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5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纯属胡诌 [复制链接]

查看: 351689|回复: 566
191#

拜读STEVEH的大作,如清泉流过炎热的夏日,有暑气顿消的感觉。
身处同一个深圳,深感荣幸!
有很多时候感觉身不由己,平生所学和追求的东西,告诉我们向善向美,
但在现实中屡屡碰得头破血流,是继续战斗?是退让?还是随波逐流,都是
让我日日纠结夜不能寐的问题。这个时候听音乐变成了偷闲和逃避的方法,于是
心浮气躁,越来越难静下心来听。。。。。。。。。
回想当年读书的时候,一个随身听一盘磁带可以让我反复听到记住每一个音符,
现在那些音乐还在,可爱乐的心已经变了。
我常想,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听老歌,我觉得感动大家的不是那些旋律,而是
再也回不去的听那些旋律时的青春年华。。。。。。。
请STEVEH兄继续写下去,和我们一起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TOP
192#

吾常对人说:“一个人如果精神富裕,那他有可能综合富裕起来(包括物质);如果一个人精神贫穷,那么他这辈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真正富起来。”

吾又时常感叹这个世上悲惨不幸之人,常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有点类似尼采和鲁迅的“强人思想”。
“弱者”之所以“弱”,居多是“自甘为弱”,而且他们并不自知,所以总是怨天尤人。

而且中国文化还另有一特点,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
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人是“善”的,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你(西方文化中,神是神,人是人;人是神犯了错误才有的,所以人必有错,人是不可能成为“圣人”的;“认错”、“纠错”是西方人最基础必备的精神)。所以自古中国人活的非常累,非常压抑。而且被压抑的人,又产生一个“反弹力”,他也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所以他总是尖酸刻薄,缺乏包容(可能本人在写这番话时也不免受这“魔咒”的影响)。

所以中国人特别怕“认错”(“圣人”怎么能有错呢)。
特别要脸(圣人是不能被批评的)。
特别怕“学习”(圣人样样都懂)。再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官发财(做任何生意都没当官捞的快)。如果这个“学习”满足不了以上目的,那还学来干什么呢?再者,“学习”的内容只要满足“筛选”的目的就够了,学那么多自然科学、美学有个鬼用?

本人一直说:学习是人类的天性。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主人,正是因为人类的学习能力比别的动物强。如果一个人不爱学习,那唯一的可能就是被教坏了。


“学习”是一个由 艰涩到醇美 的过程,当你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攻克一道难题的时候,这种兴奋和喜悦,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这如同欣赏古典音乐一样。但是很多人往往在“艰涩”的时候,就打退堂鼓了。他们觉得“不好听”,就关了,或者换曲。

有人说过:一首曲子,没有专心致志听十遍以上,没有了解曲子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等,不要妄下结论说他好不好。

这世界上除了极少数天生对古典音乐有极高天赋如莫扎特、门德尔松外,大部分作曲家都需要极其刻苦的学习和训练。
爱乐者也是,我非常佩服的人是辛丰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爱乐者,从十几岁开始痴迷古典音乐,一直到老。为了钻研古典音乐知识,他自学了欧洲几门外语,甚至成了业余翻译家,《莫扎特家书》全本就是他翻译的。他写的乐评和随笔,深得我心,比肖复兴、陈丹青等人深刻的多。每每想起这个老头子,吾深感惭愧,所获甚少。


随着不断的“学习”,人生各个阶段的觉悟和认识是不同的。对音乐和作曲家的认识也随之变化。

现在斯特拉文斯基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具超强的表现力和创造性,他的音乐重拾主题且极富情节性。我现在把他定义为“天才”。
而若干年前,则被我定义为“噪音”(若干年前我总是先把“噪音”收起来,等有耐心的时候再听)。

“春之祭”在巴黎首演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骚乱,德彪西、拉威尔兴奋鼓掌,“泰斗”圣•桑则脸色铁青愤然离去。。。
如今,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是我崇拜的“天才”(“后印象派”的拉威尔同样杰出,但跟上面两位比,稍逊一点点,这有点像 塞尚和莫奈 的位置),而泰斗圣•桑,除了一首优美的《天鹅》,其他作品乏善可陈。早生一百年,或许可以捞个“小莫扎特”的美誉,问题是一百年后他还在写这样的音乐,就有点鸡肋了。他来中国的音乐学院当教授是很合适的。

我是忍受了多次的“噪音”之后,才能有点浅薄认识。现在轮到他回报我的时候了,就是经常聆听享受(却是我老婆儿子的“噪音”,带上耳机最好)。赞同美国一个位叫“菲•古尔丁”爱好者写的一本《西方作曲家排行榜》中,把他排在历史第17位。这本书极好,适合业余爱好者阅读读。

除了这本书,法国人“朗多尔米”写的《西方音乐史》也非常好,作者博学多才,文笔优美,可读性极强。辛丰年的几本音乐随笔,萧伯纳、罗曼•罗兰等人的音乐笔记,《音乐圣经》、《牛津音乐词典》、《西方哲学史》等书,都很好,想有大收获,必读此类书籍。
。。。。。。

这个世界也算很公平,投入多少,就能收获多少。

那些在“艰涩”阶段就打退堂鼓的朋友,必定无法得到最终醇美无比的享受。

(待续)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5-10 14:43:51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93#

回复 191# 拖拉机3 的帖子

太感谢你了朋友!你写的心情我十分理解,我常感叹自己在这样的社会、时代中,纯粹是在“浪费生命”,古典音乐让我大大减少了这种感觉。如果我写这些东西能让别人也有一点收获,那又减少了我一点点“浪费生命”的感觉,呵呵。

希望朋友们像你一样,多些发发自己的感想。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94#

回复 190# 有钱途 的帖子

感谢你!朋友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95#

回复 192# steveh 的帖子

楼主写的真是太好了。。。。。。通过人性的优缺点来聆听音乐,理解音乐,陶冶情操,器材与音乐相结合,让我们深知器材是为音乐服务的,而非颠倒。。。。。。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顶好文!
TOP
196#

回复 195# 有谁共鸣Y 的帖子

呵呵,过奖!
我这帖子,估计器材商要讨厌我了。其实我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发烧友,演奏家,唱片公司,器材商销售商都真正热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极大愉悦,直到老死。这样发烧友钱花的愉快值得,各商家做长长久久的生意,不用再黑脸,这样多好。。。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97#

回复 196# steveh 的帖子

恕俺冒昧:请问steveh 兄(差不多算是同龄人)您认为布鲁克纳交响曲谁指挥的版本更好一些,或者换句话:您最喜欢哪位指挥家诠释的布鲁克纳?谢谢!
TOP
19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99#

楼主有福还有地方去逛,到我们这荒山秃岭的地方,连逛的地方都没有,作为烧友是杯具了。
TOP
200#

回复 197# BMB111 的帖子

惭愧,我仅仅听过海廷克、鲍姆和朱里尼指挥的,最近在许兄那里拷到一份,不知道是谁指挥,待我回去查查。前几位,我感觉是“中规中矩”。相对而言我觉得海廷克好一点。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