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台湾38℃蔡鸿仁博士莅临传神音响总部交流研讨 [复制链接]

1#
图文(clk)
前几天听阿胆说蔡博士要过来传神总部,大家定好时间,我一大早就出发。。。
那是因为早点前由蔡博士设计的ESTi Music Monitor音箱,寄了两对样品过来让我们用M2,M3supper版胆机作为鉴听看看效果如何,音箱到了以后我也跑去阿胆这里听来,当时是用M3推,现场试听各类型的音乐都非常理想,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我们的意见都一致认为中频薄了一些,如中频厚实点就相当完美啦。于是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阿胆和蔡博士不断电话交流来解决问题。
蔡博士百忙中也不辞劳苦亲自到来,6月5号蔡博士来到珠海是傍晚8点左右,大家吃完饭第一站去了珠海一位发烧友公司里,哪位发烧友是传神M3胆机新用家,还没有成为传神用家之前,他的音响已经是10多万的器材。(。。。待续。。。)

最后编辑clk 最后编辑于 2010-06-08 01:13:53
分享 转发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2#

怀念CD机,汇点胆前后石前后级功放,LUMLEY-MONITOR落地音箱。或者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很多家里有音响,公司办公室里也放了一套,工作之余也不忘听听音乐舒解一下。胆机听音乐是一生一大享受,电子管的穿透力真的让人无法拒绝。
我们进了客户的办公室,主人正听着M3推LUMLEY-MONITOR音箱,蔡博士听了一下走到音箱傍看了看把两个音箱离墙拉开一点,歌唱者马上站起来演唱。客户的办公室不可能像家一样听音环境有所不足,阿胆说客户现听的M3胆机是蔡博士亲自摩改的哪台我们定名为台湾版,V1,V2推动把原配管换了两个6F8G,V5还是原配6N8管,客户反映没有汇点功放干净。于是马上接上汇点功放让我们听听现场对比,的确声音是干净有力了,但音乐味不浓,声场也缩小。再换上M3胆机,这时第一级放大V5换上6F8G,三个6F8G同时用在M3胆机上。音乐一响起整个房间都充满音乐包围着你,客户也被迷住了,想不到换一个电子管变化是哪么大和明显。客户拿了自己平时听得很熟悉的蔡琴金色演奏厅,音乐和歌声生命力强,如听现场般。客户于是再接上汇点功放来对比,蔡琴人声一出,蔡博士第一反映就是蔡琴感冒了,大家也笑了。想不到此时的M3胆机已全面优胜他的汇点功放。客户也非常满意感谢我们!

最后编辑clk 最后编辑于 2010-06-08 13:09:40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3#

关注一下
音 源:XDK-MUSE Deluxe 1.0 +DAC-8+PC 
前 级:G&W T-6S收藏版
后 级:G&W TW-A100订制版
音 箱: Dynaudio Contour S3.4
其 它:PS AC-12 、OCOS、XLO、FA-Gold 、FA-2、FP-1、FP-5、XF2000S滤波电源、西门子漏保、超级紫铜座、海阳二号钉.......
TOP
4#

值得关注!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TOP
5#

蔡博士何许人也,转贴台弯音响论坛访问他的文章让大家了解一下,
上篇:

