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15602|回复: 9777
11#

        我的染色发言似乎也该了结了,
        关于这个原理误区,早年间已在本坛提出过。大家不能理解,蛮好玩的是人家质问我:开法拉利的洋人想不到,凭什么让你想到。我无话可说。
        在此简单复述一下:喇叭不是一个纯阻性负载,而是一个动态感性负载,运动中的反电势要抵消若干驱动电流。所以你施加的不失真电压并不能保证让你得到同样不失真的声音。必须加以相应的补偿修正才能解决。并且,每种喇叭所需的补偿不同。因此须采用前级电分,多功放各自对应喇叭的方式才能更好的转换电信号。如此调好将无需前级添乱(偏好喜欢的另论)。声音会通透顺畅逼真。
TOP
12#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4-8 2:18:00 发表
据我说知,电子分音应该能解决音箱难于驱动的问题,但如此玩法也不是一般经济条件的烧友能负担得起的!从技术层面看,电子分音要玩好也需下大工夫啊!不过先生您说的这种思路还是值得有条件有能力的烧友尝试的!有能......

       首先是扣题说明当今音响系统问题所在,这时暂且不计成本价值,我们尽可以瞄准天价系统不管它是几十还是上百万。明白道理最重要。前面已经说过目前我的DIY系统能在3W左右搞定,这是从音源至音箱的全系统,比起购买洋货,大概是个零头。
TOP
13#

回复 434# xin889 的帖子

很乐意交流。首先声明,俺乃工薪一族,只借鉴高价货,下手基本国货,并注重性价比。
TOP
14#

      负责出声的喇叭音箱无疑是重中之重。本人的实践仍然不认为进口高价洋货一定好声。此前为烧友做过的箱子用过几款知名洋品牌喇叭,测试曲线不甚理想。至于被某些人追捧的有独到特色的单元,有些却是带个性音染的东西,只适于偏爱者。
    下面以一款三分频箱为例(右侧浅色箱),谈谈本人的设计理念。此箱外形是以声音需要而定的,上面中高音窄面板可减少不良反射,箱体相当于折叠障板,后部敞口,减弱箱声。
x0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4/8 23:12:06 上传)

x01.jpg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1-04-08 23:12:06
TOP
15#

       用前级电分,对喇叭单元的要求应更高(并不意味必须高价洋货)。这是因为希望各单元尽量沿着给定的分频曲线走,而无需另外修正。我的要求是:各单元平坦频响至少要宽于分频点一个倍频程。比如分频点为220Hz,低音单元就应很好的达到440Hz,中音单元应平顺的下潜到110Hz。那么上一个分频点如果是5KHz,中音单元就应平坦达到10KHz,高音单元要较好的下到2.5KHz。如此才能保证全频段能够调的比较平。出于对中频的重视,该箱选用3英寸单元作中音。频响曲线可看出3寸喇叭能做到100Hz---18KHz。4英寸以上明显逊色,专用的馒头中音频响更窄,且起伏较大。3寸喇叭的瞬态特性会明显占优,有助于中频段的解析力。表现为声音更鲜活透彻。不存在所谓大型箱解析不够的情形,实际听感会比书架箱更全面。
TOP
16#

我的前级电分控制器,在本坛也有过介绍
遥控分频前级.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4/8 23:32:32 上传)

遥控分频前级.JPG

TOP
17#

原帖由 牛精凡222 于 2011-4-8 23:18:00 发表
这里不是DIY研讨,最好不要谈太过公式化的技术问题。

实在对不起,我以为影响音响系统的环节是技术问题了。原来不是啊。不过也没什么公式。只不过应烧友要求交流一下,晒晒器材而已。如果不妥,或有何限制,尽早告知。
TOP
18#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4-9 0:31:00 发表
先生加油啊!您的音源和功放呢!晒了就不要怕太阳吗!无需打伞。。放心晒不死人的,大不了脱层皮,男人吗,怕个鸟!!您说呢?

       功放是自制的,两个机箱内装六路带补偿功放。解码是田雨的1955,换过运放。有两个播放器,图上这个声音比较柔和丰满。另一个是BBP的,声音更HIFI些。另有CD转盘已多年不用了。已拟进一个具有异步USB口的解码,做PC中转(试听过可接受),那么各种格式的音频就都能播放了。
P106094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4/9 1:36:25 上传)

P1060945.JPG

TOP
19#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4-9 2:31:00 发表
六路电子分音,音量如何控制?技术含量高啊!不过我个人以为,环节多元器件就会相应多,如果追求细节完美的话,那么成本自然不会低。因为据我所知好电容,好电阻,好焊锡,好线材,好的接插件等等,您想好声的话就不会便宜,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如果不计成本那自然不同。谢谢!!

       重在对原理认知,用料以内在质量论。功放都是晶体管类的全直耦(有ON的和三肯功率管,根据用途选取),因胆管、场管都有音染,所以不用。音量由分频前级控制,是继电器切换256级。分频采用无相位差的减法分频电路。大致投入分布;音箱9K,分频前级+功放1W1K,线材电源处理器1K5,解码3K5,音源部分6K。总3W。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1-04-09 08:32:07
TOP
20#

回复 471# 老浦东 的帖子

多谢浦东兄抬举。静电有局限性,只能自己享用啦。449#左面黑色的是静电箱,在本人斗室干活,地上的耳机您听过的,耳放用到了您的电源收割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