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告别 [复制链接]

查看: 30690|回复: 120
31#

回复 69# fengye 的帖子

谢谢、感动!您的100号积分正好也在我帖子里,是否能意味着某种。。。
TOP
32#

我知道,同好中有不少喜欢聆听邓丽君、蔡琴等人的经典老歌,并且积攒了很多高价版本,目的就是要听到更好、更美丽的声音,而歌曲的内涵和歌者的演绎情感表达难道不需要我们的感叹吗?
TOP
33#

同样,同好们收集多版本的唱片除了录音、制作等音效有关外和演绎者对于经典音乐作品的诠释也有关系,那么诠释过程就是表演者对于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这样就形成姹紫嫣红的多彩艺术世界,这些缤纷的色彩我们光看而没有语言、文字描绘和叙述将是遗憾的。
TOP
34#

反之,发烧友们对于心爱的音响器材肯定投入不少精力、财力,会按自己要求和对于音乐理解搭配、调教出具有个性的器材之声,这一点同样需要语言、文字。
TOP
35#

回复 74# 蛋黄 的帖子

我们不用回避说一个问题,当我们刚踏入古典音乐之门,我们是通过讲座以及书籍、杂志等资料来认知这门舶来品,为数不少的朋友是在音乐圣经、企鹅评鉴等引领下购买古典音乐唱片,个人的高大是站在巨人肩上才能体现其挺拔、伟岸,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站不起来;当我们能够指出前人没有发现的艺术精品,那是因为我们在他人基础上提高了艺术判断与鉴赏能力;同理,我们认为某权威在一些观点、思想有偏颇或遗漏,也是我们艺术修养水准提高了。
TOP
36#

我经常在现场音乐会见到如此情景,一曲未完,就出现稀稀拉拉掌声;如果没有听过,可以原谅,但是奇怪的是某次音乐会,开场前他与边上朋友说,他有该乐曲6种版本唱片,结果他也中途鼓掌了,对此情景你会打问号吗?
TOP
37#

人们的艺术观进入19世纪末二十世纪处,发生了很多变化,在绘画艺术方面开始有大色块、夸张线条的出现,这象征着艺术家将事物的表象用个人的艺术思想加以认识与发挥,体现出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变化,音乐领域同样如此,印象派音乐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和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其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些都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其作品如果不可知,那就无法演奏与录音了,至于演奏方式的多样性那是诠释者的认知和理解,它同样需要言传和描述。
TOP
38#

回复 79# 蛋黄 的帖子

谢谢,我想第一种可能性大一些,或许还有投资价值,但对此我兴趣不大。
TOP
39#

我以前在音乐学院附近的镭音唱片店经常见到家长带着孩子购买唱片,他们往往是按需要的曲目选择唱片,理由就是需要考试通过,所以他们的标准是准确演奏,无需艺术性诠释,方向明确,针对性强;而有些老师则不然,他们进门就问是否有***人演奏的***曲目;此二者在价值判断上是有区别的。
TOP
40#

回复 79# 蛋黄 的帖子

老哥啊,天时已晚,我要下班了,前者帖子我是边加班边写的,我知道您会见我,故此繁琐的扯了这些,我们明天再见,好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