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TAS】2009年HP的五张超级CD榜单 [复制链接]

1#
    美国最著名的两本音响杂志【The absolute sound】与【Stereophile,国内大多数的音响爱好者都会有所了解。音响器材方面【Stereophile】年度音响器材榜一直都是被关注的重点对象,至于音乐软件方面,特别是对于喜欢收藏发烧唱片者而言,【The absolute sound】杂志创刊人HarryPearson(哈利、皮尔森)(堪称音响界的教父),大概是最为熟悉了,这些了解主要是来源于HP的个人超级唱片榜单。从早期LP超级榜单一直到现在的CDSACD超级榜单,为我们这些音响唱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收藏指南。

其实【TAS】有两个唱片榜单,大家不要搞混。一个是【TAS】金耳朵奖的唱片榜,这份榜单来源于【TAS】各位主笔的推荐,这些唱片有时也会被商家标上TAS字样。另一个就是大家常提起的HP(哈利、皮尔森)的超级唱片榜单,这是HP一人包揽的唱片推荐榜,这份榜单是他自己在评论音响器材时的重要依据。有别于我们经常看的音响杂志评论,评论员评论音响产品时几乎没有任何的标准唱片来作为参考,只要评论的音响器材能唱好哪张唱片,就用哪张唱片来作为评论的依据,而且充满了暧昧的词汇,哪个方面表现的好就讲那里,避重就轻。而HP在对音响器材评论时,几乎是长时间沿用自己榜单里的几张重要唱片,来作为他对所有器材的刻薄评论,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极为熟悉的唱片,快速掌握评论器材个性。在HP的音响评论里是看不到界限模糊的评语,他的评论极富争议,但却深深的影响着音响界个个阶层。HP超级唱片榜单与HP音响器材榜单是相互依靠的,透过这些唱片不断挑战自己参考系统极限,当HP参考系统有了质的提升,HP就会重新检验他的这些超级唱片,所以每隔几年HP都会刷新一次他的超级唱片榜单。

The absolute sound】中文翻译是绝对声音,既然是绝对声音,就要有绝对的标准。HP有他自己的绝对标准,那就是追求真实现场的音乐舞台感。榜单里的唱片就是HP自认为符合这一标杆的典范。在CD唱片还没有问世之前,HP的超级唱片榜单都是LP一统天下,而且这一时期的LP唱片超级榜单,可以讲是得到了广大音响音乐爱好者的一致支持与追捧,但自从有了超级CD榜单,就一直不断的有质疑声出现。早期的台湾音响论坛153期就专文探讨过这一问题,坊间更有对这份榜单不屑一顾的音响爱好者。2009HP又推出了自认为最能代表超级唱片榜单的十八张最佳唱片,这次榜单LP唱片还是十三张,只有五张CD入榜。这五张唱片可以号称超级中的超级唱片。
  



本人正好有齐这上榜的五张CD唱片,因此有了想以一位普通音响音乐爱好者的角度,来探讨这五张超级CD,可以让大家了解作为我们普通音响爱好者,在这几张唱片里能听到多少HP心目中的绝对声音。我们还可以透过这些超级CD探索HP评论器材与唱片的口味,查找自己系统的不足,为我们今后的音响道路指明方向。当然这条道路不是人人认可之路,毕竟我们对客观的声音描述也许永远都不会认可,只要是主观的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与听感。(音响论坛第251期,蔡克信前辈在【音乐.音响】专栏里也对这五张唱片有过详细介绍,(蔡克信前辈和HP哈利、皮尔森使用同一款Nola Grand Reference Series音箱)

以下是我视听这五张超级唱片的三套系统,两套是我天天听的系统,第一套家里,第二套公司里,另一套是为了一窥这五张超级CD的极低频,而去朋友的大系统进一步验证。


音源:
AYRE
C-5XE

前级:
E A R
912
胆前级
后级:
KRELL
FPB300CX

喇叭:
THIEL
CS2.4

房间:长:4.5m/宽:3.3m/高:
2.78m/
音响短边摆位



音源:
TRIGON
CD2

前级:
TRIGON
TRV 100

后级:
TRIGON
TRE 50E

喇叭:
audio physic
VIRGO V

房间:长:7.5m /宽:3.5m/高:
2.55m/
音箱长边摆位



这套音响场所因为是好友二手音响店。为了避免有炒作嫌疑,我就不一一注明器材的清单了,音箱是麦景图McIntosh290,已卖出所以标出无妨。带着这五张唱片去听了两天。为了达到自己的听音标准,又重新调整摆位与前端的搭配,尽管还不是最佳状态,但我在这套系统里主要是检验唱片的极低频表现。
房间:长:8m/宽:4m/高:
2.6m/
音响短边摆位