孤島中堅持理想的設計者

訪38℃蔡鴻仁 劉漢盛

  38℃的蔡鴻仁是台灣音響界的「異議份子」。他熱愛台灣,以台灣製造為榮;他以廣博所學為基礎,從最基本面開始研究音響的種種。可以說,他是為了喝牛奶而堅持去養牛的人,甚至從牧草開始種起。多年來,他真正的成就外界並不是全面瞭解;而他的激情與耿直卻往往令人側目。他自認自己是孤島上的設計者,與主流隔開,因而豎立了自己的風格。或許,他的產品聲音表現不一定被所有音響迷接受,但是他的堅持與精神卻是台灣音響界很珍貴的資產。 一、請向音響論壇的讀者介紹您以及您的公司。
我自己學過機械、電子、航空、造船與控制。當初為什麼會學這麼多呢?這要回到我大一的時候。當時我就開始實驗氣墊船了。我也喜歡航空,還自己做模型,做船、遙控等,我也是民國67年全國滑翔機冠軍。由於學生時代就打定主意將來要朝這方面走,所以在國外學了那麼多跨學門的東西。
而我會回來台灣,其實是應我老師的邀請回來發展氣墊船的。當時我就在思考,台灣有沒有發展航空的條件,結果我認為沒有,不過卻可以發展氣墊船。英國在1953年開始實驗氣墊船,我認為這最適合台灣的地理環境使用。雖然當時台灣還在戒嚴狀態,不過我認為以後會改變,屆時氣墊船將會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
一般人詬病氣墊船的噪音太大,那時都被我解決了,因為我學的是航空,我的論文裡有一篇研究螺旋槳的噪音問題,噪音的產生來自於槳葉上下表面很高的壓力落差。我設計出一種造型,可以把螺旋槳上下的壓力平衡,這樣噪音就降低了至少20dB,大概只跟摩托車的噪音一樣。
不料到了36歲,因為某些因素,我決定把前半生的事業都丟掉,轉而進入音響。在進入音響行業之前,我對音響完全沒有經驗,但是我喜歡音樂,也因為與音響有關的電子、物理、力學的東西我都學過,所以我設計音響器材都是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目前我的發展轉入電腦,因為我深信未來音響與電腦必然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二條腿。
二、當初是什麼理由促使您進入Hi-End音響工業?
Hi-End不敢講,這是偶然。當初是想做一些電子產品,因為它不像電腦的投資那麼大,動輒上億,大概只要三、五千萬就夠了。評估之後,我認為我的興趣與背景讓我容易在這方面有一些成就,於是就開始了。這大概是在1992年的時候,在這之前,完全沒有與音響有關的經驗。
在還沒開始製造音響產品之前,因為朋友的介紹,我就幫英國Golden Dragon真空管處理大陸的事務。其實我最早開發的是真空管擴大機(也就是後來的300B後級),但是在那個時候,好的真空管就已經很難買到了,而且很貴,當時一隻真正的WE 300B已經要七、八千元台幣了。我想想這樣根本不行,一部後級二隻真空管就要花掉一萬多台幣,於是想要自己做真空管。真空管的製造就這樣成為我的第一個產品。
當時想得一廂情願,只想到只要好好的製造、品管,控制真空管的流出,一部份交給英國Golden Dragon去賣,一部份自己用,這樣,應該可以把真空管的成本降到很低。老實說,我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想要做Low Cost 300B管子的人。沒想到後來卻變得很複雜。也就是因為要做低價格的管子,所以當時才會找到大陸長沙廠,那時大概就是1992年時。
從那時我開始研發真空管,我還記得當時的模具費花了大約八千多美金。我還去找一些老工程師請教,找資料,全世界跑,就為了開發300B管子。也就因為這樣,當時才會有英國雜誌訪問我,說我的管子是全世界最便宜的300B。那次真空管的製造影響到後來,今天大陸上一些製造300B真空管的一些資料、看法應該都有我的影子存在。當時在長沙廠負責計畫的戴廠長退休之後,我們又到了柳州生產。我們這一票人曾經想在全世界闖出中國管子的天下,可惜後來發生太多的事情。我必須承認,中國的管子已經Fail掉了。
其實,中國的管子很好聽,只要是我所挑出來的管子,我敢說比現在的WE 300B還好聽,特性曲線也一樣漂亮,一樣長壽。唯一就是只要能夠好好的去Q(品管)完它,不要像他們這樣隨便把管子發出去。由於環境的影響,他們不瞭解管子不能隨便發出去,以為只要發出一支管子就有錢可以收入。不良的管子也捨不得丟,又拿出去賣,這樣就完了。像許多管子我已經用了四、五年,也沒有壞,可見中國管子能用。
唉!談到這段往事就覺得很可惜,真的很可惜。中國管子真的有機會揚眉吐氣,可惜他們不瞭解Marketing,忍不住亂發管子,市場秩序就全亂了。想想我唯一的收穫是什麼?我可能是世界上真正懂真空管的人中最年輕者。
