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爱朱里尼 [复制链接]

61#

朱里尼的唱片听的不多,皇帝钢协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这两年也买了几张,略有点感觉,随便说说吧。

朱里尼的贝5,cd买不到买了LP,雷霆万钧,气势磅礴,果然不错,但听的不多。

比较喜欢vpo的勃交全集,楼上哪位老兄说歌唱性不明显,不敢苟同,在勃交群体中他的歌唱性称第二不知道谁是第一了。这套演绎的确很特别,极慢!newton的再版(dg版权),居然是4cd!同样是newton再版的多拉蒂勃交,2cd搞定(同样也是大力推荐,很爽,尤其勃1)。听着不觉得慢,很美,除了个别小节不太赞同他的处理外,很完美,很梦幻,很……说不出来。碟片录音极好,买不到dg版的别纠结了。想起企鹅年鉴里说朱里尼的勃2(也许是勃3?),说他当然删去了重复部分,就朱里尼看来即便这样原作还是太长,慢慢来吧。晕死啊,砍掉重复部分还要搞40多分钟,变态变态(本人认为“变态”是褒义词)。

买了一张朱里尼的舒伯特未完成lp,没听出啥来。还有他的英雄,没感觉。我认为,英雄前几个小节如果搞不出雷霆万钧的气势,第一印象就全完了,所以那张大和花我一直听不下去,下次试试把后3个乐章单独和其他名版pk看看。

楼上哪位仁兄说他有克伦佩勒的风格特点,不奇怪啊,当时老克和小朱一起在爱乐混过很长时间,老克是主角,小朱演绎些搭配曲目,好像很长一段时间(十多年前的爱乐杂志),互相交流和影响毫不奇怪。

朱里尼的确帅啊,前面有照片为证,那张和老罗合影的碟片,还有一手拿指挥棒一手高高扬起的那张,看来是要收的。相比起来其他几个意大利人,阿巴多最丑,穆迪像斯内普教授(哈利波特)虽然邪恶也算凑合了,其他几个大师去的早,照片也少,但没有太多印象,说明其貌不扬吧,hoho。
转盘:树莓派3+moOde / 原创A8S  解码:PS-AUDIO NUWAVE  功放:PSAUDIO-GCP200/GCA500 音箱:JBL-4331A
TOP
62#

大喊一声:朱里尼被打包了。
TOP
63#

请教:最能代表朱利尼的风格的是哪张或哪几张碟?(使其他指挥家望尘莫及的)
chinabanker 发表于 2010/6/17 12:44:00
朱里尼毕生最擅长指挥的还是声乐作品,尤其是威尔第:安魂曲,集合唱与独唱及交响乐一体,公认的最华丽的安魂曲。 ​
朱里尼在60年代指挥这部作品中,突显他中期时典型的激昂、起伏和舒展、深邃,相当富有戏剧性,极具代表性




TOP
64#

转贴:指挥家朱里尼

1970年代后期,朱里尼与DG公司签约后,安排了一次拍照。这张照片十分生动。大师温和地坐在镜头前,头发一丝不乱,穿一身剪裁十分得体的西服。这个形象是大师优雅音乐风格的写照:他没有任何浮华的东西,不管在台上还是台下,他都是一位真正的绅土。他的音乐会和录音都取得了非凡的深度,但这些都是在不声不响中完成的。排练的时候,他很少提高嗓门,而且总是在私下里表示自己的批评。在个人生活—卜,朱里尼也是十分挑剔的。他的衣服总是昂贵的三件套西服,还佩戴显眼的黄金表链。他像爱德华**的绅士一样生活,他的举止也颇有贵族风范。不过,朱里尼的出身却是中产级。他自己说过父母只是性格温和背景单纯的人。
朱里尼出生在意大利南部。父亲是木材商人。他在波尔赞诺长大,一战后边界凋整以前,那个地方是奥地利的波赞。这个地区主要说德语,深受奥地利文化影响。朱里尼一家是少数居住在此的意大利人。这或许能够解释朱里尼对意大利歌剧和德国交响曲都感兴趣的原因。至少他能流利地阱两国浯言跟这个有关系。