最后编辑seestar小乐 最后编辑于 2010-03-22 12:15:40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3/19 23:40:4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一:汉森【作曲家和他的管弦乐团】
唱片编号:双碟老版
Mercury 434 370-2

四碟新版 Mercury 475 6867
    挥:汉森
    团:伊斯特曼学院乐团
    音:
C.Robert Fine
R.Eberenz

老版:



新版:



    汉森【作曲家和他的管弦乐团】这套录音作品自从问世以来,由LP时期就是一直高挂HP超级唱片榜,特别是1996年由录音大师C.Robert Fine的妻子Cozart Fine,负责转录的这套CD唱片。成为了HP现在最不可或缺的重要试音唱片,在HP的数字系统文章里是出镜率最高的CD唱片。录音大师C.Robert Fine当年录制这套唱片时,他的妻子Cozart Fine也全程参与了录音工程。当Cozart Fine1994年开始转录这些Mercury的历史录音时,她提出这些新转录的CD唱片丝毫不输给同版的LP唱片,而且与LP唱片都有着不同的母带录音特色。正是由于当年有参与录音的Cozart Fine负责,这批Mercury的唱片极大地保留了当时的现场原貌(真实的乐器质感,真实的舞台空间,完整的动态)。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Cozart Fine这些伟大成就,看看后来的SACDMercury),环球公司没有请Cozart Fine出来监制SACDMercury)唱片,导致了对这次再版SACD唱片翘首以盼的音乐爱好者相当失望。我有很多Mercury同一版的CD/SACD唱片,有机会我再把不同的听感写出来。(Cozart Fine2009年已经去世)

这套唱片HP推出了的两个版本上榜,因为1996出版的双碟版早已绝版,05的再版(四碟)也得到了HP的极大认可。我个人新版老版都有,稍后我会谈一下新版老版的差别。

其实不管老版、新版,上榜的只是CD2里的前面二十几分钟的,汉森对自己管弦乐队的每个声部逐一介绍,每种乐器的示范部份,有点类似于【青少年管弦乐】。HP提到这部份是他听过最好的古典音乐录音,足以担当音响评论与唱片评论的最高标准。

这二十几分钟是由每个乐器高、中、低音域与各声部的音色演示开始、然后再进入木管声部、铜管声部、弦乐组声部、再到打击乐部份的逐一解说与示范。这段1957年的录音,舞台乐器的摆放并不宽深,但舞台空间感极为出色,要能播出强烈的现场音乐效果,乐器形体凹凸鲜活。汉森的解说是事后现场录进去的,口型略大,和乐器的比例有些不协调。乐器在两只音箱之间稍后、向侧伸展,一直碰到墙壁发出的反射声历历在耳。高音域、低音域也极为平顺的向两端延伸,中音域饱满真实、不论木管声部短笛、铜管的小号与弦乐组小提琴高音域非常平顺。HP有提到当时录音是在音乐厅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演奏录制,所以造成了高频段吸音不足有些明亮。系统调整到即要表现出这些乐器的高音域的明亮感、又不能刺耳。这个平衡点调整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大部份的系统里听到的不是表现不出来这些明亮感,就是极为刺耳僵硬。木管的倍低音管、铜管的土巴号极为强悍,动态惊人,形体感要明确。这些乐器在右侧演奏时,在左侧墙壁激起的反射声波,要清晰、持久。弦乐器的示范真的就和现场一样真实,拨弦擦弦极为有力,但音色温暖,木头味十足。打击乐段的击钹不知击倒了多少音响爱好者的自尊,播得好钹高频质感强烈泛音延伸极佳,动态极大,挑战每个系统的瞬态释放能力,音箱越能快速的把能量送出,不储存能量就越能播好这段。整个打击乐段示范在书架箱为主的系统几乎难以过得了这一关,我在一友人家里的系统播放这张唱片,他的喇叭花书架箱出现了严重的拍边,哈哈!这款书架箱比我的
TEHIL
CS2.4
还要贵很多。在听这张唱片时要能轻松自然的辨别每件乐器,而不是高中低频出来引起你的注意,不论哪个频段凸出都是不对的。

这段录音如果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看并不适合,HP推荐的重点在于这段录音不论是对对调整音响系统还是挑选唱片,都是最佳的检验标准。同时可以很好的培养我们学习掌握各种乐器的音色差异,比如短笛、竖笛,单簧管,双簧管的区别,小号、长号、圆号,小提琴、中提琴的差别。为我们以后听音乐提供良好的乐器音色辨别能力。本人完全相信HP的话“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古典乐录音”,是最为鲜活最为现场的交响乐演奏录音,我每听这张唱片给我的感觉就是活生生的现场演奏。

