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OOK-T----前级 DIY [复制链接]

查看: 5181|回复: 20
11#

金光闪闪

分类: 2011/01/19 07:29

前几年一个机会买了二十几支Svetlana的SV-811-10,因已经有300B所以一直没想装,今天心血来潮拿了两支出来,想说如何来装台特别的单端机,首先就特性查了一下,这支管子当初是在300B当红的时候,美国人投资生产的,美声实作在1995年夏季号中有过详细的说明,据称当初是以最严格的发射管模式设计制造的,灯丝材料为钨被钍作的,电压为6.3V4A,灯丝功率就高达25.2W,屏耗当然不用说就更大了,额定屏压为800V/屏耗为65W,在失真只有1%的状态下,单端可输出达13.4W,这样的功率推3/5应该不错吧。
说归说要装起来还真不是一蹴可及的,想要先听为快只好就300B的机器改装试一下声底再说,话说300B的灯丝为5V/2A,这支SV-811却是6.3V /4A,这样怎能满足需求呢?还好当初给300B设计灯丝电压时就是以DC为基础,电压就是6.3V去整流的,现在只要用交流点灯就刚刚好,二话不说说改就改,这支SV-811管子的另一条件是,屏压450V/80MA,输出功率8.3W,和300B的条件相当,而且在450V的条件下负偏压只有9V,真是太巧了,三下两下把灯丝电压改了,顺便把300B的阴极电阻换成50欧姆,装上我的动态横流源,送上电源量了一下各点电压,真是无巧不成书,屏压436V稍低了一点,但负偏也因恒流源的关系自动修正,工作点完全没问题,这时只剩下试音一途,插上喇叭接上音源,打开电源两盏夜灯亮起,一阵亨声传来过一下子渐渐变小,打开音源一阵乐声传来,哇---速度好快,声音直接且平衡,300B的美化声底消失,变成高中低音平直有力,音场比300B更大一些,气势相当雄壮,大有211的帝王气象,或许这就是发射管的魅力吧,我想如果特别设计一番,屏压提升到800V
,气势应该更为雄伟才是,但现在只能暂时这样了。

下面是811的应用特性
Typical Operation, Class A, Single TubeDC plate voltage

450

800 V

Grid voltage
-9
-45 V

Peak grid drive 110 127 V PP
DC Plate current, zero signal

80
80 mA

DC Plate current, max signal
100

91 mA

Plate load resistance
5000

5000 ohms

Distortion at max output
1.0
1.0 %

Power output at distortion above
8.3
13.4 W


Typical Operation, Audio Power Amplifier, Class A 2 , Two Tubes
DC plate voltage

450
800 V

Grid voltage


-16.5

-51 V

Peak grid drive, grid-to-grid
360

420 V PP

DC Plate current, zero signal (per tube)
150
150 mA

DC Plate current, max signal (per tube)
250
260 mA

Plate load resistance

9600
9600 ohms

Distortion at max output

3.0
3.0 %

Power output at distortion above
41

91 W



这样的亮度连夜灯都不必了



Svetlana的品牌现在少有了。




原本用300B的架构改装811时,只能就机壳上的零附件使用,有网友问声底如何?因为刚改好一时也没太多的比较,只觉得低音较有力,中高音较直接,耐听度好像差了一些,看原厂的推荐负载为5000欧姆,811的屏阻为2500欧姆,5000欧的负载刚好2倍,这是三级管负载的最佳倍数,因三级管在2倍屏阻负载下输出功率最大,但很多时后不能只看最大的输出来决定负载阻抗,因为失真会因负载阻抗增高而降低,尤其是输出管的内阻很低时,譬如300B管阻抗约750~800欧,如果以两倍来看是1600欧,但以现实的设计有些厂商使用3倍的阻抗,使300B的输出达10.5W,但这时听到的音乐就稍嫌粗糙了,所以最多的是使用3500欧的设计。
先前说的811是用300B 的机器改装的,所以负载就是3500欧姆,直接使用在811上,声音确实有些粗了一点(和300B比),所以要听声底应以原厂推荐会正确一点,或是更增加一点,让声音更细致更真实一点,所以先就5000欧的负载来试试了,经过一番手脚,换上5000的输出变压器,开声试听,经过各种乐曲歌声的测试,声音已无前面3500欧的过度生硬的感觉,比起300B 好像也不差,到现在剩下的只有高压800V的问题,在电源变压器没有重作之前,要作重大改变实在不容易,只能暂时到此为止,如果有改变再说了..............。 2011/01/21

TOP
12#

Mcintosh C-8 前级

分类:2011/01/09 09:53



C-8前级是 Mcintosh在1956年设计的前级,属单一声道设计,使用3支12AX7,有5个输入一个输出,其中2个为唱盘输入,分高低阻抗,高低电平输入,分0.5V和5mV,有多种滤波器,和高低音控制等,现在网路上好像还有不少可供标购,因为他的电源变压器为分离设置,所以有些电源不见了,标购后需要从新配置一台电源,希望我帮他配置电源,机器来了虽暂时无法马上配制专用电源,但刚好有一台HP712C的电源,可以提供6.3V灯丝电压,和400V的高压直流,检查电路并没有修改的迹象,案电路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指示灯亮起,首先测量各点电压,各点电压的比例都算标准,唯一较为惊呀的是灯丝电压只有10.1V,原本以为电容或整流子坏了,察电路才发现原厂设计就是只有10.3V。
各点电压既然没问题,送上音乐再说,一阵悠扬的声音由喇叭传来,果然不错的声底,调整低音、高音旋纽,虽然变化的范围不大,以现在来看足够使用,先放在中间位置,和我的前级比较,除了透明度稍差一点外,以调性来看算不错的表现,如果不太挑剔各种表现都可以透过控制调整。