听他的录音,不管是比才的《儿童游戏》(1955年10月与瓦尔特.里格的爱乐乐团合作),还是随便哪场现场录音,比如1991年4月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一听就能听出,这位指挥家肯定是一位弦乐演奏家。每个乐句都玲珑有致,尤其是勃拉姆斯,作品的低音弦乐始终都很清晰优美。音乐建立在和声基础上,整个演绎呈现出有机结构,不管对他的演绎有什么感觉,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惊人的连贯性,这和朱里尼的早年经历不无关系。

在波尔赞诺,他听过许多流浪的吉卜赛人演奏小提琴。后来,他便请求父母给他一把小提琴作为礼物。进入圣塞西利亚学院后,他改学中提琴。18岁时,他便进入当地的奥古斯蒂奥乐团,担任职业演奏员。这段经历让朱里尼始终关注音乐的歌唱性。

他的演绎偏爱慢速度。《格罗夫音乐词典》说:“对于他的慢速度,各方观点很不一致。不过,他让演奏家和歌唱家表现出非凡的温婉气息,丰满的弦乐织体、严肃的音乐思想,这些都得到一致认同。”有时候他的速度慢到让人瞌睡,但他的其他特点能够弥补:色彩和织体精微感受、对新细节的关注,有时也让人大吃一惊。

朱里尼曾经在圣塞西利亚学院跟随意大利指挥家莫里纳利学习过指挥。但他最直接的经验,还是在奥古斯蒂奥乐团获得的。当时指挥过这个乐团的伟大指挥家有施特劳斯、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瓦尔特等。通过观察这些指挥大师,他获得了最初的指挥经验。战后,朱里尼应邀担任该团的指挥(此时改名为圣塞西利亚乐团),从此踏上指挥道路。此后他在意大利指挥过各式各样的乐团,但真正建立指挥家声誉,却是1950年代早期指挥斯卡拉。他为米兰电台录制的海顿的《月亮世界》,引起了托斯卡尼尼的注意。

托斯卡尼尼没有学生,那个时候朱利尼已经三十多岁,但是两人一见倾心,他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托斯卡尼尼去世。不久,他就成为德.萨巴塔在米兰电台的助手。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与一群给意大利歌剧舞台带来新鲜气息的人们相遇:玛丽亚.卡拉斯、卢契诺.维斯康迪、弗兰科.泽菲莱利。他们的活动影响深远。

1951年,他首次指挥歌剧《茶花女》。本来计划由苔巴尔迪演出薇奥列塔,但演出时,却换成了卡拉斯。从此朱里尼与卡拉斯开始了伟大的合作。后来,他们在斯卡拉合作了格鲁克《阿尔西斯特》和《茶花女》。1955年的制作非常精湛,以至于后来几十年斯卡拉其他女高音都不敢演唱薇奥列塔。卡拉斯演出薇奥列塔的录音几乎成为朱里尼指挥风格的标志,那个时候他就有偏爱慢速度的迹象。