老版的CD1、新版的CD/3/4,都是汉森自己的交响曲作品,虽不是热门的古典曲目,但也都具有一定的可听性。录音也非常的棒,不喜欢不要紧,多听没有坏处,久了还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人一定很想知道新版、老版的差异。新版整体舞台空间感比较大,略微前倾,从舞台的墙壁反射声可以判断,新版一定加过人工延时处理,声音的密度也有些降低。老版声音厚重温暖,乐器的平衡感、密度实体感更佳,舞台的空间反射音更加自然。但老版早已绝版,我们只能透过二手渠道途径,我也是05年在中图购买的新版,直到去年年底我才在国内搜到这套双碟老版(美版),这家国内二手唱片网站上还有一套双碟版(德国版)。我个人极力推荐这家二手唱片网站(
http://shop35584602.taobao.com/),虽然唱片品种并不是很多,但老板(沈小姐)诚实可信,服务态度极佳。是我个人认为国内网络上服务质量最佳的二手唱片店。当然找不到老的版本,新版也能达到调音学习的效果。强烈建议古典乐迷应该人手一张,哈哈!怎么听起来像卖唱片的。

  


二: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之画】钢琴版
唱片编号:Mercury 434 346-2
钢琴演奏:Jains 坚尼斯(钢琴版)
    挥:杜拉第(交响乐版)
    团:尼亚波利斯管弦乐团(交响乐版)
    音:C.Robert Fine


    这张同样是Mercury唱片公司的老录音,出人意外的进入了HP这个只有五张CD的超级唱片榜单,早期入榜一直是Jains坚尼斯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LP版)。这次入榜不仅是俄国作曲家穆梭斯基的【展览会之画】(在HP唱片榜单里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居多),而且是钢琴独奏版本。其实这首1874年的作品问世之初就是钢琴独奏曲,灵感来源于穆梭斯基参加已逝好友著名的俄罗斯画家建筑家哈特曼的作品展,【展览会之画】描述在宏伟建筑长廊里欣赏画展所发生的经过。但这首作品被广为流传的却是后来1929年由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所改编的管弦乐版。这一演奏录音是由当时还没有走红的Jains坚尼斯,于1961年在Mercury录音大师C.Robert Fine室内录音室录制的这一作品。随后1962年坚尼斯随Mercury唱片公司到苏联演出并录音了一系列作品,迅速为全世界广大的音响爱乐者所追捧,留下了很多重要的历史录音。这张【展览会之画】钢琴独奏版录音在LP时期一直没有发行过,直到1994年才以CD形式首度面世。

这张唱片同样是录音大师C.Robert Fine的妻子Cozart Fine负责转录的,和上一张唱片相同,在一定声压下能听到清晰的母带低噪声。我个人极为赞赏Cozart Fine在转录这些老唱片降噪处理时没有把这些现场的舞台底噪去掉,现在很多再版老唱片使用降噪技术处理的有些太过,连带着把属于这些历史录音里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抹杀,很多弥漫着舞台的空间细节就藏在这些底噪里。我建议在听这两张Mercury唱片时,把音量加大到可以清晰的听到这些母带的底噪声,只有在这样的声压下所有的舞台细节才能一一浮现,这样我们才可以一窥当年红极一时的Mercury录音的风采。

虽然只是钢琴版【展览会之画】,但并不影响HP对声音美学要求,庞大的动态,快如闪电的指法,强弱键盘的对比,踏板延时的共鸣声,对音响系统都是极大的考验。还原好的系统可以听出Jains(坚尼斯)侧坐在音场的左后方。高音键在前、中低音键在后从左前方依次向右后方延伸。由于是录音室的作品,钢琴踏板延时声很好的保留下来,但空间残响与上一张的汉森【作曲家和他的管弦乐团】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应该可以清晰分辨出是录音室的演奏作品,每一下的敲击键盘、琴弦的震动与踏板的延时历历在“目”。这张唱片没有出现很多钢琴录音琴声趴在地上的现象,钢琴的高度极佳,有如真实的钢琴在眼前为你演奏。第四轨【古堡】行板的演奏,Jains(坚尼斯)右手的主旋律极为哀伤、柔美,加上左手深情的和弦伴奏比管弦乐版更易使听者为之动容。最精彩的乐章莫过于描写俄罗斯宏伟巨大的基埔大门,虽然只是一台钢琴演奏,但在这里Jains(坚尼斯)用双手勾画出俄罗斯宏伟巨大建筑。左右飞速的敲击键盘,所带来的感官刺激丝毫不逊色与管弦乐的演奏,令人兴奋。这段录音在大动态下,钢琴的声音不能压缩、不能溃散,要时刻保持每一下的敲击键盘微妙的音色变化,不能僵化模糊,微动态下琴弦的细节能听到越多越好。每次静下心来欣赏这张钢琴版的【展览会之画】,都会获得极大的音乐感染力,值得细细品味。

