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论Bee Gees-兼论经典是如何浮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4481|回复: 14
1#
前阵子看到莫文蔚代言的一支相机广告,莫文蔚一身红装,夸张的金属色泽外加红披肩,镜头带出她手上拿的红色相机,看得出这支广告是要表现出该手机的时尚感。

接着还有各种不同打扮的酷哥辣妹,个个光鲜亮丽,分别用各种色系的着装带出不同颜色的相机。

我们注意到背景音乐动感十足,竟然是美国1970年代中期、将近四十年前Bee Gees的《Stayin’ Alive》。

这真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什么是经典(classics)的流行音乐?四、五十年前来,不知有过多少流行榜第一名的歌曲,有多少是我们现在还能常听到、还觉得好听、或愿意去听?不要说四五十年了,就连有些四五年前的当红流行曲可能拿到现在都让人提不起劲。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经典多少都有陈旧或历史的味道,但在此广告中要表现的可不是用经典来表达什么人类共通的情感,而是2010年的时尚感,一首四十年前的歌曲能够历久弥新到这种程度,还真是少见且意义不凡。

还有值得讨论的是,像《Stayin’ Alive》这种“应该大家都觉得是”的经典曲子,好像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机制如何来奠定该曲的地位。不像古典音乐,我们有比较固定的经典作曲家以及曲目。所谓古典音乐或学院派严肃音乐,在当今世界发声地位早大不如在十九世纪时的黄金年代,但在文献整理上好歹比流行音乐齐全周密得多了。

***

初听Bee Gees时,那真是遥远的年代,我大概就六七岁,当时台湾社会早就已开放西方文化,美国流行音乐是实时同步引进到台湾的。那时年纪这么小,对这些英美流行歌曲也只是随着父亲和兄长听听旋律而已,也觉得“真好听“,但唱的是英文听不懂,总有股陌生感。

但随后几年,Bee Gees还是时不时进入我听音乐的过程中,包含自己初中开始听英美流行就已作为经典回顾、80年代末CD时代开启的重制发行。倏忽又过了20年 (!),现在已是21世纪第2个十年了。在这个mp3时代,我从Google免费下载那些Bee Gees的十来首保留曲目,再转到我的手机里,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现在一首一首听来,真是百感交集。

我所认为Bee Gees的经典曲目都是70年代中期迪斯可时代的作品,这些歌曲现在听来依然一点都不显旧,相较与他们更早期60年代作品如《Massachusetts》,就好像一下子跨越二三十年的感觉。最出名的除了《Stayin’ Alive》,还有《Night Fever》、《More than a Woman》、《Tragedy》,抒情名曲《Too Much Heaven》、《How Deep Is Your Love》。后者更是不知给中外后进艺人团体小朋友们老歌新唱了多少回。华丽丰富的器乐编曲(弦乐、电吉他、电子音效),才华洋溢、平易(Smooth)却耐听的旋律,饱满而有时充满野性的贝司(Bass)声线与动感的迪斯可节奏,在在反映了迪斯可的全盛时代与当时已经非常成熟的编曲混音制作技术。当时的制作水平在我看来,就已经与现在的欧美流行歌曲相差无几(听听后人改编的《How Deep Is Your Love》就知道,有过超越前人的例子吗?),而我们的华语流行音乐大概到了90年代初期才有同样的制作水平。

当然绝不能不提的就是该时期他们特殊的假音唱腔,也不知他们哪来的灵感,假音唱法可算是神来一笔,这使得曲子整体音高提升(听来当然更”high”),也同时让和声增加了更多的层次及可能性,加上Gibbs家族三兄弟卓越的声音技巧,这就是为什么Bee Gees的和声是屡屡被称道的重要因素,时而假声,时而真音,刚柔并济,配合精致华美的动感曲凤,综合以上种种,Bee Gees的音乐实予以人极为兴奋愉悦的聆听经验。并且由于运用假声实在太成功,可说是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这种特殊性也是他们作品长久不衰而仍有新意的原因之一。

Bee Gees的音乐实为70年代后流行音乐的巅峰,现在在2011年的时点回头看来,我更熟悉的80年代大部分流行乐曲甚至都不及该团的成就。90年代离现在还不算太久,本人其实也不熟悉,所以还不好论定。我一直觉得Bee Gees仍有被低估的嫌疑,这些年来,英美经典论述仍旧将Beatles, Bob Dylan, Rolling Stones等较为偏硬摇滚(hard rock)摆在最高的位置,对于工业制作更为精良、但艺术成就亦不低的这类smooth舞曲类型仍较为忽视。