送电后的C8




c8 的铜面板

c8背面右边输入

背面中间







c8背面左边电源输入

全机上视图

右上角电源输入里面情况

12AX7真空管三支



C8的电路图

右边绿色的是整流子

所有的电阻都是碳精式

这整面就两颗电容,其他的电容都在背面

唱盘阻抗选择开关

输入阻抗选择




接下来就是组装一台电源,这前级是独立的,现在装的是两台前级共用的,因为这前级的灯丝是直流供电,且整流设备就在机器里面,所以灯丝部份要个别供应,高压可以共同使用一组,因前后版本有些差异,先前的版本为半波二极体整流,有些版本为5Y3全波整流,所以这台则提供两用的设计,一组由高压经5Y3GT整流,经过10UF和一颗电感滤波,再经100UF和一支3.3K/3W电阻降压到另一颗100UF电容滤波,这样涟波可达到5mv以下,送到前级的电源,产生干净清晰的声底。 切换到二极体整流时,到电感前的电路都一样,因二极体整流效率较高,了输出电压符合需求,这时通过一颗MOSFET作稳压,这样较容易得到恰当的电压,且涟波更低一扳手持数位电表,测量的涟波是0mv,所以声底也是超干净。

做的电源供应器

增加了一个滤波电感

管座下方白色的是继电器,作为二极体整流和管整的交换用

5Y3黑炭屏整流管



二极体整流效率较高,用一颗MOSFET作稳压

TOP
13#

RAPHAELITE MA-300------6C33C-B

分类:2010/12/19 06:24


这是一台客户拿来的RAPHAELITE MA-300------6C33C-B管机,看来是大陆的套件或成品,但组装和内部的零件确定是台湾的手笔,刚来的时候哼声大作,完全无法聆听,拆开一看发现接地有改过,但没有完成哼声消除,花了几分钟分析,确定原来的接地点和配线有问题,重新弄一个接地点和去除一条地线,接好后果然哼声完全消除,放张CD听听看,机器主人在旁说明,说这机器如何的闷、糊,说实在我感觉是混成一团,低频没有形体感,中频严重不足,高频细节完全消失,难怪声音没层次和音场,机器主人一昧的要求换输出变压器,但我认为其他原因未了解前,换装输出变压器相当冒险,订做650欧/35W的单端输出变压器一对可不便宜,所以机器留下来检查,也才有这篇文章,经过一天的检查改进,虽然输出变压器影响频宽及各种条件外,声音的细腻度还是不够,重新再实验后,发现电源的速度及干净度不足,造成了低频的松散和细腻度及华丽感全失,看来除了主人说的输出变压要换外,电源还要做一番改良看能否达到300B的水平,暂时就这样等机主人决定了。
主人确定要更换,拆下的输出变压器

输出变压器的铭牌op650-35A


这张更清楚


使用不适当的绝缘材

输出变压器却以电源变压器的模式生产



铁芯方向错置,


未送电的6C33


送电后的火力十足


看来就像要着火一样



红光满满



外观配置相当不错

可惜前面的两支整流管败了像,应该用醋酸清洗一下。

右边的两颗就是输出变压器

输出变压器铭牌



管子的排列算是不错的结构

再来一张输出变压器铭牌

火红的剑


内部的补品零件



这些算是补品吧




每个9脚的管座都加了一片白铁的转接片









老的单心纸包配线

史普瑞和液态钽质电容

布质电木做成的线架



这管座看来像极了老的美国管座,但接线铜片败露了他的底细
ps:经上网查询后,本机为大陆制的没错,单边13w/5%。

原先的电路

输入部分

输出部分

电源部分
在换变压器前只好先确立一下电路架构,输入放大级为EF86三级接法,推动级为5687构成的SRPP,输出级为6c33。 电源为200vac经桥式整流子整流,后经过一颗电感构成CLC滤波,再经过两颗整流管分别通过一颗30欧10W电子降压,再由330uf电容滤波后送入6c33和5687。 再经过各升到一颗33k欧的电阻级100uf电容后送到输入放大级,以电源来看算是相当不错的设计。 但以电压来看却是有问题的,推动级的srpp架构电源电压和输出及同一点,也只有200v,中点电压约103v,以6c33的负偏压80v来看,推动级的输出显然不足,检查一下电源变压器发现还有一个260v的抽头,可见原厂设计应该有考虑推动电压的问题,只是制作的人或原厂设定的问题,既然有更高的电压只好再加一组高压,经过整流滤波后再经过一组稳压成300v,接到5687屏极,srpp的中点电压提升到150v,这样输出摆幅确定可达80v以上,这时输出的功率明显的增加,加上输出变压器更换后,中高音华丽清晰完全没问题,主人听后也相当满意,达成当初改机的目的。
更改后电路‧黑笔为更改部分

look-t 2010/12/19

TOP
14#

RCA 1619 直热单端扩大器

分类: 2010/06/27 04:55

1619 是RCA 在1938年推出的一支铁壳束射管,灯丝电压2.5V的直热式结构,屏耗15W的黑炭屏直热管在结构上来说直热管的效率差一点,因为先前做的6G-B8 黑炭屏管机,几经调整后实在好听,虽然功率不大,但韵味不输GEC的大金狮,让我想起库存的1619,所以特地找两支下来试试,看能不能做成想像中的美声。

