......
TOP
234#

看来你是真的不懂,马克和DCS的地位,被你三言两语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就轻松击溃,佩服之余,我只有跳过,呵呵
关于盲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AB其实是相当容易盲听准确的测试,难点在于,如何分辩ABB和AAB和AAABBB,以人类的平均听觉记忆能力,AA和BB之间的无区别,远比AB之间的区别来得容易判断得多,这是国外大型盲听试验结果大出人们意料之外的根本原因。
TOP
235#

至于您提到的不同电源线的参数特征,这点还真不想多讲,有心之人自会去做相关的测试。呵呵呵
TOP
236#

friday007是“技术派”,相信技术就=好声音。

而乱刀侃翻是“实践派”,认为耳朵收货才是正道。

这两派是谈不到一起去的。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237#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11-9-6 22:41:00 发表
看来你是真的不懂,马克和DCS的地位,被你三言两语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就轻松击溃,佩服之余,我只有跳过,呵呵
关于盲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AB其实是相当容易盲听准确的测试,难点在于,如何分辩ABB和AAB和AAABBB,以人类的平均听觉记忆能力,AA和BB之间的无区别,远比AB之间的区别来得容易判断得多,这是国外大型盲听试验结果大出人们意料之外的根本原因。

呵呵...不幸被乱刀砍翻了,我的确对超贵的奢侈品牌不感冒,并深信好声其实不用花如此高价的......
我之前也说过,就电声指标而言,几千块的优秀产品绝对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烧友的要求的,在此之上的不同档次产品搭配出来的不同声音取向,已经不在所谓保真的范围了,我的定义就是不同的失真倾向,如果原始声音是真值,那么所谓的“软”,“硬”,“柔”,“刚”,甚至什么“英国声”,“日本声”等等都代表了各种不同音响对原始声音的再次演绎,说那个更有价值,或更HiFi就是纯心理因素范围了,事实上如上的声音特色大都可以用DSP造出来的,就好像可以用味精调出不同的口味,有人不屑于接受所谓DSP营造的声音特征(人为失真),但是其实大家想想,不同输出阻抗的功放配不同型号的音箱搭配出来的各种声音特色难道不是人为失真吗?既然是口味问题,当然,也就不存在哪种口味更高贵了,只要自己听着舒服就足够了......
至于忙听的问题,听不出来就说明该区别明显小于人的分辨能力,我不相信足够大的区别,人会记不住...
还是那个观点,音响设备是给人听的,不是给仪器听的,任何超出人类感知的部分,即便是用仪器能分辨的区别也是毫无意义的,就比如如果只是洗印5吋的照片,400万像素就足够了,现在将像素数提高到4000万像素,如果不洗印更大尺寸的照片(比如50吋)靠肉眼是无法分辨4000万象素与400万像素在5吋照片上的区别的,这就是实际存在的区别,与能否分辨的问题......
TOP
238#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9-7 7:52:00 发表
friday007是“技术派”,相信技术就=好声音。

而乱刀侃翻是“实践派”,认为耳朵收货才是正道。

这两派是谈不到一起去的。

多谢老浦东的理解!
其实,技术派才是真正拿耳朵收货的,他们对音响的追求相对理性一些,他们能够接受人类感知世界的条件限制,一般不会过分追求超出人类感知范围的因素,太过玄奥的非理性部分一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如果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我觉得大家都可以从中获得收益,姑且不在意谁对谁错,至少能够了解别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我之前说过,音响给人们带来享受的方式太多了,其实泡音响论坛,跟烧友们争论一些问题,不也是音响间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吗?
再次感谢老浦东提出了这个有意思的话题,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话题是不会有被广泛共识的结论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话题才能够被永远的讨论下去,给每一位参与讨论的朋友带来快乐!
TOP
239#

输送电能的电线是“河道”,您用的发烧电源线是“坝”。而“坝”的作用就是可以改变和控制水流的流速和流量!也就是说可以一定程度改变水流的“质量”!我想,外部输送的电线和器材的电源线之间的辨证关系也基本如此!
TOP
240#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9-7 7:52:00 发表
friday007是“技术派”,相信技术就=好声音。

而乱刀侃翻是“实践派”,认为耳朵收货才是正道。

这两派是谈不到一起去的。

老浦东是明白人,“实践派”其实远比“技术派”更重视参数,更相信科学,只不过他们相信的科学是发展的,他们深知一点,就目前的测试手段来说,还有很多方面,远不如人耳来得敏锐,科学说到底,也是为了解决人类最主观的那些觉受,人耳的记忆能力我更相信科学的实验结果,而不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情感判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