1617轨是于1962年在苏联录制的两段肖邦小品,与【展览会之画】的舞台位置相同,由于拾音距离比较远,已经听不到【展览会之画】钢琴里琴弦的微妙细节,但空间感良好,乐曲也柔美很多。在肖邦的音乐世界里坚尼斯一样为我们带来了极为精彩的诠释,听完这两首小品实就是感觉时间太短暂意犹未尽。

这张唱片后半部份还收录了杜拉第指挥尼亚波利斯管弦乐团演奏的【展览会之画】管弦乐版,录制于1959年。这个录音极为爆棚,动态凌厉、无坚不摧,但不适合久听,整体上音质粗燥声音缺乏弹性,具有一定的侵略性,应该是后期制作的结果。管弦乐的版本我还是推荐RCA的莱纳演奏版本,那是乐句会呼吸、有生命力的历史名盘,可以代代相传。

这张唱片我同样有新版、老版。新版的钢琴高音键盘出现了分叉失真,声音整体上略微单薄,钢琴的形态感也有些松散,连带着定位感也受到了影响。这些差别其实只有在老版的对比下才会发觉,尽管新版也很不错,但我还是极力地推荐选择老的版本,因为这张唱片二手市场的曝光率还是蛮高的。
最后编辑seestar小乐 最后编辑于 2010-03-15 19:12:23
TOP
3#

三:汉斯.季默【红色警戒】又名【细细的红线】电影原声HDCD
唱片编号:BMG 09026 63382-2
    挥:Gavin Greenaway
    乐:竖琴 长笛 日本古筝 太鼓 藏钵 藏铃锺 声乐咏唱 低音管



    这张唱片从1999年一推出,就一直高挂HP超级CD唱片榜的榜中榜名单。也难怪HP对这张唱片如此偏爱,用调整好的系统来听,实在是太好听了,连平时不听音乐的LP大人,一听到这张唱片就霸着我的位子不肯离开。这一切都要感谢擅长以交响乐为主的好莱坞著名配乐大师Hans Zimmer(汉斯季默)。《石破天惊》《断箭》《谍中谍2》《角斗士》《黑鹰坠落》《亚瑟王》《蝙蝠侠》《加勒比海盗23》《玩具总动员》《功夫熊猫》等等都是出自他之手,已经成功的为好莱坞六十几部电影做过配乐。更是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提名的常客。在这部描写二战时期的美军与日军在新几内亚岛屿上的较量,透过一个普通士兵维特的独白,缓缓地进入了漫长而又残酷的主题里,Hans Zimmer(汉斯季默)为之准备了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配乐(最后只采用了一部份)。在这部影片里Hans Zimmer(汉斯季默)弃用常规的交响乐配器手法,而是以弦乐为主,配合了太鼓、日本的尺八、藏钵、藏铃锺等乐器加上声乐咏唱,调和出这一优美、动人而又悲壮的音乐大餐。

这张唱片是我1999年刚来上海时,在南京路上的市百一店7楼买到的(可惜这家店已经关掉了,真怀念当年逛这家唱片行的感觉),这时美国的电影才刚刚下档,应该是头版了。当时买下这张唱片有些鬼使神差,只是出于好奇,并不知道内容如何,因为还没有看过电影。回到家中也没有听出任何感受,受限于音响系统的能力(应该是自己的能力),听得我昏昏欲睡。【红色警戒】电影配乐曲风极为缓慢,而且旋律起伏落差极大,想要得到乐思紧凑而又感人的宏伟乐曲,对音响系统是个极大的挑战。直到近些年随着自己的系统不断的提升与调整能力的增强,才了解HP为什么把这张唱片一直高挂在榜中榜。

上榜的367轨,是经常被HP拿来评价音响器材的乐段。因为动态极大,这张电影原声电平比较低,因此音量要开大一点,这样才能把这张唱片所特有的宽大深远音场展现出来。贯穿整个第三乐章的弦乐与管风琴持续低频极难过关,平静舒缓时没有任何问题,你同样可以感受到乐曲的优美之处,但不断出现渐强的高潮乐段是否还能保持丰满多汁而又宽松的弦乐,同时持续的管风琴低频不能膨胀僵化,这些经常出现在作品里的处理手法,如果不能轻松过关,乐思就会断断续续进而遭到整体的破坏。那基本上就谈不上你会从这张唱片里得到任何的感动,也更加体会不到这张电影原声的伟大之处。本乐章还一直伴有着预示时间的滴答、滴答声和微弱的心跳声,这些声音不能在你的耳边消失。

