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部已出线 [复制链接]

查看: 2655|回复: 21
1#
线材均已出完
最后编辑morning1970 最后编辑于 2013-06-24 13:03:00
分享 转发
TOP
2#

ZU AUDIO的评论网上很多
TOP
3#

上图说话

3条电源线的尊容
最后编辑morning1970 最后编辑于 2013-06-24 13:03:36
TOP
4#

BOK电源线和MOTHER
最后编辑morning1970 最后编辑于 2013-06-24 13:03:54
TOP
5#

WYLDE信号线和LIBTEX喇叭线
最后编辑morning1970 最后编辑于 2013-06-24 13:04:12
TOP
6#

哈哈,我来了
TOP
7#

转一篇"枪文"  http://www.hitaudio.com/reviews/200409_2.htm
中價精英Mother II

Mother II電源線是Zu Cable繼Mother獲得成功之後,進一步質素升級的AC線。由於Zu成名立萬始於"平價",雖然Mother II乃本門頂班,售價仍然不過400美元。Mother II線身弱質纖纖,直徑約八份之三英吋,細看遍體佈滿魚網花紋,一見光馬上發生耀目反射,相當引人入勝。印像中不覺得有其他發燒線是這個樣子的。以下介紹的ASH數碼線亦是一樣纖瘦的線身,未見光已經像身穿十八世紀貴族華服般,一旦燈光照耀之下,馬上色彩斑爛,銀光彈眼的魚網狀圖案瞬即突現出3D立體感,悅目得叫人驚異兼興奮。如此"色藝"雙全,相信當今之世只此一家。能夠在低價錢的基礎下搞靚聲,又不忘設計出獨特「色相」,Zu Cable的確係晤簡單之至。

Mother II線身瘦奀,觸手像摩落銅管。若動手扭它,也像扭著一條3/8吋銅管般的感覺,以至令我錯覺它是條Solid Core導體,事實上它內裡由多股銀合金導體組成,粗達9GA。之所以咁硬朗,完全因為線身的特別束緊包紮設計,據Adam說,都是為了靚聲云。Zu Cable最看重的設計重點是低電容性,Mother II的結構正是遵此原則誕生。Mother II需要至少六日煲線始進入靚聲階段,論音色與音質,Mother II兼顧了上中下三個頻率,動態相當全面,單是這個已經跟它的瘦奀身型不成比例了。Mother II的音色大致是中性微偏暖甜。論陰與陽力度表達方面,它會略傾向陽。我最佩服Mother II對弦樂方面的驚人分析力與平滑處理,這一瓣,沒有一條同價位;甚至雙倍價的發燒電源線能夠輕易辦到。原則上Mother II的音質頗為乾淨明潔,不,它並不若貴七倍的AURAL SYMPHONIC Magic Gem那般絕世寧靜,也未及Magic Gem那種從容華美儀態,但可以告訴你,在Mother II上位演繹之下,你不會想到這些,你只會被它深深吸引住。你會一直在想,為何平線可以咁靚?大排檔何以能出貴賓席級數的和味美食?對,在一切好處令人心花怒放之餘,間中你還是會想到Magic Gem的那種從容好處。

關於按摩一條線,我認為最好是在全新從盒中取出來之際,立即將線拉直舒筋活絡。一般情形下拉直之後它又想再度回復彎曲,這正是需要按摩使它還原的原因。略施按摩及扭動線體,一直到它願意鬆馳成直線為止。一向我試線都先這樣做,尤其是試硬韌無比的NBS之類特級線體,更加非按之不可,煲熟之後就不再動它。

從定價的角度看,Mother II徹底是一條極出類拔萃平價傑作,我試貴線多不勝數,亦能被Mother II魅力所吸引,可見此線非凡品,亦難怪多位當紅寫手都大力推舉它。前面提及的從容度Mother II其實相當好,但珠玉在前,貴七倍的Magic Gem於此無論如何更勝一籌。定價400美元的發燒電線整體靚聲Case甚少,Mother II正是少有之中的一條。

第二把交椅的LIBTEC

Zu的新喇叭線LIBTEC,該是喇叭線系列中的第二級當家,但定價只699美元(10呎一對),這恐怕是我十多年來所試最平喇叭線中之寥寥一兩對無疑。本人向來觸手所及,盡皆君臨天下級數名線。若果從價位上來做比較,LIBTEC肯定包尾!今次試ZU LIBTEC,坦白說事前完全不知道它的價錢,只想著Zu的價錢總不會貴到那裡去(約千五美元一對?),結果是令我大吃一驚的699美元10呎/pair,這大概等於一條中價digital cable的價位吧,能好聲嗎?