為了做真空管,我從材料開始研究。我曾經去德國萊比錫找老工程師,我也曾經去法國一個小地方,找到很少人知道的飛利浦工廠,去與他們的工程師請教。我在大陸也收集了很多發黃的技術資料,在美國也找。研究過這些資料之後,我開始在實驗室做研究,印證資料上所言。歷經這麼多年,在材料上已經有一些變遷,於是我用鈦來做屏極板,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為什麼我要用鈦?因為鈦很活,可以吸附掉管內一些髒氣體,這些消氣劑不容易辦到的事情,用鈦極板很容易就辦到了,那些離子不會再回去打到陰極。我用新的材料科技去做管子,雖然理論與舊管子是一樣,但是做出來的管子已經不一樣了。現在在大陸柳州,還是用我的方式在製造管子。
第一個產品本來想做真空管擴大機,結果反而去做真空管。我第二個想做的產品是數位類比轉換器,我把當時能夠拿得到的DA轉換晶片都買來試做,發覺只要傳來的訊號對,什麼聲音你都可以做出來。結果研究完後,我確定問題不是出在數位類比轉換器,而是出在CD轉盤上。我去量轉盤傳出來的訊號,發現所有的CD轉盤都有問題。於是我就把數位類比轉換器放下,開始研究CD轉盤,這就是後來推出的王盤。
在研究CD轉盤的同時,我也繼續在研究300B後級。當時300B擴大機遭遇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輸出變壓器。於是我去英國找變壓器,也丟錢去開發。接著我發現300B燈絲供電的問題。幾乎所有的300B管機都用直流供應燈絲電壓,但是直流供電對直熱式管子而言絕對是錯的。雖然電壓只有5伏,但是直流電一邊是正一邊是負,這就形成一個電場。燈絲是要把電子發射出去的,卻因為有電場存在,使得一些電子被正5伏吸回來,打在陰極上,這被打到的陰極就死掉。身為一個懂真空管的人,我如果用直流來供應這裡的燈絲電壓,一定會被人笑。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在這裡用直流呢?很簡單,因為用直流沒有哼聲,如果用交流供應燈絲,很難沒有哼聲。幾十年來,300B的哼聲一直存在,除非你用直流。
為了解決交流哼聲的問題,我又摸了幾年。為了抑制磁場干擾,我本來用鐵板做機箱,後來用鋁板,變壓器的安排也錯開角度。就這樣一步一步去解決哼聲問題。現在大概配92dB的喇叭都聽不到哼聲。當時我有一個堅持:你懂真空管,管子的運作就是這樣,你明知用直流供電有害,為什麼還要這麼做?這是不應該的。就是這樣一個理念讓我堅持下去。
回過頭來說王盤。幾年做下來,雖然我同時進行許多事情,但是大家看到的第一個產品好像就是王盤。在這裡我們來談一個錯誤的觀念。許多人誤以為將CD唱盤分成CD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之後,因為數位訊號傳遞的關係,時基誤差會增加。其實當時的問題出在Yamaha那顆數位接收晶片3623。這顆接收晶片自己必須要有一個Clock,這樣就產生與CD轉盤的Clock不合的問題。後來Crystal推出8412數位接收晶片之後,這顆8412的Clock從轉盤傳過來的數位訊號中去解出來,所以就同步了。
至於目前有些機器配備有「I2S」傳輸,那也不是新東西,而是很早就有了,那是飛利浦研究出來的傳輸介面。其實它不是傳輸介面。以飛利浦機器來講,那是在轉盤裡解出數位Data,一條叫Work Clock,一條叫Left、Right Data,一條叫Master Clock。這不是傳輸介面,而是傳輸協定。在這些Data傳過來後,飛利浦又用一顆IC把這個「I2S 」Data轉換為S/PDIF,這樣又把分開的四條變成一條。這個「I2S」不能傳遠,否則到最後Clock會扭曲變形。其實這是一種內部的傳輸,例如我們從DSP傳到DAC,由於距離很近,就用「I2S」來走。
如果有CD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之間用「I2S」來傳,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即使它在CD轉盤這頭沒有編成S/PDIF,傳到數位類比轉換器裡面時,還是要以一個編碼IC將四條訊號編成S/PDIF,然後再傳給數位接收晶片8412。而8412最終還是要將它解成四條訊號傳給數位類比轉換晶片。所以這樣設計的人「以為」在轉盤那頭不編,省掉一個程序,這樣會比較好。其實這個東西不能傳遠,如果傳太遠,線的損失有多大不知道,這個東西頂多只能傳50公分以內。
由於像「I2S」這類的傳輸方式不是通用的,所以飛利浦與SONY才會共同發展出S/PDIF,讓大家都能互通。我常常很氣的是,音響界裡,許多人往往為了某些目的而去編一套故事出來,我就看不過去,這也是我備受爭議的原因。其實我都是從最基礎開始真正去研究過之後才會那樣說。