这些最基本的过关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感受这部作品的非凡之处。第六乐章开头持续不断的太鼓声,能否保持住每一下低频都能平顺地下潜与力道,小系统单元拍边在所难免。接着有如幽灵般忽隐忽现的日本尺八出现了,预示着要有可怕又残酷的战斗发生。尺八要有很好的吹口感和有如空气笼罩般的形体感,尺八极佳的高度感也要展现来。到这里出现整张唱片最难过关的地方了,不断攀升的管风琴铜管高潮乐段,是极其考验后级的电流,在这里第三套系统的KRELL后级,跳闸关机,哈哈!踢到铁板上了。可能有人要问另外两套系统这里可以平稳过关?不是!前两套系统的音箱在这里都略有巧妙的压缩,没有第三套的大系统来对比,是很难听出来的。在第三套超大系统上听这段表现之前,一直都认为我的两套系统已经完全展现出了这段高潮部分的紧张感,哪想到原来这段不断攀升的高潮乐段是如此具有恐惧感,没错、听感就是极度恐慌与恐惧。第三套系统的音箱(密闭式音箱,八颗12寸低音单元、12颗六寸中音、24个高音)低频下潜可以达到16Hz,而且这段表现动态毫不退缩。因此在火力全开的状态下,又加上前面一直在听这几张唱片,后级过热才导致开启了保护电路,不过没有关系冷机之后接着再听。

在这段可怕的半分钟管风琴高潮乐段之后,直接进入了极为优美的第七乐章,注意弦乐器不能僵化。左侧缓缓行进的小提琴、中提琴预示着战斗前夕极为安静的环境,右侧急速的大提琴声代表着美军士兵内心极度的焦虑不安,乐曲的结尾出现了一小段凄美的小提琴独奏,表现不佳时会有电子小提琴的感觉。这段配乐充分展现了Hans Zimmer(汉斯季默)强大电影配乐的能力。

如果对自己系统有信心的话,我建议大家想办法搞到这张唱片,听听看。美版的现在已经没有了,市面还见得到德国版本,不知和我的美版有何区别,有机会一定听听看。这张电影原声唱片虽然是HDCD编码,不过不用HDCD解码一样好声,听不到任何的数码声,模拟味十足,足以抗衡LP唱片。不论从配乐、演绎、还是录音的角度看,这实在是一张最高成就的CD唱片,没有听到者实在是可惜,有了这张唱片听不出感动的就更加可惜。(绵绵细雨三瓦、五瓦不嫌少,狂风暴雨三百、五百不嫌多)


四:霍尔斯特【行星组曲】XRCD24
唱片编号:JVCXR 0228 2
    挥:祖宾.梅塔
    团:洛杉矶爱乐管弦乐团
    音:
James Lock
Colin Moorfoot



    随着自己的系统不断提升,已经有三年没有买过一张XRCD24唱片了。不是我讨厌XRCD的技术,而是不太认可这些转录的音响工程师,早期买了很多高价版XRCD24(包括美版的FIM唱片),但自从我的系统逐渐调整的越来越佳,我就越清晰的在这些XRCD唱片里辨别出了过多的人工制作痕迹,中高频僵硬直白,低频段无中生有多出了很多东西,HP把这些称之为“奇数泛音微妙风味”。早些年居然把这些声音特质当成模拟味十足,现在想想十分可笑。通过这张唱片我们可以看出,录音师(转录师)的因素还是要比数字唱片格式更加重要。

05年去台湾,看到了中文版的TAS【声韵春秋】别提有多开心了,打电话给杨金洲(音响通鉴的译者)定下了所有已发行的【声韵春秋】。为了能第一时间看到杂志及时掌握质询,又定下了一年的杂志【声韵春秋】,每本到家要一百块左右。(咳!一年不到就停刊了)。随后不久就收到了航空快递来的【声韵春秋】的第六期(美国版的155期),正好看到了HPXRCD24唱片开辟的一篇专栏。看到这篇新鲜热辣的文章心里激动万分,因为当时正在为这些XRCD24唱片而苦恼,播不好这些XRCD24唱片已渐渐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这篇撰文为我重拾信心,HP着重介绍了这张霍尔斯特【行星组曲】XRCD24版本,随即被HP选为音效超绝,调声必备的唱片,而且给出了惊人的评语“这可能是第一张让我感觉与模拟原版唱片同样精彩的CD”,这是何等高的荣耀。这一录音在LP时期就一直高挂HP最佳十三张LP超级榜单,之前DECCA也有发行过CD版,但转录的并不算成功。

