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正逢发烧时------本地烧友家访记 [复制链接]

81#

热身过后,首先进行的是滤波器的测试,王君以前使用的是清华的滤波器,由于担心影响动态,设置到直通模式,功放和音源均接在滤波器上。更换为CY 6000滤波器后,声音发生了变化:音量明显增大,低频更有力度,背景更加干净,对于后面线材更换的声音更容易把握;然后将宝韵P-301更换为艺康斯的“大红”,声音又发生了变化:斯巴克功放那种粗颗粒的声音明显给打磨圆滑了;接着换上艺康斯MS 2.3喇叭线,高频的边缘变得更加圆滑耐听,火气进一步削弱,并增添了一层水份和光泽,中频的人声口型进一步缩小,吟唱更加自然,低频凝聚、弹力有所改善,变得饱满和盈实;最后换上AudionoteRCA信号线,改变的是高频的解析力,拥有了更多的细节,整体音色也趋向更加醇厚和丰满。这些线材的更换,改善更多的是中高频,小提琴、吉他、马头琴等乐器的音色更加圆滑、润泽、耐听,中频的密度和质感更加突出,乐曲的过渡更加自然,人声更加饱满和肉感,但音场压缩和低频臃肿的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善,驻波轰鸣的现象依旧存在。线材作为系统的微调,毕竟无法翻天覆地。功放推力、控制力不足是一方面,环境和音箱摆位也是一个方面。
TOP
82#

接着我们进行了功放的调换,换上麦景图MA6900,一开声,就明显不同了,这种变化是巨大的。最明显的是三点:鲜活感、控制力和低频的改善,音乐的味道更加浓郁。穆勒的小提琴仿佛活过来了,形体更加真实,乐曲旋律的上下起伏,虚拟出了琴手身体姿态和提琴位置的变化,小提琴的声音虽然没有很浓郁的木头味,但耳油的感觉出来了。值得注意的是,低频干净了许多,速度和弹力明显改善,齐奏部分刚才低频驻波的轰鸣得到较大改善(我赞同驻波不仅仅因为环境的观点,功放的推力和控制力不足,往往也会导致低频失控,造成低频收不回来,缺乏凝聚,听感浑浊);女唱男声的降央卓玛,醇厚的声音多了一些女人味,女声的感觉更明显一些,伴奏的高频细节丰富,衔接的也很自然;波切利的歌声感情更加浓郁,自然、内敛而又充满张力、穿透力的声音让人不知不觉就沉浸到他的个人世界里。很好听的一张碟,专门找王君讨了去,抓轨收藏了。
TOP
83#

最后,换上HEGEL H70,这台功放虽然只有70W,但高阻尼的设计推力上并不差(据说在欧洲音展上,HEGEL曾用这台功放推过B&W 802D),同时,带有USB和数字同轴输入具备DAC功能,可以选择数码音源,在使用拓展性上比较灵活。相比斯巴克,HEGEL的声底要更加厚实,质感有所提升,低频轮廓要清晰一些,力度和气势上要强烈一些;相对麦景图,在声音走向上二者有明显的不同,HEGEL相对直白,情感和色彩上麦景图是浓郁、内敛而又细腻的风格,HEGEL则更张扬和外露一些;整体控制力上比斯巴克要好,但不如麦景图来的自如、平衡。以小提琴为例,斯巴克的声音虽然也是圆滑的,但相对纤细、飘和浮一些,HEGEL在增加厚度的同时,增加了力度和张力,麦景图则增添了更多的润泽、甜美和更加凝聚的韧性,强、弱音的过渡也更加细腻和自然。70WHEGEL H7040平米的空间想让804S自由呼吸的确有些勉为其难(昨天聚会中,这台功放推动PMC TB2i就要好的多,王君也赞同这对组合的表现要全面很多,干净、迅捷的低频和良好的动态并没有因为PMC传输线的设计而有所拖沓,同时,这对组合在风格上也要更夹一些。当然,相对直白、朴素的声底同样让王君笑而不语,哈哈。)

昨天的聚会,天气太热了,烧友们都不愿坐沙发了,全到席地而坐,汗,看来,不装空调不行了。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1-06-13 00:55:22
TOP
84#

    三台功放,其实没有多少可比性,综合素质上肯定是麦景图胜出,我们更多的是比较三者在声音风格上的不同,对于王君要求的味道和细腻,麦景图、金嗓子、B&W 804S的组合无疑是匹配的。但同时,在试听过程中,这套系统优秀的中高频表现和它的低频表现是不平衡的,声场纵深足够但相对宽度不足、定位偏低也是不正常的,对于听音比较广泛,需要聆听交响、大编制的王君来说还是不尽如意。而这些不如意,我们觉得环境的影响比器材要更大。
TOP
85#