當初這個王盤讓我最得意的地方就是使用飛利浦CDM-4機械拾取系統,此外,就是把Clock獨立出來,而且全套只有一個Clock。這個Clock做得很準。還有避震也與眾不同。當時我說用懸浮避震與皮帶帶動是錯的,因為CD不是定轉速的東西,它的轉速隨時都在變化,你用皮帶來帶動是反應不過來的。我也堅持訊號拾取要非常敏感。
總之我把許多觀念都用在裡面,不過其中最大膽的就是採用CDM-4,還訂了一大堆。全世界都沒有了,我還有。在當時,大家都認為新的拾取系統比較好,我也曾把CDM-9、12等買回來研究。最後我確定CDM-4是飛利浦有史以來最好的拾取系統,是他們的顛峰之作。
到底CDM-4是好在那裡?我們都知道拾取系統的懸臂要非常靈敏,而CDM-4的懸臂是磁浮的,它非常靈敏,完全沒有摩擦。我不喜歡鋁,我認為鋁會有高頻的震盪出來,所以我用的是尼龍加碳纖的塑膠材料,我寧可用那種,它比較有阻尼。還有就是CDM-4的控制體系很完整,在這之後的就開始簡化了。
為什麼後來不再生產CDM-4呢?為什麼後來會採用跟日本一樣的直臂拾取?其實這都是為了降低成本。最早飛利浦就是做出弧形懸臂與直臂二種系統,它把直臂的技術放給日本,而留下最好的弧形懸臂。後來CD-ROM需求大增之後,飛利浦發現糟糕了,用CDM-4做CD-ROM成本降不下來,而日本卻拼命的推出低成本拾取系統。為了與日本競爭,他只好回頭做低成本的直臂系統。其實,飛利浦是因為看上CD-ROM龐大的市場而去生產拾取系統的。講難聽一點,Audio的市場太小了,他們根本看不在眼裡,所以完全不考慮Audio的市場。他們要的是輕薄、體積小、可以用過即丟的東西,後來的拾取系統就是這樣發展出來的。
到今天為止,CDM-4都還是經典之作。從M-1開始到M-3其實都是有問題的產品。飛利浦一直改,改到CDM-4才成功。我有許多飛利浦的朋友,他們都告訴我CDM-4已經是完美的產品了,而且不會再有更好的。全世界的CDM-4都在我這裡,我有一萬七千多個,我慢慢做,做到我老死。
在我的觀念裡,我的機器真的是經典,可以用一輩子。像我的王盤還是繼續在生產,而且維修也繼續做。有人說我的王盤回修率很高,那是惡意中傷的。你去看二手市場王盤多不多?不多吧!台灣至少有一千五百台,如果回修率很高我早就垮了。你看我的店裡有到處堆著王盤嗎?沒有吧!王盤真的是非常穩定的產品,只要你有問題,我可以幫你解決。王盤我保證五年,有誰CD轉盤保證五年的?
CD12會不會比CDM-4好?我認為不會,因為它裡頭用了太多差補的地方,動不動就補,這是因應CD-ROM的問題來做的,而不是因應重播音樂來做的。CD-ROM需要大量的糾正,而音樂需要的是精準的拾取。CDM-4可以讀3.2mm的Gap誤差,不會跑掉。而CDM12只能容許1.2,再多就跑掉了。在此我要說目前日本的直臂發展比飛利浦好,因為它用得比較早。
現在說到數位類比轉換器。那時候很多人都在談數位濾波、多少倍取樣、演算方式等等,我說那些都是假的。你看現在電腦做出來的Q Sound、3D多有空間感,而當時Theta就利用Motorola DSP 56001來做演算(Algorithm),製造出龐大的空間感,我說那個都是用算的,是假的。Theta裡面用的DA轉換晶片本身就已經有數位濾波,為什麼還要加DSP?現在電腦裡的Sound Card不是也有Enhance 3D嗎?就是那種東西。他們只是知道得早一點,把它用在數位類比轉換器上。這種3D的Algorithm我在唸書時就已經很多了,它有很多種,不能申請專利。
DSP能不能拿來做數位濾波?那要看你用的DSP強不強。一般的DSP是沒辦法的,而有些能力超強的DSP可以做到八倍超取樣的Real Time。你可以看,如果機內使用的DA轉換晶片是沒有包含數位濾波功能的,那麼這個DSP就是用來做數位濾波用的。要數位濾波,最好還是用硬體方式來做,用軟體去計算是比較困難的。你看SONY的R-10與D-10,它做到192KHz八倍Real Time,就要用八個DSP,那真是經典之作,那才是真正用DSP做的數位濾波。其實56001是非常Low End的DSP,它拿來做電話、做Modem用的,有些人在炒DSP我就覺得好笑。
我的數位類比轉換器所下的功夫有幾個。第一是轉完「I2S」之後,將Data再處理一次,讓它們排列好。第二就是我採用Delta Sigma系統,我認為這種作法可以較低的成本提供Hi-End的聲音。我做產品有我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做大家買得起的器材,所以當時我就用Crystal 4328與8412,那是1996年的事。當時全世界都沒有人用,我第一個用。當時還在流行多位元與HDCD,現在已經很多人用Delta Sigma了。Vimak裡面也是用4328,它不是64倍超取樣,這是Crystal裡面的朋友告訴我的。

