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文字计划放在《音乐爱好者》2011年第四期和第五期
现代钢琴学派伴随着传统调性的逐渐瓦解而出现在浪漫主义后期,最先登场的主流是德国学派,在19世纪末到二战前,德国还是世界音乐的中心,尤其在柏林,汇聚了世界上最顶尖的音乐家。德国学派的钢琴家并非都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而是他们的师承关系、学习和职业生涯的经历、演奏风格、保留曲目,都明显带有这一学派的特点。他们都是贝多芬的精神后裔,有着最高的艺术修养,注重理性思维能力,强调对作品结构的掌控。他们也非常注重对音色的锤炼:与浪漫派的光彩照人,娇媚可爱和令人眩目的表演不同,德国现代学派的演奏通常是雄浑有力,扎实稳健和素淡持重的。德国现代学派主要致力于阐释上起巴赫下至勃拉姆斯的德奥保留曲目,不知疲倦地一次又一次的演奏和录音。他们偶尔也会弹肖邦和李斯特或其他一些作曲家的作品。尽管他们的演奏风格和浪漫派的钢琴家们比起来是那么规范和严谨,但和20世纪50年代后的钢琴家们相比,他们又具有鲜明的个性,无论是独具风格的句法,丰富的音色层次,自由节奏的运用,都比今天的钢琴家更为自如和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