朱里尼的声望日渐增加,并吸引了瓦尔特.里格的注意。里格参加了朱里尼在斯卡拉的第一次排练,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这位高个子、卓尔不群的年轻人让这个乐团发出了不同往常的声音,并牢牢抓住了乐团的注意力。他松散的节拍显然受到德.萨巴塔的影响。我打电话给卡拉扬,告诉他我发现了一名指挥家,让他立刻过来。几分钟后,他就坐在我身边,聚精会神看着朱里尼。排练结束后,我们上去打招呼,祝贺他,并答应给他提供帮助。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最需要的是新曲目,他学习非常慢,几乎有点不情愿。”里格向来以慧眼识人著称。他安排爱乐乐团的曲目,非常有意思。克伦佩勒专门指挥核心的德奥曲目。朱里尼则舒舒服服地指挥一些五花八门的补充性作品: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作品,还有一些俄罗斯作品。这能看出里格的特别用心。偶尔两位指挥家的曲目也有重叠。这时候可以看出他们的反差要多大有多大。勃拉姆斯交响曲、弗兰克交响曲和老柴“悲怆”在克伦佩勒手中表现出花岗岩般的结构和光彩,而朱里尼则展现出更多对织体和乐句的敏感性。克伦佩勒的“男性化”风格与朱里尼的“女性化”演绎,相得益彰。

他们共同的曲目还有莫扎特与达 旁特合作的几部歌剧。朱里尼先录制这些作品。1959年秋冬,他录制了《唐乔瓦尼》和《费加罗的婚礼》,录音立刻赢得了“传奇”录音的称号。里格喜欢合奏作品,演员阵容整齐,加上朱里尼的指挥自然天成,让两部作品充满了生机和个性,即便几十年后,录音仍然光彩熠熠。对比克伦佩勒的录音,听来别有兴味。

朱里尼谦虚的性格,使得他显得有些神秘。但他却得到一些著名的“完美主义”音乐家的信赖。米凯兰杰利和霍洛维茨这两位钢琴“怪人”偶有进录音室的时候,也点名要与朱里尼合作。和著名的完美主义指挥家小克莱伯一样,朱里尼从来没有很广的曲目。

80岁生日时,他在访谈中为自己曲目选择作辩解:“我必须确信,每一个音符都和我融合在一起。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就只剩下单纯的技术了。(音乐的)部分应该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永远不要忘掉指挥家只是一个服务于天才音乐的音乐家……我们只是演绎者。”

朱里尼对曲目非常挑剔。他要长时间地私下准备,1959年,他排练《费加罗的婚礼》花了100多个小时。有的作曲家他根本连碰都没碰过,比如普契尼。他也没有指挥过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至于瓦格纳,他的态度比较模棱两可。他曾经表示对“特里斯坦”感兴趣,但似乎对《指环》毫无感觉。

朱里尼的歌剧录音并不多。除了莫扎特《唐乔瓦尼》和《费加罗的婚礼》,只有威尔第的《茶花女》、《游吟诗人》、《唐卡洛》、《法尔斯塔夫》能吸引他。尽管爱乐乐团像朱里尼生命中的主导动机,他指挥这个乐团在1963—1964年演绎的威尔第安魂曲仍然无人能及,但朱里尼指挥其他乐团也能表现了这位指挥家温和的绅土风格。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都曾在录音室与大师有过成功的合作。他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过《大地之歌》,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了布鲁克纳的最后三部交响曲。他的指挥风格和卡拉扬完全不同,非常值得聆听。

朱里尼更喜欢在最核心的几个曲目上精雕细琢。这些作品多次在他的录音中出现,比如贝多芬田园、勃拉姆斯第一、马勒第一、威尔第安魂曲等等。他到晚年才开始演绎贝多芬全集。马勒和布鲁克纳作品都是有选择的。马勒是第一和第九,布鲁克纳是最后三部交响曲。有人认为他最擅长表达的是终极命运或死亡的主题:马勒第九、老柴悲怆、威尔第《茶花女》、贝多芬“英雄”和“合唱”交响曲、当然还有贝多芬、莫扎特、威尔第、福雷和舒伯特的弥撒曲。

朱里尼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录制了一些经久不衰的录音,合作的乐团却是人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洛杉矶爱乐乐团。他们合作了肖邦的协奏曲(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贝多芬英雄、老柴“悲怆”、德彪西和拉威尔作品等。齐默尔曼的肖邦录音显示了朱里尼在伴奏方面的高超技巧。同样勃拉姆斯和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帕尔曼)也受到高度赞誉。