最后编辑chwsunny 最后编辑于 2010-06-08 13:03:25
TOP
6#

下篇:

我的300B後級最大的不同就是我用交流電供應燈絲。輸出變壓器我也與堅新老吳合力研究,後來也都改進了。我堅持做300B,是因為300B管子實在太棒了,你看它的動態從零到150伏,好的300B在從零到150伏的間隔完全一樣,那有多線性啊,211與845完全比不上。其實以交流供電的300B推力比較大,我有許多朋友用我的300B推B&W801,其他直流供電的就沒辦法。我也想將這台後級繼續活下去,我也會繼續改進下去。

最後說到喇叭。我的喇叭振膜是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叫做Honeycone。它同時可以保持高剛性與良好阻尼。德國的Eton也是用這種蜂巢式結構,不過他們不是自己黏合,而是買3M的來壓成型。我們則是買Kevlar、買Honeycone自己去黏合,因為我要自己在裡面加阻尼物,我的阻尼物加在Kevlar與Honeycone之間,最硬的就是我們這種東西。從材料的分析,研究到製程的研究都是我們自己做的。你看,像這個振膜懸邊也是我們自己開發,它是橡皮的一種,不過裡面加很多阻尼材,讓它不會自己唱歌(也就是不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除了振膜之外,你看,這個號角也是我自己做的。傳統的高音單體最大的問題就是碰到鈸或三角鐵這種高能量的樂器時,它沒辦法承受。我曾試過36個傳統高音單體,結果一測起來相位飄移都很厲害,通通都不對。到最後我發現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回到老祖宗的號角上面。號角能夠把大面積的高音忠實的表現出來,所以我現在的喇叭都用號角。我的號角設計也是依循老理論去做的,驅動器則選用日本Fostex,我認為日本的號角做得不輸給美國。

我的號角是用尼龍加碳纖作成的,裡面再塗一層阻尼物質,它有硬有軟。為什麼我的號角不使用木頭呢?我也曾經以木頭做過,阿進仔(筆者註:有名的喇叭箱製造者)一個拿我一萬台幣,但是每一個成品測起來特性都不一樣,因此不能用。

號角在今天幾乎已經被淘汰,並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因為成本太高了。像我這個高音號角,成本已經算很便宜了,還要六、七千元台幣一個,最主要是驅動器很貴。你看一個傳統的高音單體才多少錢?

像我這對橢圓喇叭箱落地式喇叭一對才賣十二萬,根本划不來。不過我希望我所做的東西都能夠成為經典,永遠保存。你知道這對喇叭的木皮用的是珍貴的紫水杉。當初我是從英國把這段紫水杉扛回來的,它只夠做五十對,用完也就沒有了。

我的喇叭最得意的東西就是這個木拴,它裝在喇叭單體中間。它不能說是擴散器,應該說是近音場抑制器。你知道喇叭的振膜無論多麼硬,也還會自己唱歌。振膜唱歌之後,就會在錐盆中間形成一個小音場。你看,喇叭單體會在生出一個大音場,而錐盆中央也會形成一個小音場,這個小音場能量還頗大,會干擾到大音場。這種現象不是憑想像,而是量測出來的。最早我是憑直覺認為會有小音場,所以就去量它,果然發現它有小音場。後來我又用電腦去模擬,證明真的會有小音場產生。

到底要怎麼解決小音場的干擾呢?我想應該可以將小音場破壞掉,於是我就開始做很多實驗。最早我用錐型,結果用電腦一模擬,發現它反而會產生更強的音場,所以確定這是錯的。後來一直改變形狀去模擬,最後才得到目前這種形狀的拴子。拴子做出來後我實際測量,果然那個小音場被破壞了,聲音變乾淨了,留下來的是很單純的音樂訊號造成的音場。這個拴子最重要的是形狀,而不是材質,只要材料有一些阻尼,不會產生振動就行了。