因为想做成单端三极接法,1619五极管特性案图表来看,实在漂亮到不行,但独缺三极接法的特性图,单端扩大器建议规格也只有五极接法,屏压300V、帘栅极电压250V ,负载阻抗8800欧姆,最大屏电流46MA,输出功率约3W,想要接成三极管,特性曲线只好自己做,初步的工作点抓屏压300V,屏电流50MA、屏耗15W,输出也是抓三瓦左右,当然这只是心里盘算的,效果要最后才知道了。
要做这台机器,首先先要做一颗灯丝电源变压器,因为是实验性质,所以只做2.5 V/2A灯丝两组、6.3V/2A推动管灯丝绕组用的就可以了, B+电压就直接使用电源供应器提供,这样就可快速实验了。 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刚刚机器终于开声了,因为机壳是原来8管前级用的,光是拆除所有的零件,整理机箱就花了不少时间,而且这机箱除了7脚管座并没有其他脚位的,只好又再度开挖,钻了两个孔装上管座,问题现在才真正的来到,先前架构的电路,虽然只是两级放大,但1619的屏压设定为300v,现在现成的变压器只有一组前级用的280v,没办法也只有先凑合着用,经过整流滤波得到的电压只有310vdc,因为1619屏阻相当高,输出变压器的阻抗3.5倍时约8.8k,现成有一对10k的单端输出变压器,先拿来顶一下,发声以来实在不错听,但唯一的缺点是压降太大了,连负偏压总共吃掉了40伏,所以现1619的屏压只有270v,屏流45ma,负偏压13伏,虽然输出不到3瓦,声音却相当有力,若在小房间聆听,保证绰绰有余! 声底方面如我​​所料,有点老味、细节特多,比较起来和2A3类似,但少了一点2A3的松软的模糊感,这是五极管接成三极管的特色。
试了一晚还是决定换电源变压器,提升屏压到300V这时自给偏压会升到15.2V/电流51MA ,当屏压升高时一般解析度和速度感相对都会提升,音乐的轻快感也会变好,到这里所有的调整都到一段落,声音也接近我的理想水平,最满意的就是噪音超低,这里透露一个秘密,很多人不喜欢铁管,但如果你查一下特性年代,你会发现铁管的年代久远,拆一支来看,会发现都是黑炭屏的低噪音管,不管是信号管或是功率管,都值得你收来听音乐。

电路图:所有的架构和6G-B8 一样,推动部分也是个别使用一支的12AT7,阴极电阻1200欧、旁路电容100UF,负载电阻51K、0.47UF-PP电容交连,输出部分除输出变压器变更为10K 欧外,屏压改为300V阴极电阻一样用300欧/5W以上,其他所有架构都一样,当然灯丝电压也要改为2.5V,电路图1619灯丝是使用直流,出来的声底较为干净清晰,低音弹跳性非常好,音场深度也极佳,音乐性和包覆性都非常好,我认为是一部推动全音域或极高效率喇叭的好机器,说一下好机器的标准,不知你有没有听过再夜深人静时,一对相距10呎的喇叭,当你使用低于1 W的功率,却有全身被音乐包覆而喇叭却消失的经验,也就是所谓....当喇叭消失只剩音乐的时候!
感想.....
这次装的1619单端扩大器,虽说是当初购买1619真空管时就架构好的,但是一直没动机去执行,这次托客制订做6G-B8单端的刺激,决心作一套试试,6G-B8束射管接成三极时内阻超低只有550欧,输出变压器设计制作相当容易,但1619束射管接成三极后内阻还是高达2500欧以上,输出变压器制作变成棘手的问题,和2A3设计一样3倍,输出变压器就要7.5K,如果设计成300B一样​​4.5倍,输出变压器的阻抗高达11.25K,这样的结果就是高音延伸严重衰减,频宽变的不实际,这也是DIY界很少装置这类高阻抗的原因,譬如10Y、811A、211等都是高阻抗管,就我听过的没一台好听的,除了211有些人认为高压危险外,大多是卡在高阻抗变压器制作的困难。 你会发现多数的输出变压器,中高音都还算好,但低音除了有力大声外,根本沉不下去,因为这是为了高音所以只好牺牲低频,如果你找到频宽好的变压器,则你会得到全频段细致的音韵,不管你是人声或弦乐,声音的密度和穿透力都会有重大的增进,你小声聆听也不会觉得高低频两端不见的问题,听来就像大功率A类的感觉。

TOP
15#

6G-B8 单端扩大机

6G-B8 单端扩大机

分类:


最近有一位客户拿了几支真空管过来,外观看来像是小一号的6550,又像是大一号的EL34,请我就这管子设计扩大器,看了编号才知道是日本东芝公司出品的HI FI输出管6G-B8,这只管子应该是后期推出的产品,会这样说是6G-B8的外观不是很大,功率输出却是不小,PP-的状态下最高一对可以输出高达130瓦,约是6BQ5-PP的10倍,也比KT88高30%,这就是真空管技术在后期成熟后,充分掌握散热、屏耗的技术,提升了输出的效率。