君的环境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结构示意图如下,希望坛子里的高手给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1、两个墙角未做处理,加上天花25厘米的空腔吊顶,驻波比较严重。
2、沙发边上的实体墙和柜子,以及右边音箱旁边有一个很庞大的大概65厘米深度的大柜子,导致音场不平衡,大面积空腔不仅会吸收一定的中高频,共振也会对低频也产生影响。
3、音箱离后墙差不多2米,没有足够的反射,40平米的空间,小音量下会导致声压不足,声音散漫,缺乏凝聚,而804S虽然是落地箱子,但单元承受能力有限,如果开大音量,又容易造成高频过亮。因此,对于功放和环境要求会更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804S更适合小一些空间使用的缘故。(王君曾提起,把音箱退后摆放不好听,估计是由于驻波的问题,往后摆的话,由于反射多,混响、驻波更厉害的缘故)
4、聆听位置,不理想。基本处于房间中间,沙发离后墙几乎近4米,这样又造成聆听位没有足够的反射,这样,虽然声音有足够的空间呼吸,不会太有压迫感,但同样会照成声音单薄,低频不足的听感。(这也是为什么三分法的布局,会有比较好的听感的缘故。昨天,王君也提及他更换了聆听位置,更靠后的位置,听感上要好上不少)
5、两扇开面很大的大玻璃窗,使用的是普通的窗帘。尤其前面的一扇,正好处于左边音箱的第一反射点,容易造成有害反射,造成听感毛糙。
6、室内的家具基本是实木,没有软性材质缓冲,也有一定影响。

      感觉如果环境上下点功夫,会有很大的改善。第3站的杨君,曾提及他的一个朋友觉得自己的PASS功放不好听,发软,发粗,后来拉到杨君处立马改变了想法,可见如果先搞好环境,或许真能少走不少弯路。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1-06-13 00:47:27
TOP
86#

在聆听了第3站杨君的系统之后,王君对于听音环境改造的愿望更加迫切了,而在环境改造之前,暂不急于进行器材、线材的更换也是更为理智的选择。我们同时也鼓动王君,将他的这套系统拿到杨君那里测试,或许在杨君更加完备的环境下,我们能提前听到这套系统的真正实力。
昨天聚会,我们专门对王君的环境进行了讨论,对环境处理很有心得的杨君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待续。。)
TOP
87#

很用心的好文,谢谢你带来的分享!
TOP
88#

美图,漂亮!!
    报道很感人,仿佛我们就在现场,呵呵。好想过去北海现场听听啦…………。
   音响系统一顶要和环境相匹配,这点很重要。也曾在本地几个烧友家视听交流深有体会。什么样的环境,需要什么样的喇叭,如小环境(20平)以下的,最大的低音不能超过6.5寸,否则就是噩梦。再有,能有基本的声学环境 处理肯定是好的(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的系统在商家店铺里出好声,回到家就不出好声的原因了)。具体怎么弄,我是初烧,不懂,还是请坛上的高人来解答吧。
Creek EVO + Melody EL34 + Spendor  S3/5R
TOP
89#

kkman2002的文章文采飞扬,细节详实,分析中肯。确是好文章,顶。期待对杨君的报道。
最后编辑caryni202 最后编辑于 2011-06-14 20:36:35
TOP
90#

回复 89# caryni202 的帖子

上周,事务繁忙,今天整理下,完成这个家访主题
TOP
91#

细节决定声音,尽显环境之威力-杨君的欢乐HIFI-VI“大厅”

   来到杨君的HIFI-VI大厅,就知道自己镜头没带够,一个50mm的定焦,无法展示这个大厅的全貌,同样,没有三脚架在杨君这个几乎全封闭的空间,会让手持拍摄很痛苦。杨君的发烧窝位于自建别墅的顶层,并且在施工阶段就进行了前期设计,可以说这个近50平米的影音综合空间,是杨君“蓄谋已久”,为他的器材和视听需求而量身定做的,作为普通烧友,我们只有艳羡和叹为观止了。



TOP
92#

   整个视听室,高3.3、宽6,长7.8,房间比例11.82.36(与11.62.33的黄金比例近似),面积47平米,容积150立方,视野开阔,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厅”。有经验的网友知道:20平米以上才能形成开阔的音场,20平米以下的视听室声场会被压缩得太过紧密,声音打不开,老是压在喇叭里出不来,听着会觉得比较憋屈,而且音箱离耳朵太近会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指向性较强,很难形成真实的临场感。杨君这个从土建就开始规划的视听室无疑是很多人的梦想了。对于前墙的玻璃窗,邓君采用的是双层窗结构加中空玻璃,而杨君更干脆,直接封闭了,基本隔绝了室外噪音,确保了极佳的宁静背景,对于器材细微变化更容易把握。从平面图和摆位来看,基本保证了器材和音箱处于一个三面封闭的空间,而足够大的空间,无需象小空间那样精打细算,就能确保较好的声学效果。

