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BI-AMP之路(电子分频缓慢进行中) [复制链接]

查看: 82975|回复: 243
11#

顺便投诉一下,不知道是线路问题还是服务器问题,在hifi68发帖和刷新实在很吃力,有的时候翻下帖子再回一下,需要半小时时间
TOP
12#

呵呵,朱兄还是没仔细看我说的话,我意思是说,无论是功分器的L、C还是电分用有源器件做模拟电感,每阶90度终极相移都是无可避免的,与后面是否有补偿无关。上面的图只是个简单的减法分频电路,没有涉及到相频、幅频、阻抗特性补偿等电路
TOP
13#

晕倒!从看到有人回帖到刷开帖子用了15分钟,回帖又用了10分钟左右!浏览和回帖实在是太痛苦了,刚才就没看到120楼朱兄的帖子
jacky70、szlghyj、znd06兄有其他联系方式吗?换个地方讨论吧,这里回上个两三帖就要一晚上时间了

哀悼一下我的第100帖,没想到这么有意义的帖子还是投诉168的
TOP
14#

FT,老兄真看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吗?
现在我这里刷新困难,打开前面一页估计又要“无法显示”了,估摸着来说吧
无论是积分延后,还是微分超前,电路自身有没有相移?补偿是另外一回事,功分器一样可以做补偿的

再多说一句,LPF、HPF到减法器节点位置的相位,与全频信号相位一致吗?LPF和HPF电路处理过的信号,一个相位超前,一个相位滞后,即使做到没有误差,也仅仅是相位重合,与相位衔接相去甚远,说句大白话,就是高低通相位差360度,也就意味着低通在和高通的前一个周期进行叠加----这还是建立在设计和原件取值完全正确的基础之上,再说相位补偿,纠正相位的失真虽然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但是很难,即使做到了,范围也有限,关于相位补偿电路,HIFIDIY的WZY版主做过类似试验电路,朱兄可以去参考一下。

前面说过,所谓减法器不是什么新电路,很多年前就有了,充其量只是个理想模型而已。从“为避免单元自身的相位偏移,要用陡些的斜率”来看,老兄真是没仔细探究相移是怎么回事,这样做只能恰得其反。
TOP
15#

回个帖子实在吃力,看到的一并回了,没看到的抱歉了

关于二分频扬声器正接反接问题,在扬声器特性接近理想状态的情况下,二分频两阶肯定是一正一反相对好些,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分频器Q值、阶数,扬声器特性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TOP
16#

回复 176# szlghyj 的帖子

赞成!
TOP
17#

回复 178# szlghyj 的帖子

szlghyj 兄考虑了分频器情况,没有将扬声器单元情况考虑在内啊!
说句什么点的话,不少扬声器在有效频段内相位曲线实际上是很糟糕的,甚至包括一些价格不菲的名牌产品
TOP
18#

实际电分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无论是分频参数还是各种补偿手段都一样
当然电分将这些内容都做好了之后,声音的驱动力,透明度,力度与弹性都有很大幅度的改善
TOP
19#

回复 183# bebear 的帖子

哈哈,bebear兄太有趣了,实际音箱设计时,一般是先找参数接近自己要求的扬声器以求减少设计难度,然后对扬声器进行详尽测试,设计之前计算的工作量是最大的,需要反复推导,当然现在有一些辅助设计软件可大大减少工作量,最后装机(分频、箱体)实测,根据实际听感做微调,很多设计手段高的设计师推导结果与设计目标很接近,基本上能够一次定型,随后只是微调而已。单纯说2阶不好实际没什么道理,一阶、二阶、三阶甚至四阶分频的名箱都有代表作,当然有个前提是在选择满足要求的喇叭的基础上。

回复 185#  gdxxczx的帖子
呵呵,不要头疼,玩HIFI过程也是一种乐趣,如果老兄有兴趣、手头测试设备不很全的话,建议在一正一反接法时,在保持电容与电感乘积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一下电感和电容值,比如适当的将高音通道电感加大点、电容减小点,实在不成再改过来就是了
TOP
20#

回复 189# bebear 的帖子

的确,音箱设计其实就是个取舍过程,蛋糕就那么大,取什么、怎么切全看设计师的理解和追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