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68969970971972973974975»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526583|回复: 9777
9711#

回复 9705# 蛋黄 的帖子

蛋黄老兄好久不见好否?有空传点青海pp上来给大伙分享。
TOP
9712#

回复 9704# 聆听之乐 的帖子

转眼又一年,这里少来了,不知07老弟怎么样了,还真得挺想他的。
TOP
9713#

回复 9712# 红茶 的帖子

谢谢红茶兄顶帖。1,本贴需要脱水版才能阅读精华。我翻900页的帖子,也累了。。让烧友读此帖确不易。2,67兄软硬兼修,实力超强。但不太适应论坛模式交流,在他的自己的帖子里也反映出来。众多烧友力劝他不要弃贴,改变风格,而他淡出此坛,远走他乡,很惋惜啊!3,无话可说,,,,,,,,
TOP
9714#

原帖由 红茶 于 2013-3-11 10:02:00 发表
转眼又一年,这里少来了,不知07老弟怎么样了,还真得挺想他的。
在“发烧音响交流群”QQ中,我和一些Q友发现07兄在那里发言,也是谈古典的多,后面也就很少发言。有时我与他单聊,咨询他一些器材的事。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9715#

回复 53# 670707 的帖子

请问老烧 用多少钱才能组合出像你说的这样声级
TOP
9716#

红茶哥、聆听之乐兄,好!甚念。愚是由爱好古典音乐而踏上音响发烧之路,严格说,我不属于音响发烧友,至今仍然以为音响器材为聆听、学习音乐之工具;论坛是为交流、答疑解惑之平台,我们为了历史的记录美好再现费尽周折,然明科技和物理条件不能将音乐厅搬进宅内;另一方面,作曲家、乐谱、演奏家在先,录音以及载体在后,乐曲之和声与声部是聆听的核心,故此,有些音响器材即使不能将钢琴触键的持力性与柔韧性、打击乐的弹跳性、铜管乐声响的广袤性、小提琴的和弦声、大提琴擦弦反弹力等诸多现象给还原,却不影响我们对于音乐那份热情和执着。我对于音响器材的认识很浅薄,那就是:它是否有能力反映演奏者的情感、意志、诠释之法、乐器(含人声)发声之理;录音之美,需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音响器材同然,声音之毒固然是好,尚不如更好表现演奏之美,因为这里面的学问需要我们花费毕生精力和心血。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3-03-11 18:44:18
TOP
9717#

回复 9716# 670707 的帖子

欢迎回归根据地。论坛里有很多烧友期待你的回来答疑解惑。希望老兄改变风格,淡泊些,轻松些,精炼些,随和些,发贴。。谢谢。。。让本贴得到更多烧友关注。而不是避而绕行,甚至诉至版主。
TOP
9718#

回复 9715# azjx666 的帖子

回先生,器材是物,音乐之耳判断乃活;音场能再现横向之宽度,也需在高低频响范围内表现乐器发声位置,并把各声部乐器前后关系体现出来,使演奏之声富有纵深感,这样便有演奏之声的层次性和错落有致性。
TOP
9719#

回复 9712# 红茶 的帖子

红茶哥,近日得到一款现场录音版本的奥伊斯特拉赫与奥博林合作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以前飞利浦公司曾经出版过二位大师于1962年在法国巴黎录制的不朽版本,而今历史的尘埃没有磨灭而再现了他俩分别在1962年5月18、6月15、16、19日,于Paris,Salle pleyel(巴黎,普萊耶音乐厅)现场演奏版本,其参考价值和艺术表现的真实感,不言而喻。
TOP
9720#

回复 9711# 红茶 的帖子

谢红茶兄!我一定会将青海之美展示给大家滴。。去年七月青海南部六千公之行感触颇深;浏揽自然之美有助于理解体会音乐之魅力。
此时不由想地想起M100先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