这张唱片和我们常见的XRCD24唱片不同,不同在哪里?这是在美国洛杉矶转录压制的XRCD24版本,母带直接来自英国伦敦的DECCA公司,由JVC的母带处理师Alan Yoshida负责转录。Alan Yoshida在洛杉矶到现在只转录过三张XRCD24的古典音乐唱片,都是DECCA公司的。另外两张是甘巴的罗西尼序曲JVCXR 0229 2 、甘巴的卡门幻想曲(小提琴:黎齐)JVCXR 0227 2,这两张我都推荐。我们也会看到很多的XRCD24都印有Made in USA字样,其实这些唱片都是在日本横滨转录压制的,只不过发行地区不同。对了,HP有提到日本的这些XRCD24根本就没有取得真正的原始母带,看来很多唱片公司所讲的母带(不是原始母带)有众多版本。相信这番话可能性极大,因为HP和这些唱片公司一直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这部【行星组曲】中,为了展现出宇宙的无边浩瀚,霍尔斯特通过庞大的乐团加上色彩斑斓的配器手法来达到带你傲游太空的目的。也许是这首作品的音响效果过于炫耀,所以为了证明自己的演奏水平,世界各地交响乐团也经常演出本曲目,同时录音版本众多。其中几部优秀录音作品更是深受音响爱好者的喜爱,卡拉扬与柏林爱乐的DG版、EMI录音的普列文指挥皇家爱乐版本、梅塔与纽约爱乐的TELDEC、索尔蒂的伦敦爱乐版LONDON。这些都是音响爱好者收藏的对象,祖宾.梅塔的洛杉矶爱乐【行星组曲】XRCD24版推出以后,我们在CD架上又多了一张重量级的版本。

在这几个优秀【行星组曲】版本里,这张祖宾.梅塔XRCD24版与EMI普列文版无论演录均拔得头彩,我拿两个版本(EMI普列文版英国老版编号:EMI CDC 74716-2)比较,XRCD24版在音响效果上更胜一筹。这张1971年录音的XRCD24【行星组曲】除了舞台空间深度不如普列文版之外(当时DECCA公司考虑到乐团编制太大,因此决定把乐团搬到舞台下面演出录音),转录的几乎可以称得上完美,没有出现别的XRCD24唱片里的人工修饰痕迹。特别是中高频质感、低频的清晰度实在是有别于其他XRCD24唱片,中频的密度也是一流的棒。低音提琴、铜管乐器与定音鼓,都具有现场般的强烈震撼力,铜管乐器音质圆滑能量惊人,没有一丝的毛糙。管风琴与大鼓的低频能量巨大而又清晰无比,在别的XRCD24唱片里你很难辨别那些低频是什么乐器(特别是FIMXRCD24唱片)。也没有出现其他XRCD24唱片里的相位飘移问题,听听FIM版的【女大不中留】LIMXR24 013,弦乐器有着明显的相位飘移问题,独奏时在中间靠左的位子,到了乐器齐奏时弦乐居然跑到了极左侧。

上榜的是第五(土星)、第六(天王星)乐章,其实这张唱片很难唱好,既要有紧张的气氛感,但同时乐器的声音不能有任何的紧绷感。因为乐团庞大乐器配置多,加上铜管乐占主导位置,系统稍有差池,就会感到奇吵无比。就像多声道系统在没有调整声压的状态,这样讲应该很多人都能了解。不仅不应该吵,而且大量的铜管乐要高亢嘹亮、饱满清晰,大提琴的拨弦要极富有弹性。土星乐章一开始在长笛、低音长笛、竖琴平稳的奏出主旋律下,加入了极为低沉的低音提琴,低音提琴部的定位感是否清晰,这里不应该出现任何的膨胀感,低音提琴的出场明显比普列文EMI版本具有紧张感。随后祖宾.梅塔以大提琴的拨弦取代了普列文版本里的定音鼓(有谁知道原谱的配器),432秒竖琴声紧接着在低音大提琴伴奏下加入了定音鼓,在强烈的低音大提琴声里能分辨出定音鼓吗,结尾加入了短暂的管风琴,这声极低频音响能表现出来吗,这一短暂的极低频只有在第三套系统里能清晰的听到,这就是HP的极致,也试出了另两套音箱的极限。天王星乐章开头四下定音鼓比另一张TAS上榜的普列文版本结实有力,两个版本的定音鼓在舞台位子也很不同。XRCD24【行星组曲】版本更加会让人想起星球大战的电影战争场景,有着强烈的电影配乐效果。普列文版就会冲淡很多令人紧张刺激的元素,更像一部交响乐作品,整体音乐架构在这张XRCD24版本面前略显得有些松散或者应该称为绅士,不过弦乐质感突出。

XRCD24【行星组曲】现在还可以买得到,而且声音和我手里的这张头版没有什么差异。其实这张唱片尽管有HP背书,但销量并不好,也许挂着发烧的头衔更加影响这张唱片销量,或者是大部份的音响迷更喜欢收藏普列文EMI版本。不过音响系统在调整正确的情况下,XRCD24【行星组曲】的音响价值将远在普列文版本之上,极力推荐用来挑战自己的音响系统,不过EMI普列文版(老版)我同样高度推荐。
占个位子
最后编辑seestar小乐 最后编辑于 2010-03-15 19:12:53
TOP
4#