6G-B8的基本特性概略如下:
灯丝电压、电流:6.3V 、1.5A,最大屏压00V ,帘栅级最高电压440V ,最大负偏压-100V,屏耗35W 、帘栅级损耗10瓦,屏阻约15K,三级结法时约550 欧。
本次装置就是使用三级接法的单端设计,输出变压器阻抗2000欧,屏压300V、负偏压16V 屏流60mA,屏耗18瓦,就总屏耗45瓦来说,只使用了40 %,这是属于耐用、耐听型的设计,输出功率暂时还没测量,因为负偏压相当低,推动上不难达成,为了灵敏度我找了一支比较少人使用的双三级管12AT7 ,每一边各使用一支12AT7,为降低内阻采并联方式,栅压-2V电流每一屏1mA,屏压120V。 这样的规划下几乎所有音源都可以满足需要。

6G-B8外观

这是所谓的黑炭屏,噪音低韵味足

制造公司标示,还特别注明HI FI 用

直立外观

推动管的标示Mullard- M8162,英国制造! 管座是铁弗龙镀银的高档货

正视图

上视图

经过调整整理出正式的装机图,各点电压也相当正确,输出功率略低了一点约4W,会这样设定是为了配合高效率喇叭的特性,就现在300V/60mA的设定,声音相当细腻,层次丰富温润,定位精准,当然你如果是推大型松软的喇叭,你可以设定成350V/80mA,这样输出提升到7瓦,声音雄壮有力,低频丰厚。 当然如何形容都不足以说明对声音的感受,只有自己实际试听才能体会了。

6gb8实际输出状况,约20hz~40khz-1dB
第一次修正:
经过几天的聆听,对300 V/60MA 的设定,实在有点矛盾,中小音量实在好听,但人都有一点毛病,好听的时候都想开大声一点,偏偏这时候却开不了大声,只好修正电路,把B+电压的那支250欧姆/20W电阻拿掉,前面变压器的300V调整为320V,这样整流后实质电压为320*1.2=384V ,经过滤波电感最后剩下375V,阴极电阻这时应改为300欧/10W,这样负偏压提升到18.5V ,通过输出变压器后实际屏压370V上下,减去阴极电压18.5V刚好M, 350V ,电流落在62MA左右,这样听起来和先前的味道差不多,但更华丽一点,但这时候功率却往上提升了一点,感觉上好多了! 这是最近的修正。 若有修正再说了。

TOP
16#

8管真空管前级

分类: 2008/07/01 16:20

开发前级的缘起
自92年开始制作销售输出变压器以来,陆续有一些网友带前级来试听,如管机的ARC-LS2及其他的晶体机等等,几年来也算听过不少的机器,当然可能缺少所谓的顶级的,倒是JADIS-4件式牌价近百万的JS-200
听过几次(客户自法国带回来的),声音温润细腻,但看他的规模却让人怯步,几年来虽然想弄一台前级,但网路上一堆仿名机前级,推出的商家也很多,类型是无所不有,IC、晶体、JFET、MOS FET、管晶合并等等,晶体机大多是清晰有余韵味不足,FET的韵味稍好但通透活生感不足、倒是管机有较佳的效果
如M7-C 、 MC22、 JS-200、 JS-80 ,当​​然还有DIY界常做的SRPP、GG 、GG改良型和田茂式等(这GG与和田茂式都有一个问题,速度快却少了一点温润和甜美,甚至还有一点利与吵的​​感觉),最离谱的是大陆仿的ARC的LS-7,那真的是所谓的全仿,那应该是拆一台原装机来复制的,由最基本的
电路板、外壳都一起仿,只差没把铭牌做上去而已,之前也弄一套来装,装完后声音就不太对,一直到
完工后经过两个月测试,才达到一定的水准,其中的问题是对管子太敏感,这是他全段直交的结果,
配对就足够让你发疯,当然你还要有足够的6DJ8或6922可挑选配对。 当然还有其他的机种或多或少都有人仿,也都号称美声,使用一堆补品的有之,改变结构的也不少,完全失去原厂精随的更不在话下,仿机器最忌讳改变电路结构和使用的材料,甚至任意更改真空管的厂牌都大大影响结果,

其他的都一样碰到真空管和零件数值的问题,尤其是早期的油质电容和真空管。
M7-C 、 MC22、 JS-200这三台都是用12AX7,网路上TKF的二手货叫价1700元
M7-C原厂全新管甚至叫价上万,真的不知怎么玩才好,致使所有的仿制机只停留在型号上而已,
和真正原厂完整的声音,完全无法比较也无从比较,当然往好的方向讲是随心所欲,当然却因此失去基准,有些人用尽心力,找寻和原厂一样品牌的元件,到后来和原厂比较,和原厂还是有段差距,所有的模仿名机的结果就是沦为土炮。


前几年弄了一批单屏的小管子,测试后觉得很有潜力,就留着准备设计前级用,
这段时间来不断思考前级的问题,发现以上仿制名机的问题,除真空管和零附件外
还有一个问题是没有基准的测试点(各点的电压和电流),底调校的如何都不清楚,
每个人装来结果都不同,以期这样仿制就不如自己设计来的简洁,所以...只好自己设计。

现在终于全机设计完成,结构简洁用料单纯,规格特点如下..
扩大机的设计都必须是这样的,越前面的频宽要越好。
音响前级的功能必须有几项基本条件:除音染要绝对少外..
第一要有更好的定位感
第二要有更好的音场
第三要有更好的层次感
第四要有更佳的形体感与结像力。
第五要有更细腻甜美的音质。
这些应该是前级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没有满足这些条件就算不及格。

