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银圈PK黑胶,谁是胜者?(在114楼讲下自己这二天听一套CD的新感... [复制链接]

查看: 79096|回复: 293
61#

原帖由 皇家芭蕾 于 2011-7-4 0:07:00 发表
听说所有歌林版黑胶音效比同专辑的宝丽金的好,不知是否这样?


“所有”歌林版黑胶音效比同一专辑的宝丽金的好;因为没有全部听过与对比过,所以我就不敢说所有歌林版黑胶比宝丽金的好,只能说99%都比宝丽金的好,歌林版与宝丽金根本不是同一班的同学,只能说是差几个级的校友吧。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04 13:55:4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2#

大部份歌林版邓丽君的LP都已听过。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淡淡幽情》和《岛国7:假如我是真的》这两张歌林版,虽然与电台版的差别还有一段距离,但与宝丽金香港版的差别,简单讲句就是: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小学生的距离。简单地形容一下两者从声音上有何分别:1、歌林版声音开扬,结像度高、密度大,人声、乐器形体比例合理,音场、层次感清澈,活生感和自然性好,感情丰富。2、香港宝丽金版声音不开扬,结像模糊、声薄,人声、乐器形体发大毛翅较多,音场狭窄、层次平板,底频肥大且轻薄欠缺速度感,中频单薄形体不清澈,中高至高音沙石感较多、高音延伸较差。(以上两者已是完美品相者了)。
        如果这么明显差距的两种唱片,在播放时没有明显差别的,就要检查一下系统出了什么问题,或唱片是否开始蒙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04 18:44:4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3#

回复 238# 丽.君在前哨 的帖子

邓丽君歌林版LP前两年一般都是几百,很小过K,但至今年出名的几张已到1~2K,但完美品相者较难找到。价格虽然比前两年高出一倍,但与西德银圈CD价格还差好几倍。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4#

回复 240# 皇家芭蕾 的帖子

事实如何,皇家兄自己一试便知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5#

回复 245# sygqy 的帖子

sygqy兄您好。2和3的盘内圈不是1A1,而是1A1 TO无ifpi码。但2这张封底有“见本盘”红标签,盘片内圈印有"SAMPLE"字样,是样品盘或推广盘,声音整体上比普通首版要好。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07 18:57:3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6#

好东西。为烧友奉献的无上先锋。谢谢。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08 15:54:3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7#

原帖由 丽.君在前哨 于 2011-7-7 19:41:00 发表
看来中山兄对盘摸得很透,多的给烧友上上课,让那些准备入手牛盘的兄弟备好课,以免中招花大价钱买到高仿,我就曾着了二次道,幸亏不是大价钱的,所以有心入牛盘的朋友们要好好备课了.

原帖由 丽.君在前哨 于 2011-7-7 23:11:00 发表
支持肥博,希望张兄能让大家开开眼界,增长见识.


丽君兄抬举了,小弟对盘的认知只属极度有限公司,怎能用这么肤浅的知识给烧友上课呢!想笑死人咩,开开玩笑就可以。真正高手是肥兄,他对唱片的认识已达众人之首,知识水平已达院士后。上课开班的事就非他幕述了,还是快快请他开个班,让我们长长眼吧。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08 18:15:5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8#

原帖由 肥仔斌 于 2011-7-7 19:53:00 发表
张博士您应该开个CD与LP头版鉴别专业培训班,但记得要拿你收藏的头版碟出来对比示范喔!
好让我们开开眼界!



肥院士真识开玩笑,说到收藏我就不够斑了。您早就应该开个头版唱片鉴别博士培训班了,给我们灌输多些唱片知识,多些拿您的至爱唱片出来让我们长长眼吧。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08 14:25:3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9#

回复 250# sygqy 的帖子

HI,sygqy兄:您的《淡淡》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淡淡》2A1 TO不应到95年这么后,有机会一起研究一下就最好。有好碟就要保存好,别把它弄伤。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0#

原帖由 皇家芭蕾 于 2011-7-9 20:06:00 发表
好机随时有,可好碟难求。


高见。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