楼主喜欢冷,准确的音色吧
TOP
5#

五:HPTAS 超级SACD精选集】SACD
唱片编号:
TELARC
SACD 60011



    自从SONYPHILIPS联合研制出SACDHP就一直不断地探索播好SACD多声道的可能性,同时也得到HP的极大认可。为此还专门推出了SACD超级榜单。自己听的好还不够,为了能展示多声道系统的真正实力,HP决定自己监制一张能展示SACD多声道实力的示范片,当然HP对自己制作的这张唱片极为满意,称之为“耗尽自己全部心力的示范片”。

早在CD时代, HP就一直非常认可TELARC的唱片,进入了SACD时代TELARC公司 SACD唱片更是占据了HP SACD超级榜单的半壁江山,这张SACD唱片示范曲目都是选自SACD超级榜单里的TELARC唱片。由于本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多声道音乐系统,无法验证这张多声道音乐唱片,因此我只能谈对两声道SACD的听感。多声道的音乐系统对我来讲不论财力,精力都是巨大的挑战,也许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实现的梦想。

这张SACD唱片一共有十四段示范曲目,全部选自于TELARC唱片公司的十三张唱片,十三张SACD唱片都是DSD录音。这张SACD唱片不同于上面的四张唱片,除去第一首与第九首难以表现的曲目之外,不论什么音响系统听来都会有不错的效果,当然音响调整正确时会带来更大的音乐性与音响效果的冲击。HP提出“展示这样系统的能力,而且是将收录于自然空间中的声音,不经过放大过程为目标来制作的示范片”为了保持原音的最高传真度,HP决定不将每首曲目的输出标准化,因此每首曲目的音量各不相同。这对于没有遥控器的EAR912前级来讲,极为不方便,听这张唱片要经常起身到前面调整音量,而且电平极低,又加上AYRE C-5XESACD的格式下只有1.0输出。听别的CD唱片时EAR912音量在十点方向左右就OK,听这张SACD时基本上要在十二点到一点左右的位子来调整。不过我不知道HP所讲的电平输出调整所起到的作用,因为我对比原盘SACD唱片(十三张SACD我都有),并没有发现两者的不同,HP也许是指多声道或者本身TELARC唱片公司原盘在转录过程就没有调整电平。

因为只有第一套系统可以播放SACD唱片,因此没有在另外的系统上再去求证。同样是数字唱片,SACD高密度的音质明显要好于CD格式,音质音色也具有高级音响才有的特质,数码的锯齿音几乎不可闻。当音量扭到爆棚时,音质没有遭到任何的扭曲,这是CD唱片所不能到达的领域。我个人还是认为SACD格式是目前所有数字唱片里最佳的音质,包括目前最热门的网络音乐播放格式系统。HP经常拿来视听的是第2(我们在酒馆里)、第3(这是欢乐的季节)【布兰诗歌】的选段、还有第11Berlioz【幻想交响曲】里的断头台进行曲。这两段【布兰诗歌】(编号:TELARC SACD-60575)不是我们常提起的那张TELARC罗伯.肖指挥亚特兰大乐团的版本(编号:TELARC SACD-60056),而是在罗伯.肖版本录音之后,TELARC公司与亚特兰大乐团的又一次合作,指挥换成了兰尼科尔斯,虽然都是亚特兰大乐团与亚特兰大合唱团的演出录音,但这版的【布兰诗歌】动态对比的落差更大,张力十足。舞台的宽度、乐器的层次感与定位极佳。合唱团的表现气势磅礴,低频扎实干净利索,绝不拖泥带水。不过和TELARC 罗伯.肖的SACD版比较,我更加喜欢罗伯.肖的版本,一是舞台比较靠后没有那么前冲,,二是合唱声录制的更加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息,各乐器与每个合唱声部之间更加平衡,旋律也更加连贯平滑,大鼓的低频饱满宽松、而且下潜极低。

11轨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走向绞架】,选自(编号:TELARC SACD-60578)。帕沃.雅尔维指挥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的演绎虽然没有带出柏辽兹饱受浪漫主义爱情所带来的苦难折磨,但却充满了梦幻的激情。注意电平更加低,扭大音量火力全开来感受柏辽兹梦幻而又痛苦的世界。开头的双定音鼓与加了弱音器的小号要能交代清楚,随后的大提琴、低音提琴再到小提琴,音质的差别要一目了然,更要保有真实弦乐的质感。到了末尾主人公幻想着被处以死刑,进行曲在低音提琴与铜管乐器猛烈的伴奏下,乐曲旋律落差极大。在这里SACD展示了它的先天优势,速度快但不毛躁,特别是在动态提升时所有音准交代清清楚楚。如果SACD唱片都有这样的表现该是多么的幸福呀,可惜大部分的SACD唱片都转录的不尽人意。

