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音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查看: 35183|回复: 163
31#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3-30 14:17:00 发表
听纯音听不到不等于没影响,人耳不是仪器,所以仪器不能取代人耳。如果超高音对整体音效没影响,您当初为什么买铝带高音的音箱?加了超高的音箱和没加的还一样吗?明明听得出2496和24192的分别,然后告诉自己理论上没分别?
至于您用44,96,192听同一文件没分别,我觉得先要确认源文件是否真是192格式。而且建议用监听级别耳机系统来对比,家居民用系统的效果千变万化的很不靠谱。

这个问题吧,其实也挺诡异的,而且不论多认真的测试论证,最终都是无果而终!
其实我在此并非想再次挑战人耳听高频的能力的话题(是知难而退),就像您说的,既然听不到干嘛买带式高音呢?这其实是玩儿器材的一种情节吧,我能否听出来是我的问题,但是要求它至少要能给我把声音发出来!嘿嘿...正因如此,我才研究,我们的器材是否真的能够将24192的声音发出来,这个其实是比较容易跟踪的,虽然听不到,但是我们有仪器可以测量啊!至少我要看见那些所谓24192的播放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它的编解码/ 放大通道是可以让100Khz的信号通过的,而且截止到扬声器之前都要达到这一通带指标,否则就是忽悠人的,您说是不?
TOP
32#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3-30 15:5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30 14:30:00 发表
呵呵...我不认为照抄奈奎斯特定理是“天真烂漫”的行为,“该定理是1928年由美国电信工程师H.奈奎斯特首先提出来的,因此称为奈奎斯特采样定理。1933年由苏联工程师科捷利尼科夫首次用公式严格地表述这一定理,因此在苏联文献中称为科捷利尼科夫采样定理。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C.E.香农对这一

您提出的问题,应该早有解释了,因为我清晰的记得在俺学习的教科书里就有您描述的情景,就是在正弦波(余弦波)上有左右偏移的取样点,具体怎么解释的俺早就就饭吃了,您可以自己查一下相关的书籍,应该不难找到答案的。
关于试听问题,您可以下载Cooledit软件,这个软件可以生成任意频率的正弦波与方波而且可以通过声卡输出,您找一副好些的耳机就可以简单试听一下,应该不难的。
对于24192文件内容是否充实(还是两万赫兹以上被一刀切了),我都是下载下来用软件看看是否真的有超音频内容,一般国内网友自己录制的大都是一刀切的文件,国外下载的,基本都有内容,尤其是数字母盘文件基本都是货真价实的。我觉得如果没有内容就没必要用高规格记录了吧,除了占字节,应该没别的什么作用的。
TOP
33#

回复 80# daniel115 的帖子

没错,我也是看到了这些频谱才有种要听到这些声音的冲动,只是我不确定我们的播放系统能够把我们看到的频谱播放出来......
TOP
34#

原帖由 daniel115 于 2011-3-30 16:40:00 发表
重播20k以上信号,功放(基本没问题),音箱(不少高档音箱能上30k或以上),关键问题在于播放器上(麦景图、linn之类高清音频播放器绝无问题),普通dac要看具体参数了。pc hifi经微软api的基本被判死刑了,专业声卡应该可以输出毕竟它又专门的api不需微软的支持。


我查过WM8731与WM8776的Datasheet,人家所有指标都是基于20Khz以下信号测试的,换句话说,即便DAC支持24192解码,其他的电路跟不上,因此也是白搭......还有的是将高清音频降频到44.1K输出,那也叫听高清音频?
TOP
35#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3-31 13:00:00 发表
现代人都迷信技术指标,挺搞笑。

50K,100K的音频已经能“辐射”了,玄学派就吹嘘说这些频率虽然人耳听不见,但皮肤能感觉到-------

如此说来,今后听“高清音频”时最好脱光光,方能充分享受“超高”。

如果以后有这样的音响聚会、又有PLMM,别忘了通知老浦东哦!!!