TOP
93#

   由于现场光线不足,镜头视角不够,因此,放弃了拍摄计划,专注于聆听和感受视听效果了。下面我们通过杨君以前拍摄的一些图片,简单领略下环境处理的一些细节:
  1、天花,采取了栅格处理,形成扩散效果,并在天花与墙壁夹角处填充了吸音材料,确保消灭空间所有直角,形成较干净的反射。吊顶为杉木方格(采用不规则格子),考虑到声波的处理扩散应多于吸收,天花板格子内与侧墙均匀适当地设置使用了吸音材料,减少天花板的反射声,解决砖墙与天花板角面声波反射激发出某些频段容易产生共振声音的干扰和反射问题。

TOP
94#

   2、前墙封闭后,采用60X60公分扩散板错落拼接。音箱正中的位置和两侧两个反射点是最重要,对于结像高度、音场纵深、宽度以及声场定位有着明显的影响。
   3、前墙两个墙角也采用了圆弧封闭内填吸音材料的处理方式,形成低频陷阱,消除驻波。采用实木条把音箱墙的两个墙角包成半圆,在里面填充塞得满高弹海棉与泡沫塑料粒的混合物,在木板表面随机分布打孔。



TOP
95#

     4、两侧墙面,是两个顶到天花板的CD架,采用实木做成42X38格子,并在CD柜后做吸音处理。同时,四面墙面都专门悬挂了厚厚的红色天鹅绒窗帘。杨君需要兼顾HIFIAV,而这两套系统对于房间的声学处理是完全不同的。这些窗帘的作用就是调节吸音和扩音面积,从而达到不同效果的“土”办法,虽然简单,但很有效

TOP
96#

      5、地板,我们看到除了一张5平米的地毡之外,以前的镜面瓷砖地面也全部铺满了地毯,地面周边还堆积着一些40x40的拼接地毯,不知道是否是杨君专门设置的调音手段。


TOP
97#

     6、我们还注意到,所有线材杨君都垫了减震包,是每一条线。对于线材的避震,杨君介绍是他的“老大”引路人特别指出要去做的,尤其是功放、CD机各种信号源,在接头处加一个垫包,一方面能保证信号插接入角度和稳固,不至于由于过重的线身导致长久悬挂变形;另一方面良好的避震,能减少任何接触不良、震动而引起的声音恶化。



TOP
98#

       这些声学处理看似简单,没有大动干戈,没有使用高科技的吸音和扩散材料,装修风格也不够时尚,不够酷,但足够开阔的空间,能让声音充分呼吸,大声压下,也毫无压迫感;经过细节处理之后,极佳极宁静足够黑的背景,让人声充满张力和穿透力,器乐层次分明,层层叠叠,没有多余的声音,没有明显的缺憾的听感,三个频段显示一种极佳的平衡感;同时,经过处理之后,没有大空间声音单薄,力度不足,不够充盈的感觉,聆听交响,磅礴的气势,极佳的定位,虚拟的声场,让人足以忘记音箱的存在,这个空间按杨君的说法就是一个大音箱,声音充斥空间每一个角落;什么是又深又宽的舞台感?什么是真实的3D音场?我想在场的邓君、王君充满赞叹和满足的神情足以说明这个HIFI大厅给人带来的完全不同于小空间,不同于一般家居式、充满妥协和无奈的声学效果。王君当场表示,他最终目标是在自家楼顶上再建一层,大空间远比升级器材更直观,更有效。
TOP
99#

君的现役器材:
HIFI
音源:歌匠CD ONE
前级:PASS LABS X1
后级:PASS 350.5
音箱:法国劲浪 Electra 1027Be


HIVI:
投影机Marantz VP12S4
幕布:120美视169 电动幕投影灰幕
播放:Pioneer(先锋)DVD,汤姆逊高清硬盘播放机
前级:雅马哈 DSP A2
后级:路遥ROTEL RSP-1098 多声道
音箱:B&W 劲浪(环绕、中置)双AAD 低音炮

   杨君的重点投入还是在HIFI上,AV更多是给家人准备的,本来使用劲浪1027Be做主音箱,HIFIAV共用,后来嫌麻烦,就买了对B&W 做前置,彻底分家了。



TOP
100#

1、意大利(歌匠)Audia Flight的CD 0NE:192kHz/24bit数字模拟转换,纯A类全平衡模拟输出,动态范围122dB,总谐波失真加噪音大于-100dB,最大输出电压2.5Vrms,输出阻抗600欧,体积420x113x380mm,净20公斤;顶置式入碟设计,三环牛离散式供电,外观很HIGH,声音偏感性,色彩浓郁,但又不是强调重音染,而是讲究自然平衡风格的一台很有个性的CD.杨君使用其平衡输出,更加突出线条感和解析力,增加了更多的透明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