9轨【罗密欧与朱丽叶】(TELARC SACD-60597)开头的乐段也极为难播,在连续的大鼓猛击之下,很少有系统轻松过关。我引以为傲的音响系统低频段也出现了些问题,每一下击鼓的鼓点细节有些模糊。为了查找是不是录音或转录出了问题,我又在第三套大系统里用CD层播放一遍加以求证,大鼓声的分离度非常好,而且每一下击鼓声远远地在舞台左后方清晰的展现,看来这段超难度的演奏已经超出了我系统的极限,或许也有可能是我的空间在作怪。

透过这五张唱片的仔细鉴赏,相同的曲目又横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到HP的这份榜单,有别于乐迷们喜爱的企鹅唱片推荐,它所要展示的是对最高录音成就的认可。我相信HP推荐的这些唱片,从演绎诠释的角度来讲,相同曲目版本一定还有更好的选择,但从录音美学角度来看,这些唱片应该就是最佳的选择了,剩下的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来还原这些唱片的真相。喜欢音乐又有良好音响设备的音响爱好者,请不要带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份榜单,抵触作品的演奏水准,把你的系统调整正确,当能播好这些唱片再过头听听你所喜爱的唱片,你将有机会在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你所喜爱的那些音乐作品做一次全新的评估。音响爱好者与音乐爱好者应该多多接触,互相学习。我在去年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对音乐的理解特别是对德奥作曲家深有研究,而且通过他与他太太的音乐修养极大的影响着我对音乐的理解,也更进一步对我音响系统的正确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透露一个小秘密,他太太在他们的婚礼上一首【哈里路亚】震惊了教堂里所有参加婚礼的朋友(包括唱诗班),神父当场向她发出邀请,歌声优美极了,真是绕梁三日。这里有一些这位朋友的唱片听后感
http://classical.tongji.net/thread-713817-1-1.html。同时我通过调整正确的音响系统让他从新评估他所喜爱的音乐作品,他听到了很多以前被否定的唱片,原来是那么的富有感染力,音响的正确还原力应该得到音乐爱好的极大重视,还原越准确我们就越有机会对这些伟大的音乐作品做出更加正确理解与判断。
最后编辑seestar小乐 最后编辑于 2010-03-15 19:13:19
TOP
6#

第一次看到小乐兄的房间,是客厅还是独立听音室?
男人要多听音乐,才不会胡思乱想。
TOP
7#

客厅啦,不过一直被我一个人霸着
anfield兄有时间过来玩
TOP
8#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0-3-15 18:59:00 发表
楼主喜欢冷,准确的音色吧



当然有准确的音色又有温暖感会是最佳的
不过我还是会把准确放在第一位
我不排斥温暖感呀
TOP
9#

emi普列文那张是不是停产了
TOP
10#

王兄的力作,要顶啊~~
TOP
11#

哗哗。。强贴。。。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2#

EMI普列文的行星cdc7471602在我这没觉得比EMI鲍尔特cdm7690452的好。
TOP
1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4#

顶顶小乐,有空要来蹭听
TOP
15#

原帖由 神农 于 2010-3-15 21:00:00 发表
emi普列文那张是不是停产了


有没有停产就不是很清楚了
不过市面上倒是一直没有见到新版
TOP
16#

有幸收了其中的HANSON和MEHTA两张头版黑胶。
最后编辑markh 最后编辑于 2010-03-16 07:50:27
欢迎光临高盈电子城三楼琉瑪唱片,一起感受黑胶的魅力。电话:13312884688.
TOP
17#

有品位的好贴,有着刘汉盛榜单的味道,但又有着个人的见地。
很多所谓音乐发烧友强烈的排斥TAS的HP榜单,其实那些演绎都属于大师级别,不过不一定是同曲目中的最佳演绎而已,但是现场感肯定是一流的,对于听不到这些一流乐队的发烧友来说绝对是一个调整好系统后欣赏和发掘乐曲的好媒介。
音响的目的还是高度还原音乐,好的音源非常重要,听不到细节的系统何来还原音乐?
TOP
18#

啥时候拿来俺家 试试
TOP
19#

原帖由 markh 于 2010-3-16 7:47:00 发表
有幸收了其中的HANSON和MEHTA两张头版黑胶。


在流口水!!!
不论哪方面来看已经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了。
TOP
20#

原帖由 likeperfume 于 2010-3-16 10:33:00 发表
啥时候拿来俺家 试试


好呀,啥时候都可以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