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132333435363738»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13315|回复: 9777
341#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TOP
342#

回复 338# 聆听之乐 的帖子

工作外出至今回沪,翻阅论坛得“聆听之乐”338#贴,深受启发,感想之语难于言表,本试着莫扎特音乐与音响器材之关系,观点如下,以求同好指正:
莫扎特的诸多协奏曲能考察我们音响器材的平衡性、透明感(性)、解析力、音乐感。还是举例为证:让我们聆听其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时年22岁)。
1.平衡性:该乐曲从频宽的量化指标讲已达到20Hz-20kHz,我们在播放三个乐章中无论是快板还是小行板以及回旋曲时,都会感到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是极其平衡的,优美的旋律甚至使听者忘却平衡性问题。
2.透明感(性):我认为莫扎特音乐语汇的透明性是他的主要招牌之一,它来至于乐曲的歌唱性与乐队编制,我们发现他早期的音乐作品为了突出旋律的歌唱性及声音的平衡,在配器方面不墨守成规按固有(或尚未固定)的乐队编制,试想他的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如果采用双管编制,即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法国号和小号各两只再加上弦乐组来演奏这部作品,不用说听唱片,即使听现场演奏也没有莫扎特的味道了——精致、凝练。透明性还表现在,该乐曲让我们佩服青年时期的莫扎特对于乐器的精确把握,请注意以下乐器的音响表现与技巧发挥:
2.1长笛在三个乐章的情感表达:
第Ⅰ乐章是欢快愉悦、清醇甜美,旋律线是舒展缠绵;
第Ⅱ乐章是温柔宁静,木管性的奏出悠扬舒缓的旋律,平滑宁静、连绵悠长;
第Ⅲ乐章虽是回旋曲实质是加沃特舞曲改编,长笛奏出清澈明亮、无忧无虑的欢快旋律,体现出年轻人的生机盎然。
2.2竖琴在三个乐章的情感表达:
第Ⅰ乐章竖琴以琶音形式附和者长笛奏出律动性节奏,如潺潺溪水叮咚流淌;
第Ⅱ乐章竖琴随着长笛旋律如少女心悸般轻巧地跳动着,如同躺在情人怀中优美恬静;
第Ⅲ乐章竖琴伴随长笛辅之以晶莹剔透的演奏使其融为一体;
3.解析力:莫扎特的魔力就在于一切信手拈来,无雕凿之感,该曲同然;长笛与竖琴虽为两件主奏乐器,但是在演奏上不需长笛分别站在主奏位置上,长笛代表男性位置靠前点,竖琴则与乐队共同组成,所以我们的听感上是:
3.1长笛离麦克风距离稍近,竖琴发声位置则在乐队之中;
3.2长笛属于吹奏的木管乐器(现代为银合金材料),应体现吹奏乐器的空气感与木管乐的幽雅感。
3.4竖琴属于弹拨乐器,应体现演奏者手指拨弦时清纯如珠玉般晶莹剔透的颗粒感与硕大琴身发出的共鸣声。
4.音乐感:一言以蔽之:聆听时能和之以唱,成矣!
TOP
343#

回复 338# 聆听之乐 的帖子

楼主,你好!数日未登贴拭目,竭虑于本帖下浮或被删,今看状况已知多虑,故兴一帖以图旺然。
TOP
344#

回复 343# 670707 的帖子

谢谢您和另一位烧友。您的行文如水,言简意赅,音乐造诣深厚。昨晚二贴还是另一位烧友鼓励下试着写点文字。表述还有欠缺之处,请你润一润色,校一校字。
TOP
345#

清明祭奠后,试着写音响器材如何还原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K595)中钢琴发声技法问题。
TOP
346#

回复 344# 聆听之乐 的帖子

楼主幸爱,不胜荣幸,清齿谬奖,百尺竿头;吾等同道,只言片语,共求情趣,涂鸦之文,求诸斧正。
TOP
347#

楼主,我曾试着多次发你信息,不知为何屡被拒绝,请方便期间开通一下,便于探讨我往后帖子的改进与表达方式问题,这样做可能会吸引更多音乐爱好者加入,因为有这种雅趣朋友的血总是热的!
TOP
348#

回复 342# 670707 的帖子

好!!!有音乐教授的水准!太有才了!敬礼!!!!
TOP
349#

回复 348# xin889 的帖子

先生言重了,我仅听了几年古典音乐唱片而已,只是想借楼主帖子在我现有音响器材条件下谈一些聆听唱片的感受与体会,请先生多指教才是,谢谢!
TOP
350#

翻开浩瀚的钢琴艺术史,我们不难发现经典的钢琴音乐作品的作曲家同时是技巧精湛的演奏家,其中有一颗璀璨流星划过天际——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如果说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为家庭或个人演奏,那么其钢琴协奏曲大部分则为音乐会所作或即兴演奏。他的降B大调第27钢琴协奏曲K595,可谓其钢琴曲的“天鹅”之作,我在聆读这部作品时,上世纪键盘大师们的风格迥异,听来使人耳不暇接,往下就“大开大合”的吉利尔斯、“钨钢般音色”的赛金、“天鹅绒般音色”的布伦德尔、“晶莹剔透”的哈斯基尔、“水晶般层次分明”的海布勒等大师演奏风格与独特音色进行阐述。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