(调性与音色应该与没加前级时相同,这前级才算好)

若按音响论坛的20要:
01.音质
02.音色
03.高频段甜美度
04.中频段饱满度
05.低频段的扎实度
06.音场宽度
07.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08.透明感
09.层次感
10.定位感
11.音乐的活生感
12.结像力与形体感
13.解犀力
14.速度感与暂态反应
15.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16.乐器与人声比例
17.乐器与人声质感空气感
18.细节再生
19.空间感
20.整体的平衡性


其实以上这些特质在厂机来说,都会达成部分的条件。
但最难的是你除了换线,无法做太多改变,
但管机DIY的好处却相反,难得设计出一款够好的机器,
就算仿名机线路,也很难达成原来的特质,
这些都是没有完全了解线路结构或材料特质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若能克服这些条件影响,才能有较佳的整体的平衡性。
以这次的前级来说,音响20要的各种条件算是达成90%以上,
我自己认为不输我听较多次的 JADIS的JS-200 这是相当难得的结果。

另外这台前级让我对扩大机的推力
有一些改变,一般我们总认为大喇叭不好推,尤其像B&W-801或现在使用的PMC-MB1这类的喇叭,虽然效率高达90DB,但多数机器推起来是厚度不足,低音涣散音场定位不清,但加上前级后的300B,虽然只有7~8W,但推起PMC-MB1低音浑厚,就算播放鬼太鼓也一样形体清晰、层次分明。 所以我现在有一个感想,如果有一不能把所有讯号按完整比例放大,并提供足够电流的前级,音压或许不大,或许音量不足以震天价响,却能够提供完整的讯息,让喇叭发出清晰的声音,正确的演艺音乐的内涵。


技术指标来说也是直得一看:图片有点错置,请自行排列。
1.基本频宽:1HZ~300KHZ -3dB(其实更好约500KHZ)
2.10HZ~100KHZ -0.1dB
3.放大率:20dB
4.放大倍数:10倍
5.输入电压:1.6VRMS
6.输出电压:16VRMS
7.输入阻抗:100K
8.输出阻抗:100欧以下
9.其他的失真与噪音比还没测量。

10.特别功能....本前级可调整宽松度和形体感,如此可适应喇叭大小和松紧度,
一般来说大喇叭较宽松,形体感和定位感较差,小喇叭恰好相反,此功能可补不足部分。


使用功率30VAC。
声音宽松甜美、细腻透明又不失厚度。
这电路最重要的是全自动调整
所有的人就算搭棚也不会有差异
真空管是单支结构的..配对容易

这是一部耐听又制作容易的前级
不须有太多的所谓补品就够好了
当然这也会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前级。


○频谱分析仪的频率分配响应图。


下面的图简化后的格线


这样的图形不知大家看过没有,解读这图要先了解上面的颜色代表意义,
左边是最低频20hz→31.5hz~最右边的20khz。
深绿色的是输入信号,较高的浅绿色是受测机器的输出信号。
比较输入和输出的波幅,看全频段的高低差异是否一致,
由这张图可看出全频段的比例都相当一致,拿尺来量都分不出各频段有落差。

这台是MOTU的UltraLite录音介面,透过它到电脑频谱分析仪,做动态的测试,这是一位台湾名列前矛的现场音控师(柚子)带来的,就是专门带来对这台前级考试用的。


红色的线是到电脑的IEEE1394的介面,右边的线是CD输入,主输出到前级,前级再输出到本主机,
机器测试后再回到后级放大输出到喇叭,这样在电脑堧体上检测输入输出间的动态状态,萤幕会显示出输入输出的差异,接下来的画面有两个不同的色泽,较绿的颜色是输入信号,较浅且较高的是前级输出的信号,信号的高低差异不重要,重要的是输入和输出间的幅度,全频段是否都有一致的差异。




上图展示的是全频段20HZ到20KHZ,大家应可以发现绿色的高低起伏和浅绿的高底起伏是一致的,
这代表全频段的动态都是一致的。


这张是暂态反应,现状是1.01KHZ主频和其它复频的反应。


游标指示在主频1.01KHZ -15.9dB的反应。


上面这张是连续的扫描状况,从这些图片可以反映出这台前级的动态反应和延伸性都相当优秀。



主频在250HZ


主频在1.5KHZ左右的状态,画面上方显示的63.7HZ是油标箭头的位置频率。


最新的手工搭棚的前级实验电路板,透过实验把可能的干扰降到最低,电路板属于独立声道设计。


最早的实验机平台,现在听的就是这一部,所有20几位来听过的客户都预定一台,没有任何一位提出疑问,但很怀疑现在听到的声音就是眼前这部机器发出的。
这电路最大的特色为相当简洁,全机构成一种平衡,接下来看看示波器测出的波型,当你看到方波测试,你就会相信这前级的能耐,及其展现出毫无音染的特质。


这是一1HZ的频率,1KHZ原来的波幅是四大格,这里降低了约1.4格,所以小于-3dB。



频宽直上100KHZ几乎没任何改变,


到了200KHZ有些衰减,约有-0.3 ~ -0.4dB的衰退。


到300KHZ约掉了0.8~0.9格,约为-0.9DB。




这是10HZ 的波型,和1HZ的是同一画面,完全没有衰减。



到500KHZ的频宽略低于-2dB 。


1KHZ的方波,下方为输入2VPP,上方为输出15VPP(探针为10:1),在放大7.5倍的状况下。


这是10KHZ的方波波型,以测试的情况来说10KHZ方波,在正弦波的状况下频宽就达100khz。


20KHZ方波图还是相当漂亮。


30KHZ


40KHZ


50KHZ


这可是100KHZ的方波喔。 上面的波型是输出是在探针衰减10倍的状态,放大倍数约7.5倍时,各位可以注意一下所有的波型都没有凸波,高频波型都是缓缓的圆角,所以高音是华丽悦耳的。