這些年來,我與工研院從基礎材料的掌握到設計的工具,電腦模擬程式,系統設計的方法都建立好了。坦白講,台灣都有了,就在這裡,就看有沒有人來用而已。除了單體之外,分音器與箱體的設計我也都用電腦解決了,只要用電腦一模擬,我一個晚上就可以設計出一對喇叭。我的分音器全部用四階分音,那是最正確的。一般來說四階分音最不好調,尤其用手工調很困難。但是我的電腦Model建得對,Simulation做得好。只要你移動分頻點,就可以做出不同味道的聲音。一般我會做四、五個分音器,然後聽一聽再改一改。

我的喇叭箱設計成橢圓形,一方面它可以減少箱內駐波;另一方面曲面的箱板振動很均勻,所以我採用這種形狀。

三、在過去那些年,有哪些設計者或產品對您產生強烈的影響?

只有SONY的R-10與D-10。他們專注、堅持的態度與精神讓我欽佩。可惜因為日本也是東方人,還有他們喜歡的聲音不為歐美所接受,所以在Hi-End音響界一直不如歐美。其實如果日本人在微調聲音時能夠找台灣人參與,一定能夠成功。因為台灣人聽音響的品味折衷,而且講究聽音響的細節。

除此之外就是市場行銷的問題。Hi-End音響市場大概都被歐美蚊型公司所掌握,日本大廠很難打入。歐美許多小廠本身技術不夠紮實,但是又太自我膨脹,這點是我不能苟同的。

四、在過去十年間,有哪些產品是您樂意給予現階段最高技藝成就(State of the Art)美譽的?

除了SONY的R-10/D-10之外就沒有了。對了,我的王盤也可以算是。我敢說在這樣的價格之下,它絕對是經典之作。我有一個想法,就是等我五十歲時(七年後),我要排除商業考量,不計成本的去做出絕對值的經典之作,這是我的理想。現在的產品其實是商業與成本考量之下的妥協產品,不過也已經可以算是經典之作。

五、身為一位Hi-End的設計者,您認為科技與音樂之間有什麼關連?

科技與音樂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你不可能沒有科技的基礎去做音響,例如我所講的材料學、物理學、電子學等。當然,你也不可能不懂音樂而做出好的器材。其實,音樂本身就是一種科學,那些樂器其實就是科學與科技的綜合體。所以廣義來說,音樂其實涵蓋科技。一個設計師一定要有紮實的科技基礎與音樂品味,才會有比較多的機會做出好器材。

六、當您在設計一件產品時,技術測試與聆聽測試哪一項最重要?

第一階段全部是技術測試。例如失真模式我一定會先做出來,去解決它。技術測試如果沒問題,用耳朵聽起來應該也不會有問題。如果發聲測起來很好,但聽起來卻不好的情況時,我認為那是測試模式出了問題,測試儀器不夠以及不夠徹底所致。

要知道,測試技術不是單一解,我們可以先做出幾種不同的解決模式,再來用耳朵試聽,這就是聆聽測試重要之所在。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測試時,會發現有許多方式都可以解決我們所遭遇的問題。但是,哪一種解決方式會比較好聽呢?這就要靠人耳聆聽來決定了。所以,如果你選擇了不同的技術解決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音,這時就反映了設計者的音樂品味。所以,設計一件產品到最後,還是需要人耳來做決定。

七、當您在調整空間音響效果時,哪些是您認為必須優先處理的?

越亂越好,而且要亂中有序。前後牆我想要軟一點,因為前、後牆的反射能量最強,干擾很嚴重,所以先要把前後牆軟化。再來才是側面,把聲音擴散。地板一定要吸,因為它的反射很強。至於天花板,反射與吸收都要有。調整空間時書也可以,紙箱也可以,枕頭也可以,天下萬物都可以用,越自然越好。太貴的東西不要去買它。

八、當您在為新產品作最後的微調時,您喜歡用哪些CD?

經常使用的CD很多,Chesky的爵士用得很多,海汀克指揮EMI版的「魔笛」也是我喜歡用的。海飛茲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我也很喜歡。其他鋼琴當然也有。

九、您的產品有哪些異於別人的特點?