我採用兩對LIBTEC雙線bi-wire,總值因此打孖升至1,400美元,仍然算平宜。可能有人會唔同意我如此亂誇海口,竟然唔當699美元係錢?如果你稍有這樣想法,閣下可能只是Hi-Fi或Mid-Fi初哥,完全不懂Hi-End的行情。既說Zu明明是經濟級的線,何以我又硬要將它跟Hi-End相比?理由是這樣的;假若Hi-End器材就是完美的標準,它自然亦是靚聲與質素的最佳樣板了,當然有理由以它作為reference。另一方面,心底下我亦盼望"平貨"能夠有登堂入室之日,沾上一點Hi-End的光彩,那就最好不過了。

今次我在本篇介紹的幾款Zu Cable,每一款我都以獨立方式個別試聽及煲線,避免將它們一套西裝去試,這樣方便分清每款線的能耐,及它們對不同器材及線材的適應能力。如此行當然份外花時間,沒辦法,否則會過唔到自己那一關。我用Audioquest頂班電池SKY訊號線來配Zu的LIBTEC喇叭線。而電源線在體系裡一向行使"雜牌軍"政策,由不同牌子精品各顯神通配合最合胃口的器材。

據廠的忠告:LIBTEC喇叭線需要不少於兩百至三百小時 "煲"線始能進入應有狀態。並且不可以用「煲線機」,一定要用音樂,兼要開大相當音量才成。換言之,我要花足十二日以上無間斷的唱Hi-Fi,若扣除晚上睡覺的八小時不能「唱」,上班時又怕意外而不煲,只剩下班至上床那六個小時,如此估計可要花上一個月時間去run順條LIBTEC,要求之苛刻看來比煲粗大硬實的NBS更甚!對不起,因LIBTEC遲來,我只能將LIBTEC煲大約140小時。為趕交搞及還有其它東西等住試,亦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了。

LIBTEC這對喇叭線,線身柔軟過頂級LBIS。關於線內導體安排方面,經由耳朵作準,廠方應用了個別純銅線,及銀合金線混合線體組合,導體的總粗度係每個相lOGA。一如既往,Zu繼債用純銅厚身喇叭叉作連接端子。裸銅的傳導力僅次於銀,其家傳戶曉好處是絕對保證傳導最原質原味的音樂訊號,一直廣為發燒廠家所專崇。例如Cardas的純銅喇叭座便始終長青,為不小喇叭廠與器材廠特別精選,而用這插座的亦多數是同門中最高級型號,可見「銅」的魅力無邊。

清理工夫

高銅含量的金屬,導電好但表面易與空氣發生氧化,如果你住在近海邊的豪宅,情況還會劣化。一般環境下,銅喇叭叉的表面每隔三兩個月會變暗一點,應該將表面那暗色消除才能獲得適當的傳導力。以我多年經驗所得。"省"銅水、鉀、鋼線刷、任何類型沙紙、任何鋼絲棉及洗刷烹飪煲鑊用的綠色纖維發泡膠等等,都能有效清理銅表面的氧化層,但同時亦會弄蝕銅表面的形狀及紋理。我認為最理想是用Pink Pearl紅色擦子膠,將那輕微的氧化銅層擦掉。除非氧化到出現「銅綠」,如斯重症,只有用其它方法去解救了。切莫用帶香味,果汁味的睹哩膠,更不要用 「沙膠」,一個是毫無作用,另一個則殺傷力大而且難用。

難逢敵手的低價精品

在試LIBTEC過程中,我一直感受到Zu對整個中音頻率下了很大功夫,確實深明中音是音樂中最大一個部份。我說的這個中音頻率,是下潛至bass上端,上伸至高音的最低截的整個範圍。如果你以為Zu Cable因此必然是偏向豐厚甜暖及缺乏高低延伸,那倒不盡然。Zu了解何謂中性、正確,及如何做到不至於過份,全部都拿捏得非常精明。例如傳真要求的"密度感"、質量及質感等,皆乃難度甚高項目,Zu尤其俾足心機去關照這三個致勝關鍵。

唱西崎崇子新錄的「梁祝」,由LIBTEC出名琴效果可以做到接近極品水平,如果與貴六至十四倍名線比,主要只在名琴「氣質」的份量多小而已。LIBTEC音質豐富夠厚,氣量頗為壯觀,重播低頻夠厚勁,難得雖厚而反應力夠快捷,令MIT動態琴王的雷霆萬鈞之勢絲毫不致朦朧。唱Pop,娛樂分數高至不願關機。唱古典,小提琴俱支支亮麗晶瑩夠肉,醒目、分析力相當高班數。高頻響應方面,LIBTEC亦注重音樂味,並歇盡全力去兼顧最辣手的一瓣:高頻的平滑、瞬變與及延伸力,還有寧靜感。以其定價;高頻這一項LIBTEC是做得很漂亮。亦特別從其定價著眼,此喇叭線早已經超過班數。我不怕說LIBTEC在同價位中極有可能找不到敵手,不!LIBTEC當然沒可能泊住頂班極品貴的AUDIOQUEST Everett純銀電池喇叭線王(好多貴過LIBTEC五倍的也不能),例如於極度平滑柔順整個高頻段,靜如深海的音場,及最低頻的動態餘度等,都會有所不及。但面對著這樣貴廿多倍的極品,LIBTEC可一點都晤失禮,此正因為它具有極品的氣氛,及調聲手段到家所致。故此我用它試各類錄音之時,能愉快地享用由它帶來的各種音樂質素,並沒有意欲急於想換回極品貴的喇叭線上位。LIBTEC的確做到「亂真」極品的地步,699美元一對,心服口服得無話可說。

LIBTEC效果好,音樂能力高,物超所值都是真的,但我認為它的賣相卻並不算超值,只平平凡凡的黑色由頭到腳,對賣相來說,它只符合699美元的身價。為何不包裝得漂亮點?例如ASH或低兩級的Saint Julian不是更靚仔嗎?

對於今次的音質評論,仍要提醒大家煲線只有七成。
TOP
8#

常熟朋友购买的线已发顺丰573 143 874 699
TOP
9#

福建罗兄已发顺丰573 138 467 234
TOP
10#

UP,继续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