TOP
17#

Jadis Orchestra 40W/Channel 输出变压器

分类: 2010/12/06 23:43


星期五下午朋友介绍的一台机器! 一边声道有破音,查验后确定为输出变压器故障! 因客人就在现场! 没有拍照所以在网路上抓了一张! 这是一台AB类的扩大器,一声道由两支EL34和一支12AX7构成,一半的12AX7做放大,另一半做倒相,输出管采用固定偏压的超线性接法,屏压高达500伏,所以40瓦输出是没问题的,声音还算好,但通透性稍嫌不足一点!


Jadis Orchestra US$2500 (Brand New) 40W/Channel



变压器底部有一张贴纸,上面只有出厂日期JAN 1998
1998

高压面的接线脚

8欧输出端! 左边的铁芯也都没叠好


变压器只有薄薄一张纸套上而已,线头也没处理! 只用胶带贴一下真是草率。



8欧姆输出的绕线多处重叠

另一个面向,看完应该不必再迷信所谓名牌了吧。

绕线应该像这个标准不是吗?
LOOK-T 2010/12/06

TOP
18#

PMC-MB1监听级喇叭

分类: 2008/07/02 02:35





有名的蛮头中音,声音厚度是无可比凝的。




现在监听试机用的喇叭PMC-MB1,声音精准反应灵敏,值得收一对来典藏。


这是所谓的蜘蛛喇叭,这是12吋的低音达20HZ浑厚饱满,旗舰BB5为15吋两支,那会会有点恐怖?





这是有名的蛮头中音。



自从B&W-801喇叭被强行搬走后,一直没有英国喇叭好来调音
只能用日本三菱出品的DIATONE-2000来调,虽说这12吋的喇叭低频到27HZ
但因为是密闭式的,所以低音的宽松度一直差一点,但中高频却没话说
高音直上80KHZ,空气感相当好音质也相当细腻,这次购进的PMC-MB1喇叭
一样是12吋低音,但低频却低至20HZ,且低频量感和中频相当平衡
高音虽说有25KHZ,但因为是丝质高音让空气感和金属音似乎少了一点
当然这是和DIATONE比的结果,PMC-MB1喇叭体积相当大,这是因为它是反射式的
尤其又是线性负载(传输线式)的因素,当然全世界传输线式也只有PMC做的好,
PMC-MB1的声音变化可真大,由刚回来时候的松散,
到现在QQ 的低频,甜甜的中高音 !
以过去的操了三个月才能厅的DIATONE经验来说
PMC-MB1实在太容易操了。
以300B的输出功率推PMC-MB1实在有点小
但在不破声之前的声音实在没有太多话说
只是以一对最大音压124dB,最高使用功率800w的喇叭来说
8 w大概只够塞牙缝,如果能有个A类50w的单端来推一定不同凡响。

经过几个星期的操机,渐渐的把PMC-MB1灵敏度给逼出来了,果然是监听级的喇叭,尤其是夜深人静时所有的细节都显现出来先不说低频的浑厚和层次感,说一说从人声到乐器的超高频,管机DIY的好处是零件拆装容易,多数的时候甚至电源都不必关,直接拆装除了有点杂音没什么风险,因有输出变压器的保护,完全不必担心烧喇叭,不管是换信号线或是换电阻,几秒钟内就可以交换完成,这时一对声音精准的监听喇叭就显得十分重要,以这对PMC-MB1来说,虽然声音的质感不属于十分有个性的那种,却能自然开阔的把声音完全表露出来,例如把一颗金属膜的屏极负载电阻换成碳膜,马上就能由金属膜的犀利和通透感,改变为碳膜的温润细腻感,换上各种不同品牌或的电容能清楚的比较出期间的差异。
一对发声精准的喇叭,实在是DIY的必要工具,就一些客户有时候听音乐经过一段时间,耳多开始有些惯性,越来越习惯听到一些喜欢的声音,却忽略了正常声音的标准,这时候常常把机器抱来试听比较,经过各样手段的调整和改机,渐渐的调到和我的机器调性相当,尤其速度感一致时其他的细节都会一一浮现,但这时有些状况就是无法完全调整,我最常发现忽略的是铁芯元件的差异,尤其有几次的经验是让客户大感惊讶的,由于我的调音到相当接近时,却发现低音的宽松度、和音场宽阔度相当差,声音集中在喇叭前面一团,单听一支喇叭时更加明显,这时我发现他全台的铁芯元件都是我做的,但是发现其中的一颗电源滤波电感不太一样,一问之下才知道这颗是别家生产的,顺手拿一颗电感换上,音场和宽松度马上表现出来,让客户大感惊讶,为何简单的电感会有这样大的落差,我告诉她这是因为铁芯的材料和制作的技巧不同,尤其不了解使用的关键,当然这颗电感也就拿不下来了。
再说输出变压器,相同的存在一些问题,就今天的经验来说,有一位购买过我300B套件的客户,抱了一台某工仿卖的器材所装的KT88单端,相同的声音的差异相当大,几经调整修正总算音色速度都差不多听不出差异,但就是音场和细节解析及乐器的定位有点差,尤其层次无法分明,声音集中在喇叭面上,听单支喇叭时特别明显一团,音场无法展开,拿一颗相同的输出变压器,简单的换上接线,顿时音场开阔细节层次分明,两支喇叭一起开时全身有被音乐包围的感觉,一时让客户惊讶的连嘴巴都合不起来,客户问为什么体积相同的输出变压器,我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简单说是他那颗输出变压器有些频率没有完全传输出去,尤其低音和高音、超高音的延伸被变压器吃掉了(最近他把机器再一次抱来,换掉了输出变压器,他说现在真的知道什么叫甜美的声音,请看一颗奇妙的单端输出变压器一文),所以只剩下能量较大的中音,所以音场集中在中间,所以如果不了解音响器材对声音的影响,那任何补品也只是聊备一格装安心的而已。


