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蓝光版的Naxos,有人会买账吗? [复制链接]

查看: 4554|回复: 24
11#

I

原帖由 小昆虫 于 2011-2-13 14:14:00 发表
目前蓝光机兼容SACD只有天龙、马兰士的BDP旗舰。


OPPO的95也兼容
天龙1611蓝光也兼容
TOP
12#

蓝光不会普及!它的大容量对一般人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对于普通玩家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蓝光能够做到的,其它的存储方式也同样能够满足,而且相比之下蓝光意味着玩家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TOP
13#

Sony最新的3D蓝光机都是可以输出SACD的DSD信号的,至于你的功放能否处理
DSD数据,那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对于蓝光技术应用于纯音响,我不是很看好。主要的是你必须看着视频才能按选单播放。
TOP
14#

原帖由 小麒麟 于 2011-2-14 10:40:00 发表
Sony最新的3D蓝光机都是可以输出SACD的DSD信号的,至于你的功放能否处理
DSD数据,那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对于蓝光技术应用于纯音响,我不是很看好。主要的是你必须看着视频才能按选单播放。


并非一定要看着视频的,这个界面上做一点小改变就应该可以方便不依靠画面进行播放吧。
不过考虑到蓝光提供了格式众多的输出方案(比如2L就提供了5 6种了),而且蓝光播放器大多数都会接电视,所以视频选择功能仍然是很方便的。
TOP
15#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1-2-14 11:12:00 发表
并非一定要看着视频的,这个界面上做一点小改变就应该可以方便不依靠画面进行播


问题是目前就是这一点没有做到,而且也没有人care去做到。

这个问题事关普通用户使用性(usability)设计,其实关乎这个技术的推广。还记得DVD-Audio吗?它为什么先SACD而绝迹?就是因为如果普通的DVD机来播放,用户一定要看视频选单。买特殊的DVD-A机器来对付,是使用性的必然要求。

蓝光机播放纯音乐,和当年被东芝胡吹大气的DVDA很有可比性。
TOP
16#

原帖由 小麒麟 于 2011-2-14 11:26:00 发表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1-2-14 11:12:00 发表
并非一定要看着视频的,这个界面上做一点小改变就应该可以方便不依靠画面进行播


问题是目前就是这一点没有做到,而且也没有人care去做到。

这个问题事关普通用户使用性(usability)设计,其实关乎这个技术的推广。还记得DVD-Audio吗?它为什么先SACD


DVD-A倒闭也并非是单纯这个原因吧(我觉得这个原因占比很少),后来很多兼容播放器都可以事先设定自动进入到指定音频格式直接播放DVDA的。
而SACD如果要选择2声道、5声道多数还是要进入视频界面选择的,这个不光看光盘设定,还要看播放器本身是怎么操作的。

其实现代格式标准之争很难说是本身功能、操作性的争夺,更多的只是商业大鳄在其他层面的斗法,至于东西本身大家都是半斤八两的。
TOP
17#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1-2-14 11:37:00 发表
DVD-A倒闭也并非是单纯这个原因吧(我觉得这个原因占比很少)

同意,主要原因是DVD-A老早就被破解了,可以任意被D版。早先还没有官方发行的高规格音频文件时,网上流传的一些24/96和24/192规格文件,就是从DVD-A抓轨而来的。
而且,要做到自动播放DVD-A的音频而不需要看视频调节,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改播放器的硬件设置,只需要厂家做DVD-A碟的时候加一个自动播放功能就行了。碟进入机器后会自动开始播放。
TOP
18#

原帖由 scfan 于 2011-2-14 12:16:00 发表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1-2-14 11:37:00 发表
DVD-A倒闭也并非是单纯这个原因吧(我觉得这个原因占比很少)

同意,主要原因是DVD-A老早就被破解了,可以任意被D版。早先还没有官方发行的高规格音频文件时,网上流传的一些24/96和24/192规格文件,就是从DVD-A抓轨而来的。
而且,要做到自动播放DVD-A


