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访黑胶友jacky70兄 [复制链接]

查看: 77786|回复: 286
11#

原帖由 MBL1521 于 2010-12-4 13:11:00 发表
J兄,清远也有玩黑胶的烧友,有时间和机会,与他们到广州找您请教和学习来。。。

MBL兄,殊途同归,黑胶和CD都是音乐的载体。其实我也玩CD的,只是可能你对音响的要求更好些吧。MBL出来的标准化的声音,是一种追求和享受。每次烧友过来,其实我都心中暗暗捏汗,害怕大家期待而来失望而去,不是对自己的组合没有信心,是大家的要求不同。还好,基本大家过来都是交流的心态,享受音乐的心态,气氛总是很融洽,一见如故的样子,归功于音乐吧。

请教是万万不敢当的,欢迎大家交流。玩音响是没有止境的,就是因为大家的标准不同吧,很难量化。互相取长补短,搞出好的音响来重播音乐,代替无法随时听现场的郁闷,算是意淫的一种。
TOP
12#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0-12-4 23:29:00 发表
俺怎么不晓得崔健有现场的演唱会黑胶呢?麻烦J兄给上图看看欣赏欣赏

无难兄,印象中是播放了崔健的EMI版《浪子归》,早期崔健的一张,比较抒情,摇滚风格尚未确立,估计你也有了。
TOP
13#

原帖由 HAO1984 于 2010-12-5 3:00:00 发表
301这个铝座 比一般硬木做的怎么样啊?

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声音走向。如果你的整个系统是古董器材,主要听人声,小提琴,小品,用花梨木,柚木等密度比较高的底座就可以了。
如果你追求大场面,听大型交响乐,要求下盘的沉稳,后端器材是高班现代器材,有高分析力的话,航空铝是不二选择。
TOP
14#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0-12-5 11:18:00 发表
原帖由 KEN 于 2010-12-4 16:51:00 发表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0-12-4 12:22:00 发表
KEN版,大家可以在节假日约个时间,去名琴的家乡阳朔耍耍,顺便和广西白崇禧的乡邻们交流下發燒心得。

好极!最好过一晚,可以喝点小酒。

K版再来最

曾经是THORENS160,SME3009用家,160的质素不错的,在低价唱盘里是非常超值的。弹簧的调节多了些玩味性。3009如果是早期的,用160原厂的唱臂孔可能会遇到超距不准的情况出现,需要重新校正,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可以调节超距的唱头盖,但是,通过以往的比较,SME自带唱头盖的通透性是很好的,ORTOFON等唱头盖都没有这个效果好,同时也有唱头盖重量的匹配问题。SME后面的两个支点的平衡调节,是调好唱臂的关键,需要耐心调教。
音乐+美酒是我的最爱,最好有桂林美女在旁边沏茶倒水,估计是美不可言。
TOP
15#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0-12-5 11:43:00 发表
哦,《浪子归》听过CD,一直没入黑胶,黑胶倒是有张《一无所有》,我记得他也就这2张黑胶

《浪子归》典型的80年代POP风格,非常抒情,崔健的演绎中或许感到有些拘谨和羞涩,甚至有点煽情,但是隐约可以感受崔健内在的骚动。黑胶质感很好,值得收藏。我见到的也是只要两张黑胶,貌似有杂锦碟有崔健演唱的。
TOP
16#

这张电影原声带,作曲,录音都是上佳之作,如果遇到不要走宝。
SNC1442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2/5 11:59:15 上传)

SNC14425.jpg

TOP
17#

《解决》这张收了日本版CD,但是黑胶就真是无缘相见,合辑就比较常见。

YA兄可否贴图欣赏。
TOP
18#

崔健《解决》这张,几乎是崔健的颠峰制作,之后的几张唱片都是每况愈下。

现在的崔健,看了几张VEDIO,完全不是曾经的挽着裤腿唱歌的老崔了,就像是没有了摇滚精神的祥林嫂。看来,所谓的艺术天才也是起伏不定的。

音乐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好坏之分。忘记谁说的了。
SNC14426.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0/12/6 14:38:46 上传)

SNC14426.jpg

最后编辑jacky70 最后编辑于 2010-12-06 14:38:46
TOP
19#

原帖由 潇湘水云 于 2010-12-6 18:02:00 发表
好贴啊 楼上各位朋友 请谈一下以下配置
多能士TD-125MK2+SM3009 S3+铁三角AT-F3 2的配置 我对这个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作为玩古董唱盘的入门配置,是个不错的选择。125是皮带驱动,对人声,小品的表现比较讨人喜欢。印象中EMT曾经为THORENS代工过一款唱盘,就是EMT928的前身,质素非常高,是不是125MK2就懒得去印证。唱头还有商榷的空间。先玩起来再说吧。
TOP
20#

原帖由 mylp 于 2010-12-6 23:12:00 发表
中国的摇滚时代早已远去,现在只能在旧唱片中回味了。对于摇滚界的老人们,我们当然不应该用当年的目光去审视和要求他们了。。。遗憾的是,在中国摇滚最辉煌的年代,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经典作品却基本上只保存在CD碟片里。。。

MYLP兄所言极是。中国摇滚的鼎盛时期,以ADO,黑豹,唐朝,后来的零点为代表的乐队,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初期的中国流行音乐领域的代言人。国门开放,摇滚这些曾经的洪水猛兽人我们那一代人体会到外来文化带给我们的听觉冲击。

我喜欢老唱片的很多原因是怀旧情节,不同时期的唱片给我带来不同的回忆时空。记得曾经留过长发,戴过墨镜,玩过吉他,梦想当歌手。。。。甚至很认真的加入了学校的BAND,做了一名不合格的SINGER。东方歌舞团函授流行声乐的结业证里面(考试就是自己用卡带伴奏,录了两首歌),老师的评语是:感情处理非常好,气息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山纺1991年校园十大歌手的不分唱法的评选中勉强入围,排名第九,给了周边所谓的歌迷同学一个不小的失望。70年代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曾经的往事,的确有些无奈和唏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