唉!不是现代人都迷信技术指标,而是搞技术的一般都迷信技术指标,因为无数次的经验证明技术指标还是蛮靠谱的...
俺也是因为相信技术指标才确定人类不能听到超音频的,嘿嘿......
TOP
36#

原帖由 siliverline 于 2011-3-31 13:49:00 发表
人耳不能听到20K HZ以上的频率这是真的,但我们不要忽视这些高于20K HZ讯号的谐波所起的作用,这些谐波会进入我们的听域之内,从而对听感产生影响。而高清文件更宽阔的高频延伸,正是可以产生更丰富的谐波,从而令音乐更生动。很多发烧友发现加了超高音之后,不仅高音改善了,甚至连中频、低频听起来都有所不同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高格式音乐文件通过更密集的采样点和更多位数的精度描述,自然可以使它的波形更接近与

讨论这些话题容易得罪人,因此,俺在此先恕个罪,有言语不周之处请多多海涵......
玩儿音响的谈及听音感受的时候,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所谓心理作用......在心理作用的驱使(暗示?)下才有可能听出CD机电源线对音质的影响......
我曾经说了,我不想挑战人耳听音极限的问题,因为不会有结果,但是我还是有我的看法...
在医院测试听力的时候能听到就是1听不到就是0,如果有人问一个聋子对声音的感受,一般人都不可理解,因为聋子除了认为听不见声音之外,应该没有其他的感受......其实,超音频对于正常听力的人来说就是不可感知的,换句话说,对于那个频段的“声音”,我们就是聋子,可是,这里每天都有人谈论对那个听不到的“声音”的感受,坦承没感觉的反而是另类...这不跟皇帝的新装的故事一样了吗?
其实,俺也是不愿意就此接受听不到超音频这个现实的,因此,俺的音箱配了频响达到四万赫兹的带式高音,俺还在一步一步的落实让俺的系统能够真正的将数字母盘的超音频从俺的带式高音里播放出来...我发现其实这并不容易(或者说代价不菲),但是俺还在探索廉价的解决方案...因为俺发现现有的设备(电脑声卡到扬声器)大都是截止于20KHz左右的,所以,那些下载了高清音频文件并通过一般电脑或相关设备享受到高清音频带来的频响延伸的,不能不说是心理作用吧......
因此,从技术指标来讲,真正符合播放24192音频的设备,是应该经过测试其整体系统(从电脑声卡到扬声器)都能够达到15Hz到100Khz频响范围,在咱论坛俺就觉得版主那篇“非常发烧之旅 之 G 网友家访:PC HIFI和50万元扬声器的魅力”所谈及的设备才够这个水平,所以俺在不确定俺的设备能够完全播放出24192声音的时候是不敢妄谈感受的啊......
TOP
37#

原帖由 功夫茶65 于 2011-3-31 21:34:00 发表
问一下楼主,LP唱机更换电源线会不会影响声音?

说老实话,没换过,感觉也没必要,LP电源根本就是给马达提供电力,与音质何干啊?
TOP
38#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11-3-31 21:09:00 发表
原来如此,楼主听不出电源线的区别。


是啊!让您见笑了,嘿嘿...
TOP
39#

原帖由 siliverline 于 2011-3-31 22:50:00 发表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31 22:40:00 发表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11-3-31 21:09:00 发表
原来如此,楼主听不出电源线的区别。


是啊!让您见笑了,嘿嘿...

电源线的区别都听不出来,那确实没有必要听什么高清文件了,反正鱼翅、粉丝一个味。

虽然俺听不出换电源线的区别,但是正如俺之前所说,俺依然在脚踏实地的研究高清音频的播放方案......
关于电源线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从发电厂到您家的CD,电源线少说也有上千公里,这最后一米的区别能带来可闻的差异真是匪夷所思啊,况且,真正设计良好的电源,是不会让一条合格的电源线对音响设备本身产生可闻的差异的......我手下的电源设计团队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测试电源的,很多指标设置是非常严格(包括EMC,以及一些传导辐射指标),但是,还没有出现过(合格的)电源线对测试结果有任何影响的......
类似的我还看到过说什么水电站比火电站发的电听起来更清爽,火电比较燥等等...哦对了,现在最时髦的应该是听核电站的电的音效了吧......呵呵......
TOP
40#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4-1 11:06:00 发表
还是回到LZ发本帖的主题吧!我认为用192K非常有必要,而且在硬件技术许可的前提下,是越高越好,因为......(我懒得码字)

历史的车轮是不能被阻挡的,无论人耳能否听到,也无论人眼能否分辨得出,高清视频与高清音频迟早都是要普及的,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实现高清的代价就很低了,说白了,不用白不用,我只是想说明的就是,既然用了24192格式的文件,就要真正的把声音放出来,才能享受到高清带来的愉悦...好比早期的AC97规范的声卡,你给它多高清的文件,它都会降格到16/48格式输出,而有人居然通过其感受到了高清的效果,这不是笑话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