我的產品幾乎都異於別人,可以說是孤島上的人所想出來的東西,與全世界的主流都隔開了。我完全是以我所學為基礎,相當主觀的,沒有主流思想包袱去做。我以相關學問為基礎,該怎們做就怎麼做。我的產品都有我很強的個人風格,其實這也是Hi-End音響的特質之一。在這裡我總結一句話,有個人跟我說:唉!老蔡,如果你是藍眼睛高鼻子,我們大家都會賺錢。可是,我自認我是台灣人,而且很強烈的自認是台灣人,所以沒辦法賺錢(二人皆開懷大笑,笑中難免有點辛酸)。

太多的因素使得外國人無法把台灣與Hi-End音響的形象劃上等號,所以我的產品也很難賣到國外。這些我都不在乎,無論如何,我就是要走過去,既然要走就要好好走,就是這樣而已。

十、 請給予我們的讀者一些建議,好讓他們能夠正確選購音響器材。

聽得舒服就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階段,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想法與需求。所以我認為你聽起來舒服就好,不要管別人怎麼講。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忠於自己,你喜歡柔的聲音就去找它,過一陣子不喜歡了也可改變。倒是線材,太貴的不要去碰它,我建議三千元差不多了。其他墊材角錐等幾百塊預算就好,不要去買幾千元的東西,甚至你用杯子也可以。
TOP
7#

又一次见证了M3SUPER版的素质
TOP
8#

都是用家们的功劳,才有M3今天的成绩!

这次M3能精益求精,多得蔡博士的热情参与,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TOP
9#

这就是传说中的蔡博士???果然名不虚传。。。。
TOP
10#

去完这位烧友家之后,蔡博士终于来到传神总部了,蔡博士说是第一次来珠海不是熟悉路。这次他带来了一对ESTI,E82CC,听他说这管有来历当年在北京电子管厂定做,现在比较难找,有都比较贵了,里面的材料都是进口料来。插换上M3胆机V5上后声音很全面,高中低频都非常到位,这管的灯丝也比其它管特别亮。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1#

台湾版是对其他器材都有效还是在特殊的系统中表现不错?
TOP
12#

不错,顶上去.
TOP
13#

蔡博士,阿胆,香港chwsunny ,传神金耳朵,俺只顾拍照。大家的话题对胆管都非常感兴趣,看看他们基本人手一个胆在研究中。。。
蔡博士也了解了一下我们现在的胆机所用胆管的情况有所感叹。4300B发明人之一的蔡博士拿着现在佛山桂光厂造的4300B,发现了现在新造的胆管一些问题所在并一一指出给大家听,我们都被蔡博士精深的学识听得入神。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4#

CLK兄,更新太慢,等到心都急了。
TOP
15#

大家猜猜蔡博士手上拿着的是什么胆管来???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6#

阿胆常为M3单端胆机V1,V2,V5通过我们的转换座换不同的胆管,让我们聆听对比不同的声音。试听(CD机英国之宝506,功放M3台湾版,音箱蔡博士鉴听箱)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7#

可能是西电300B吧
TOP
18#

我也来关注!关注两个小问题:1、ESTI Music Monitor音箱的低音栓加上橡胶盖子之后,是否如我所说声音发生了变化?2、我发给阿胆的音响小道具阿胆试用之后觉得效果如何?
ESTi传神音响 http://shop58775401.taobao.com  
TOP
19#

原帖由 clk 于 2010-6-8 23:38:00 发表
去完这位烧友家之后,蔡博士终于来到传神总部了,蔡博士说是第一次来珠海不是熟悉路。这次他带来了一对ESTI,E82CC,听他说这管有来历当年在北京电子管厂定做,现在比较难找,有都比较贵了,里面的材料都是进口料来。插换上M3胆机V5上后声音很全面,高中低频都非常到位,这管的灯丝也比其它管特别亮。
[img=700,464]http://image161.poco.cn/mypoco/myphoto/

ESTi E82CC-SE 淘宝上居然有货!!!!!!!!
最后编辑seanzs72 最后编辑于 2010-06-09 21:26:44
ESTi传神音响 http://shop58775401.taobao.com  
TOP
20#

还有绝品银栅极ESTi电子管E83CC-SE!!!!!!!!!!!!!!!!
厉害!厉害!
最后编辑seanzs72 最后编辑于 2010-06-09 21:27:41
ESTi传神音响 http://shop58775401.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