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v4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0-12-12 11:02:00 发表常州是发烧重镇,有机会去学习学习。---------常州的大烧友总共不到20个,远远比不过上海,但他们心齐,在168上搞得声势浩大,就给人以“发烧重镇”的感觉,呵呵呵呵呵----------------。上海人么,窝里斗的重镇,嘎嘎!!!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0-12-13 9:02:00 发表不要赶英超美,一来英美也不等于最好,也有各种不同档次产品,二来音响这东西各人喜欢,也没必要赶来比去.老凌的器材里也用了大量的国外元件,你说它的国产还是英美呢.最重要自己去多听各种各样器材,自己觉得喜欢哪样就哪样,不要勉强自己就好.
原帖由 wm711130 于 2010-12-13 11:34:00 发表周六下午赶到小丫兄那里匆匆听了一会。带去了三张CD试听,分别是《童丽-君再来II》,雨果〈梁祝黄河〉,DG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的〈芭蕾组曲〉。和新德克的量产功放相比,更喜欢一二号前后级的复古设计,特别每边两对巨大的MALLOY耦合电容非常醒目。其间分别听了这套前后级推提琴箱和小丫使用JBL单元制作的15寸号角箱(JBL175+小蜂巢和JBL15寸低音单元),音源是新德克20周年转盘和解码。由于采用了一些古董元件,感觉一二号前后级声音自然流畅,带有古董器材的一些风格,虽未用胆,但带有胆机的细致委婉,不刻意强调解析力,动态,两端延伸等HIFI元素,但感觉80W的功率在小丫10几平方的听音室推上面两对箱子已经够力。由于不同的单元和箱体设计,在相同的前端推动下两对箱子表现出了不同的声音风格,提琴箱的声音更快速紧凑些,号角箱更自然宽松些。由于自己使用的也是15寸低音的号角,因此更喜欢小丫号角的声音,虽然速度相对提琴箱慢一些,但大口径号角的自然宽松,淳朴厚润的感觉让我听的很放松,而提琴箱则有一些紧张的压迫感。在这样的搭配下,总体感觉小丫号角箱的总体素质高出提琴箱。说到这对提琴箱,在不同的场合听过多次,分别是在胡敏强家用新德克300B单端合并初听,第二次听(箱子改进后),在许老师家用新德克KT88推挽分体前后级,以及周六在小丫听音室用一二号前后级听,总体感觉最好的是在胡敏强家听改进后的一次,单端300B虽然在低频和动态方面有些局限,但音乐感和歌者的情感表达最为真挚动听,一二号前后级推的表现更全面些,但和单端300B相比在音乐的灵动和神采方面还是有所不如。另外个人对提琴箱的设计并不完全认同(虽然我相信凌总在设计这对箱子时是经过了周密的思考),首先宽面板,窄进深的箱体和现代音箱的普遍采用的设计方式正好相反,在实际听音中感觉离箱感欠佳,音场定位和结箱比较模糊,这个箱子未采用任何吸音材料,加之箱体材料强度不够,导致大动态时有比较严重的箱声,影响了声音的清晰度和低频的层次。提琴箱由于所采用的单元频宽比较有限,听感非常类似于全频箱不强调高低两端,而突出中频的风格,在合理搭配下可以比较轻松的听音乐,但如果是追求全面的音响性和音乐性的表现,个人感觉这对箱子并不适合。另外从我有限几次的听感,我没有在提琴箱上听到如何高贵的气质,这对箱子的声音似乎有些直来直去,缺少足够的余韵和泛音,无法安静和仔细的品尝所重放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虽然速度听起来比较快,但声音中始终带有些须紧张和压力的感觉。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实际听音感受,也许有所偏颇,更不全面,如果和其他烧友的感受有相左之处,敬请见谅。
原帖由 sxxuejun 于 2010-12-13 13:34:00 发表新德克没错,听感也无可厚非,理念错了,和声才是音乐的灵魂与生命!呵呵。。。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0-12-13 16:48:00 发表如果对老凌提出的旋律感概念感兴趣,可以去多看看老凌的博客,或有机会和他当面或电话交流.旋律感也就是一种感觉的书面表达方式,不一定人人都要这么去说去讲,最重要还是自己在聆听音乐时的一种感悟和感动,怎么样去形容它是各人的事了.不一定一定要按别人的说法来形容.音响发烧友的名词多着呢.
原帖由 aad 于 2010-12-13 17:38:00 发表能把旋律理念融入器材中,你长这么大都还不会呢,呵呵。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10-12-13 22:46:00 发表脱离音乐的领悟而在音响上去找寻和制造主观音响声,是一种音响的玩法,但是肯定不是正确的音乐与音响之道。凌总说,要理解器材和音乐在哪个层面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