确认经典的过程是靠时间的积累,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经历不断的淘洗、引述(引用)、还有众人的介绍推广与论证慢慢形成的。Bee Gees作为一个黄金时代的标记,他们丰富多彩的音乐、及其音乐所带来给我们愉悦美感经验的作品魅力,的确值得我们重新拾起并深度赏析。
最后编辑亮亮2 最后编辑于 2011-01-14 23:07:19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1/10 10:04:0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大浪淘沙
无知者无畏
TOP
3#

这张黑胶:









TOP
4#

好贴。
TOP
5#

莫文蔚一身红装,夸张的金属色泽外加红披肩
--------------------纯扒傻 !
确认!
TOP
6#

现在还很怀念黑胶出来的那种非常具有”真实触感“的贝司和鼓的声音,我后来的CD都播不出来那样的声音。这是我唯一怀念黑胶之处....
TOP
7#

转贴一篇 摘自《申江服务导报》

ROBINGIBB来上海,我会捧场!

文 /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
  得知BEEGEES成员之一ROBINGIBB将会在15日晚,于上海大舞台开演唱会,这也是近年来最猛的欧美歌手来沪演出。
  去年,ROBINGIBB在香港开演唱会,连唱爆场,反应热烈。因为,香港人对BEEGEES的感情特别深厚,很多中年以上的乐迷,可以说都是听着他们的歌长大,我当然是其中一个。
  有部电影叫做《两小无猜,Melody》,70年代风靡一时,捧红了童星麦里斯特MarkLester,影片从头到尾都以BEEGEES的歌曲贯穿,像《First
  OfMay》、《MelodyFair》这种旋律,可谓脍炙人口,那个年头谁都会哼上几句。然后到80年代初,史泰龙曾经执导过一部歌舞片叫做《StayingAlive》,同样的,用的全是BEEGEES的歌曲。那可是赶上Disco的年代,主题曲《StayingAlive》就被哼得街知巷闻。可以说,在那个比较纯真的岁月里,BEEGEES的歌声,给全世界年轻一代带来一生的影响力。
  每一次,BEEGEES到香港演出,都会万人空巷,在香港,他的歌迷的确不少。
  自从很多年前其中一位成员摩里斯过世,另一位成员巴里休唱,BEEGEES几乎绝响。但唱歌的弟弟罗宾舍弃不了音乐带给他的满足和快乐,所以几度来演出,依然能掀起热潮。
  ROBINGIBB的捧场客当然不会是蔡依琳和twins的歌迷,就如同周华健李宗盛的拥趸不能和周杰伦谢霆锋迷相提并论。不一样的歌手有不一样的拥护者,每人各自头上一片天。ROBINGIBB的追随者,绝对是一批已经晋升为中产阶级,有品位又有消费能力的知音人。
  虽然说上海很容易淹没那些“非我族类”的表演者,办这类欧美歌星演唱会的风险相对增大。但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如果连一个ROBINGIBB也容不下,那上海也枉称为摩登城市了。
  5月15日,我作为BEEGEES的迷,相信会出现在上海大舞台!
TOP
8#

不知ROBINGIBB来上海的场子这里有谁去了?也不知是冷是热。

该团在中国知名度与认同度还是非常低的。我看很多中国的80后90后对他们根本不熟,看看在豆瓣Bee Gees组只有两百多人就知道。这是他们出生前的流行歌曲,他们的父母也不一定听过,因为那时连改革开放都还没开始。香港和台湾就不一样了。
TOP
9#

该团在中国知名度很低?不会吧,哈哈!
那为嘛我有他们绝大多数的LP专辑以及被CD化后的几乎所有的CD片?
为嘛全国最早的专门介绍外国音乐的立体声调频广播节目-----上海的FM103.7《立体声之友》及其子栏目以专门介绍欧美流行音乐的《愉快的60分钟》以及数年之后的《点歌台》,早在83、84年就对BEEGEES有大篇幅的介绍甚至连续2期的专题介绍涅?
TOP
10#

广州电视台最早播放国外乐手mtv时,就看到how deep is your love了,认知度好高。你说joni mitchell少人识那还说的过去
唯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