下面是越点的说明:

    英国 PMC 公司生产之 MB1 鉴听扬声器,乃是一款采用低频 传输线 式设计之鉴听扬声器,特别适合使用于音乐和演说之录制以及音频和影 像之后续作业.因此, MB1 鉴听扬声器提供有主动或者是被动 的版本,以供专业人士选择.当然,亦可以将其设定成阁下府上的参考 级高传真扬声器.如同其他 PMC 鉴听扬声器一样,装置于三音路 MB1 鉴听扬声器之低频 传输线 式设计技术,可提供下列较其他相同音箱内容积之传统低音反射式扬声器更优越的性能特点:

  • 较其他传统的低音反射式扬声器更佳的低频延伸.

  • 极低的音染.

  • 音色表现更趋中性与更具动态.

  • 在任何音压下, 均有一致的平衡, 层次表现.

  • 在高音压下, 仍无失真或者压缩.

  • 稳定的与一致的3D立体音像.

低频 传输线 式设计
     MB1 低音单体被装置在一个长而细微的低频 传输线 顶端,整个低频 传输线 管则覆以吸音绵及阻尼垫片,而低频传输线管之尾端,则是让低频如活塞作用般辐射出去之 传输线 管出口.因为从此 传输线 管出口辐射出去之低频极低,故对于低音单体的控制力将会大大增加,结果使得本系统可产生之音压比其他相同音箱内容积之传统低音反射式扬声器更来得大;这项特点可确保低音单体在可工作的线性范围之内,其低频失真和音染将可大幅降低.所有 PMC 传输线 式鉴听扬声器无论在任何音压下,均保有一个甚为平衡和干净之低频延伸特性.
驱动单体
      PMC 利用尖端技术为 MB1 开发三只驱动单体,其中包括了以丝质为振膜材质之软球中/高音驱动单体. MB1 并特制了一只辐射状的低音单体,此低音单体之框架锁在磁铁中心轴且外露于音箱之外以做为散热之用.因此这低音单体可避免太多的功率浪费,进而使得 MB1 能发出较其他相同音箱内容积之传统低音反射式扬声器大2dB以上之最大音压.为了确保本扬声器有平顺且对称的特性, PMC为被动式版本的 MBl-P 开发一个32元件4阶分频网路,这分频网路是特别针对单体之响应,小心地设计整合制造出来的.并使用耐高电流,低耗损之电感器及电容器.本扬声器全部的内部配线均使用无氧铜(OFC)之喇叭线.
与扩大机之连结
     主动式之 MB1-AMB1-XBD 提供完整的三线(Tri-wiring)/三扩大机(Tri-amp)接驳设备,阁下可使用三组Neutrik NL4 Speakon专业用纯银接点之扬声器接头,直接与外接之扩大机及电子分音器相连结.
音箱
     在我们一系列的扬声器中,高水准的工艺与建造品质是最最重要的. MB1 除了使用厚25mm/外表覆以精美饰皮的高压密集板建造外,更经由音箱的内部增加强度.在将配对好的驱动单体及分频网路装上音箱之前, MB1 的音箱还要加上数层的阻尼衬垫和吸音棉以确保箱音能降至最低的程度.我们无论是从音箱的制造工厂,一直到最后的包装工作,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工艺水准与建造品质感到无比的骄傲.注意每一个组装阶段的细节说明了我们对于每一个零组件品质选择的坚持,意指这个已被使用普及,而阁下您所购买的产品: MB1 ,保证是由我们-- PMC --所精心设计的.
主动版本之配置
MB1-A : 2音箱主动系统并附有外接之扩大机及电子分音器.
MB1-XBD : 4音箱主动系统并附有外接之扩大机及电子分音器.

规格
  • 有效之频率响应: 20Hz 25kHz.
  • 瞬间音压@ 1 Meter : > 124dB.
  • 灵敏度: 91dB / 1 Watt, 1 Meter.
  • 推荐扩大机功率: 800 Watts.
  • 有效 传输线 长度: 3 Meters (10 Feet).
  • 分频点: 380 Hz & 3.8 kHz.
  • 阻抗: 8 Ohms nominal.
  • 单体元件: 低音: 直径310mm辐射框振膜.
                中音: 直径75mm丝质软球振膜.                高音: 直径27mm丝质软球振膜, 双音室.
  • 输入连结端子: 三对镀金扬声器输入端子/4mm之香蕉插母座, 或是三组
  • Neutrik NL4 Speakon专业用纯银接点之接驳扬声器接头.  

