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穿越冥想与激越的阳刚之美—论波戈雷里奇上海钢琴独奏会 [复制链接]

1#
8月10日波哥雷里奇 (Ivo Pogorelich)在上海文化广场的音乐会,应该是我二十年来听到最特别的一次钢琴独奏会。

波哥号称古典钢琴乐坛怪杰,行事乐风叛逆,之前听过他一些唱片,其实印象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他的弹奏虽有新意,但有时过慢的速度以及有时过于僵直刚硬的音色,觉得怪得不是那么在理,然而也不至于到乱搞的程度,仅此而已。

这次独奏会的曲目是一半肖邦一半李斯特。上半场主要是肖邦第二号奏鸣曲,下半场是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我的感觉是,波哥弹李斯特比弹肖邦要适合多了。

波哥的音色是完全的阳刚性格,和弦强奏力道惊人,低音部尤其硬朗得有点过于刻意。讲难听点是音色生硬,讲好听点是有金属光泽,但基本上是真正有实力的厚实触键。他在弹奏肖邦时,虽然他弹得不错而有特色,我很高兴听到了不同的肖邦,但会有个念头:他如果去搞重金属摇滚可能会更成功。

但下半场的李斯特却给我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这首一般需要30分钟的曲子波哥竟弹了45分钟,结构被加剧放大,沉思性的乐段变得更加缓慢与精细刻画,似被无限延伸。但我觉得对于这首李斯特真正赖以在艺术高度能与肖邦齐名的桂冠曲目,再怎么放大结构、再如何以显微镜微观该作品的肌理都不为过。再者,所谓他的“怪异”的音色、力道、速度到了b小调奏鸣曲,尤其是在这样被“放大”了的该曲听来时,竟是恰如其分。他排山倒海的惊人强奏,坚硬刚强的音色充分展现该曲的辉煌灿烂与阳刚之美,让人屏息,无法自已;如此力道却又异常清晰的触键控制个人觉得在当世钢琴家之中已是少有。笔者听过炫技型演奏家如彻卡斯基、拉萨.贝尔曼的现场也没听到如此嘹亮强音而又惊天动地的钢琴!甚者,除了具有霍洛维兹等辈的炫技音响之外,最可贵的是感觉得出波哥处理该曲的冷静凝练以及精密思考,以至于没有以上各家风格里常见的浮躁之感。

李斯特的b小调是笔者深爱的曲目之一,最认可的版本是阿劳分别于1970及1985年的两次录音。阿劳的深刻演绎完美贯穿了此曲冥想与激越的所有界线;此次波哥以他自身独特的风格,同样达到了如此境界,也让我对这首李斯特的最高杰作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感动,这是这场音乐会最最可贵之处。就笔者的现场聆听经验所及,听过当今最优秀钢琴家Pollini, Brendel, Pletniev的演奏会,但都没有像波哥这次b小调奏鸣曲诠释带来如此的心灵震撼与感动。可以说波哥是为李斯特而生,为该曲而生。

在刚刚又听过波哥二十年前的同曲目录音后,我必须说他在这场音乐会给我们带来的是更为深刻与更上一层楼的展现。艺术家们对于经典曲目层层不断的磨剑淬炼、精益求精,进而打开崭新意境与局面,值得我们予以最崇高的敬佩与致意。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8/16 15:42:3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谢谢!
TOP
3#

在中国听到波哥的消息,开放了

好多年没有波哥的消息,再次听到,甚好
TOP
4#

lz写得真夸张,我听了之后倒是觉得他是技术跟不上了,才放慢的
梅菲斯特一号都不知被弹成什么样了
不过国人就是这样,只要曾经是个腕儿,来到中国就一定是好的
http://hugoclassical.taobao.com/
TOP
5#

原帖由 sanlue 于 2011-8-14 17:52:00 发表
lz写得真夸张,我听了之后倒是觉得他是技术跟不上了,才放慢的
梅菲斯特一号都不知被弹成什么样了
不过国人就是这样,只要曾经是个腕儿,来到中国就一定是好的

看网上的反应是正面和负面的都有,数量上说好像负面的还多一些。
蓝铁矿古典阁,最专业的古典正版唱片专卖店:
lantiekuang.taobao.com
新货信息、好碟推荐、心得交流请加微信号:983783458
TOP
6#

负面多一点是很正常的。此人之前也有把拉2弹成50分钟的恶劣先例了,导致伴奏乐团罢工。
我很喜欢阿格里奇那个李斯特奏鸣曲25分钟的版本,想来也不能接受45分钟的版本了。
TOP
7#

太牛太牛,我都听到空调外机的声音了,楼主还如此陶醉,想来肯定坐在了文化中心的G点位。
TOP
8#

回复 1# 詹姆斯阿哥 的帖子

    楼主有些夸张了, 首先琴坏了,至少没有调好,音准都有问题, 君不见中场休息有调琴师上来调琴? 肖邦的作品显然诠释的不好,李斯特的还可以。 当然这些都是个人观点了。
TOP
9#

原帖由 owowow17 于 2011-8-15 10:39:00 发表
太牛太牛,我都听到空调外机的声音了,楼主还如此陶醉,想来肯定坐在了文化中心的G点位。

是的,二楼V2正中包厢,谁人能及??
TOP
10#

原帖由 古典黑胶38度 于 2011-8-15 14:34:00 发表
    楼主有些夸张了, 首先琴坏了,至少没有调好,音准都有问题, 君不见中场休息有调琴师上来调琴? 肖邦的作品显然诠释的不好,李斯特的还可以。 当然这些都是个人观点了。

调琴师上来调琴是因为上半场波哥“砸琴”力道太大(那力道谁人能及?),中场当然需要调音。我不觉得音准有多大问题。
TOP
11#

回复 10# 詹姆斯阿哥 的帖子

哦。。。。  那就是我边上的上海交响乐团的老师耳朵也有问题。 我是业余的。。。他大概也听错了 原来是砸坏的,哈哈 。。。。
TOP
12#

回复 10# 詹姆斯阿哥 的帖子

力气再大应该没老霍大,没听说老霍的音乐会有调音师出场的。
Following Heart
TOP
13#

原帖由 古典黑胶38度 于 2011-8-16 15:43:00 发表
哦。。。。  那就是我边上的上海交响乐团的老师耳朵也有问题。 我是业余的。。。他大概也听错了 原来是砸坏的,哈哈 。。。。

也许音准也有问题吧... 反正我对那首梅非斯特没太在意。
TOP
14#

原帖由 michaelwangyixi 于 2011-8-16 15:53:00 发表
力气再大应该没老霍大,没听说老霍的音乐会有调音师出场的。


音乐会中场有调音师也是很常见的,钢琴容易不容易花不单单和弹奏着力气有关,也和钢琴自身状况、环境等有关系。
最后编辑chrisspher 最后编辑于 2011-08-16 19:29:42
TOP
15#

路过,学习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