怪不得呢,以前看到DG公司FAQ里面关于不再发行DVDA的说明是“due to the copyright-protection problem” 环球总部决定不再发行DVDA,看得一头雾水的,原来是破解了。

我觉得以后如果蓝光价格下来了,倒是可以用来大幅度缩水碟的占用空间呢,像DG111两个包子,就算都用高格式音频装入,估计几张蓝光也绰绰有余了。家里的CD架子、柜子也能少买几个了。
看了一下Naxos这个纯音频蓝光的价格,倒是比较平易近人,8-9磅也比一般的SACD便宜了不少。不过关键在于Naxos的录音水平现在是否提高呢。瓶子更大更华丽了,如果酒还是酸的,岂不是更加倒人胃口了?
TOP
19#

有一问题:蓝光是大容量,但会被装满吗?显然不会!会弄成蓝光和普通的播放时值是一样的。就像是大街上的美女中看不中用,也只过把眼瘾,偶尔理疗一下心理病。说白了就是一心理医生,最终还要解决设备问题——再投钱!!!
从技术创新的的角度上讲的确的好事,但它能否被普也是一个问题。看看HDCD吧,现在基本死翘翘了。还有SHM-CD、HQCD、AQCD的出路在那?就像当的VCD、DVD技术一样围死中国,后来新科搞出一个EVD技术,结果没人买账。就此AQCD前景不容乐观。
还有一点,新技术出来是哄抬价格的,赚了就赚了,不赚也能起到稳定旧普通CD的价格。
TOP
20#

原帖由 zelenka 于 2011-2-14 15:25:00 发表
有一问题:蓝光是大容量,但会被装满吗?显然不会!会弄成蓝光和普通的播放时值是一样的。就像是大街上的美女中看不中用,也只过把眼瘾,偶尔理疗一下心理病。说白了就是一心理医生,最终还要解决设备问题——再投钱!!!
从技术创新的的角度上讲的确的好事,但它能否被普也是一个问题。看看HDCD吧,现在基本死翘翘了。还有SHM-CD、HQCD、AQCD的出路在那?就像当的VCD、DVD技术一样围死中国,后来新科


蓝光本身不存在普不普的问题,因为他是大容量光存储的唯一选择,和HDCD等改良型CD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现在稍微大众化一点的电影都会出蓝光,音乐会歌剧的录像产品也基本上必有蓝光了(不过标准稍微低了点,1080i居多)。况且蓝光播放器的价格并不昂贵,伴随着高清乃至全高清平板电视的普及,蓝光是必然的选择(否则光有高清播放设备,却没有高清内容,岂不是大大地浪费?)。

作为视频蓝光,蓝光早就填满了。BD25对于一部时间稍微长一点(或者要加个花絮,双结局版本等等)的1080p电影来说早已不够用了,现在一般都用BD50了(单面双层,容量50亿字节)。
作为音频蓝光,把它填满只是我的一种设想,这种设想当然有其符合节能减排的一面啦,不过在蓝光还不普及的当下,这种设想自然是不会被市场接受的。但是填满是迟早的事情,一种方式是我的那种走量的设想(比较适合重放条件一般的);另一种是EMI的走质的设想——EMI之所以从不跟进SACD或者DVDA,除了当时自身资金并不充裕之外就是他们认定,真正的王道还是超大容量直接上原盘,当时他们等待的就是蓝光这样跨越式大容量存储介质(比较适合重放条件很好的高端用户,比如家里有至少录音室级别器材的)。

至于中国能不能在这种标准之争中取得主动权,作为消费者我是不关心的(实际上中国离争标准还远着呢,最多只能像EVD,移动3G一样自说自话自欺欺人一下)。消费者只关心**能在有关环节少揩揩油就不用万税万税万万税了。
最后编辑chrisspher 最后编辑于 2011-02-14 15:45:3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