外观:     黑色木纹

核桃木纹

玫瑰木纹, 镜面对称之饰皮.

  • 重量: 49公斤/每个.
  • 尺寸: 高度870mm, 宽度380mm, 深度535mm.
  • 脚架: 本机型有录音室用之脚架可供选购.


TOP
19#

静电喇叭之SOUND LAB A-3

分类: 2008/11/16 21:13


SOUND LAB A-3 的输入变压器


SOUND LAB A-3 的高音分音器电路



SOUND LAB A-3 的高音衰减器


高音的输入变压器


玩静电喇叭不可或缺的高压测试棒,这只测试棒的安全使用电压为6000v,最高电压15000v,比例为1/1000,精度为0.5%。



SOUND LAB A-3 的高压应该在5000v以下,因为它用的电容耐压为5000v。

后面的名牌和型号!


身高190cm,宽89cm,这样的身材够壮观吧!


右下角的名牌,看出比例了吧! 这喇叭外观的木头可是原木喔! 打个腊稍稍整理一下就可以回覆美丽的原状了。


内部的转换电路,可惜白色的那一块是改过的,黄色的这颗电容是极化电容耐压5000v,不响的原因待查。

下面是SOUND LAB A-3 的特性:
Specifications
Frequency response30 Hz to ultrasonics
Audio power (min/max)100/600 watts (music power)
Radiating area1800 square inches
Horizo​​ntal dispersion45 degrees (full spectrum)
Vertical dispersionProjected field of panel height
Impedance (nominal)8 ohms
Sensitivity88 dB/1W/1m
Controls
High frequency
Mid frequency
Bass level
DC Bias

Brilliance - continuously adjustable
4 positions in 3 dB steps
4 positions in 3 dB steps
Continuously adjustable
Height x Width x Depth74 1/2" x 35" x 8 1/2" (23 1/2" at base)
Weight (per speaker)145 pounds
s

2008年11月15日是一个奇妙的日子,一早起床还没刷牙就听到电话响,接起来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一对大喇叭你要不要,电话转到另一个不认识的人手上,我有一对SOUND LAB A-3静电喇叭不想玩了,一边不会响你要不要,要的话我用车送去给你,地址电话给我等一下送过去,就这样家里多了一对不会响的→SOUND LAB A-3﹙内部电路被修改过,有电路的人可以提供一下吗?﹚。
经过两天的检查,绘制好电路图,发现静电喇叭真的相当简单,现在的静电喇叭多数是推挽式,认真来说真的没什么特别,静电喇叭的精随在变压器,或者说是高低音的比率,在没有基准的面积下,高低音的配置和许多条件有关,譬如一平方呎的面积,在多少瓦的功率下可产生多少音压! 最低频率可低到多少赫,这些条件都是必要的条件,这些基本的条件是设计的重点,可惜几十年来台湾好像没人研究,这可能和体积太大有关系,不然静电喇叭的结构不是太难,有机会好好研究一下再设计一台来玩玩!

TOP
20#

输出变压器的特性测试与标准

分类: 2010/06/01 10:57


http://www.sacthailand.com/Transformer_TestOutput.html
上面的连结是国外的一个网站,里面有一些知名输出变压器的测试,包括日本、英国、加拿大、台湾等...,他的测试方式如下图所示,也就是自给偏压的架构,这样的方式就如同实际装机的状况,但这方式就如众所周知的有些缺点,也就是阴极电容的的大小和品质,会随着频率而影响本级回授的量感,造成放大率的变化,相对的也会造成电流的稳定,当然就会影响测试的稳定和准确度,另外他做的频率响应测试曲线,因变压器的阻抗条件并不相同,所以无法单纯的判断。


频率响应及输出功率测试。



方波测试

各品牌的响应曲线。

这电路是购买变压器时附的,但这样的测试电路结构有他先天上的缺陷。 这电路上的问题是他的阻抗为摩凝的,如果是300B用的3.5k电阻,结构上是和变压器的初级串联,在交流1000HZ的状况下是变压器的初级和串联电阻构成分压电路,正确的状况是刚好分压1/2,但问题是当输入频率变化时,输出变压器阻抗会随频率增减,设计制作差的变化就较大,所以可根据变压器反射的阻抗,以此阻抗和串联电阻分得的电压来换算成阻抗,这就是这电路的运作原理。
但这电路的问题是偏压电路前的一个电感,本来这电感是为了信号源作为负载的,防止信号通过电源而短路,但这电感的阻抗也会随着频率增减而变化,这时问题来了,先不说这电感的感量要多大才恰当,先假设这电感为10H,在基准频率1000HZ时阻抗为2 x 3.1416 x1000 x10H =62832欧姆,这时感抗与电阻及变压器初级感抗成为并连电路,所以当频率变化时,信号源的负载也就跟着频率变化,影响输入信号电压的稳定,所以测出来的阻抗就值得探究了,这时想要测试准确,只能每一次变换频率,都校正一次信号的电压保持一致,所以要做完整的测试,真的是旷日费时。


这张没有画出测试电路结构,无法验证!

根据上面的电路和测试后的曲线评比,我认为正确的测试电路应该和像上面这张才较正确,因为这电路的输入阻抗Rg相当高,一般都在数十k欧以上,对信号源的影响较小,真空管的阴极电阻Rk,因监测的需要可以用0.1欧姆,以减少对电路的影响,用这样的电路来测试输出变压器,得到的结果就比较精确了。

LOOK-T 2010/06/0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