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几个音展,看了几家唱片店,出现了很多老唱片用所谓的新格式再版发行。市场当下有十多种新格式,新技术.什么黑胶CD,AQ, LP--,直刻DMM,HQ,德国版。。。。。。。满天飞(HDCD,SACD被专业机构认可的版本除外)。
对于我们听音乐的人来讲,本来应该是个好消息,因为很多老唱片已经断货多年,首版唱片炒的很贵,用合理价钱听到多的唱片是个好事。可惜的是,很多唱片公司不是以造福听乐人为宗旨,很多是打着新格式新技术的名义,赚我们消费者的钱,粗制滥造的不在少数。痴迷的烧友同时保留几个版本,也是大有人在。
香港一家知名的唱片公司,曾经出了个号称是唱片技术革命的新格式,价格标到了200元左右,惹的众爱乐人纷纷解囊,还乐此不疲。更有甚者,听过后连连称赞,说是好过首版(无非是加了点味精)。可是好景不长,被烧友们发现很多CD机没法读碟,搞出来个天大的笑话--连CD机都无法正常读取的CD格式,怎么成了技术革命?于是又出来个II格式,继续招摇。本来对这家唱片公司的路线很认可,原创录音,制作精良,后来的版本炒作,其实真的损坏了其在烧友们心中的形象。踏踏实实做生意的唱片公司越来越少了。
许许多多的版本背后,到底哪些是真正在技术上有提升的,搞的鱼目混珠。我们是消费者,不是专业人士,不懂什么数码原理,对比特取样也是听说而已。不过我们有自己的耳朵,我们有自己的鉴别能力。不管市场如何混乱,我们要做聪明的消费者,任你把新格式新技术吹的天花乱坠,我独钟情原版首版,免得不小心成了新格式新技术的牺牲品。其实客观的看问题,首版的价格也不是高不可攀。试想200元人民币基本可以买到大部分首版的CD。再版的黑胶也是200左右,90年代左右的一般黑胶,也不过100元左右,如果看音质的差别,可能让你大跌眼镜。当然个别的炒的很高的唱片除外。
同是爱乐的烧友,你可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