退休后,朱里尼住在米兰。他最后活跃在指挥台上,是为SONY古典公司录制的系列录音,尽管没有什么新见地,但同样值得聆听。他的贝多芬“田园”就比1968年与爱乐乐团合作的更加色彩丰满、澎湃自信。

朱里尼在20世纪意大利指挥家中占据核心地位。离他最近的前辈大师就是托斯卡尼尼和德.萨巴塔。他的后辈指挥家有阿巴多和穆蒂。他的同辈中,可能圭多.坎泰利是最大的对手,但后者不幸早逝。所以,朱里尼成为连接两代意大利指挥家的桥梁。有人说,朱里尼的指挥融合了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的风格。力度变化和纯粹的声音,让人想起托斯卡尼尼,宽广浪漫的演绎让人想起富特文格勒。

在指挥台上,朱里尼是最没有表演感的人。他有着运动员般的平衡感,动作很少,总是用修长、尖细的手指和丰富的眼神来表达意图。他的眼睛盯着某位乐手,就能准确传达他要的效果。如果演奏十分符合心意,他会也会闭上眼睛,仿佛进入与作曲家独自交流的境界。

朱里尼年表:

1914年5月9日出生在意大利巴尔莱塔(Barletta)。曾在罗马的圣塞西利亚音乐学院学习。
1930年代在罗马的奥古斯蒂奥(Augusteo)乐团演奏中提琴.前后共四年。
1944年在庆祝罗马解放的音乐会上.指挥奥古斯蒂奥乐团。担任意大利指挥家普雷维塔利在意大利广 播乐团的助理指挥。
1946年被任命为意大利广播乐团音乐总监。
1950年担任米兰广播乐团指挥。首次在贝尔加莫演出《茶花女》
1952年在斯卡拉首演法雅的《人生朝露》。被任命为德.萨巴塔在斯卡拉的助理指挥。
1953年与圣塞西利亚学院乐团与合唱团首次为EMI录制凯鲁比尼的CC小调安魂弥撒》
被任命为斯卡拉首席指挥(直至1956年)。
1955年首次在英国演出;在爱丁堡音乐节指挥《法尔斯塔夫》,
首次美国演出: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与爱乐乐团录制唱片:维瓦尔第的四季。比才的《儿童游戏》
1958年首次在科文特花园指挥《唐卡洛》(维斯康迪导演)。
1960年率以色列爱乐乐团世界巡演。
1963年开始录制威尔第安魂曲(9月开始,次年4月完成)。
1968年在罗马指挥《费加罗的婚礼》,此后14年未再指挥歌剧。
1969年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客座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1977年与DG签约,录制马勒第九交响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
1978年担任洛杉矶爱乐乐团指挥(直至1984年)。
1982年在洛杉矶歌剧院指挥《法尔斯塔夫》(DG录音),再次进入歌剧领域。
1990年在DG公司录制《游吟诗人》
TOP
65#

1970年后期,朱里尼与DG公司签约后,安排了一次拍照,这张照片十分生动。
大师温和地坐在镜头前,头发一丝不乱,穿一身剪裁十分得体的西服,特别是对西服面料的考究,这个形象就是大师优雅音乐风格的写照。

TOP
66#

当有人问现在欧洲还能找到如此优雅气质的古典音乐指挥家吗?
答案有,就是还在人间的:Riccardo Muti
仔细看了下,Muti这套西服面料那也是相当地考究,
意大利人对西服面料要求还挺高的,比日本人的西服面料还要讲究。
Muti这套西服面料明显比朱里尼70年代后期那套西服面料要上一个档次。

另外,Muti手上这块手表看上去不一般,复杂款一类,有一定厚度,名表系列

TOP
67#

帕尔曼与朱里尼的合作,豪迈大气而不失柔情: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8#

一身剪裁十分得体的西服,特别是西服面料的考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