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访记之—美国AYRE(艺雅) V-5xe/K-5xe前后级驱动B&W805S [复制链接]

1#

最近,我在论坛认识了王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得知其新购买了美国艺雅的高级前后级V-5xe/K-5xe,而且很巧的是,王先生使用的音箱是805S,这款音箱曾经陪伴了我2年,我使用很多功放驱动过805S,对805S算是比较熟悉的,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f078a90100fccv.html
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f078a90100gzc1.html
李先生正准备升级马兰士SA8001CD机,于是我将马兰士SA7S1带上,给李先生对比一下SA8001。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的机会。一来,可以在我最熟悉的SA7S1与805S前后两件器材不变的情况下,立竿见影地了解美国AYRE功放的声音走向。二来,可以比较一下SA8001与SA7S1之间的不同之处。
在进入听感前,我在网络上查阅了美国AYRE品牌的资料,了解厂商的背景,更有助于我深入理解AYRE功放的声音理念与特点。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Ayre Acoustics lnc.成立于1995年。身兼设计师及掌舵人是Charles Hansen(查理•汉森)先生,早期凭着设计一对Avalon Ascent扬声器因而声名大噪。Charies本身是电子学工程师,及后成立了Ayre,设计了首部产品V-3功率放大器。
Charles Hansen心中「最美」并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最好的线路设计和零件的选用。订价方面,Charles更坚持要以普通用家能负担为目标,比其它天皇名牌出品,明显是以「声音同样好,而售价比较便宜」为其市场策略。
Charles不断研究设计更精良线路,继而推出旗舰功率放大器V-1x,每声道为200W输出。其它新产品有K-5x前级放大器,秉承K-1x的用料及 设计线路,售价更大众化。V-5x功率放大器以取代V-3,功率输出为150W,设计线路更精湛”

我查阅了其在美国的官方定价。K-5xe 前级3500美金
V-5xe 后级4950美金,实际成交价在不到6万人民币一套。

在连接完SA7S1, K-5xe, V-5x,805S后,开声。首先,我感受到的,就是AYRE的优点,因为,实在太过明显。那就是优秀的声场与空气感,轻盈通透的声音。805S的声音,已经没有了英国声的略带厚暖的中低频的味道,变得比丹拿还要丹拿。以至于,我从未听过发出如此具有超高HIFI素质声音的805S。
低频的量感前所未有地少,以至于,我无法感受到低频量的存在。然而,低频的质感却变得出奇的好,在定音鼓的敲响时,可以感受到瞬态比起丹拿的高档书架箱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迅速打击,消散在空气中,余音的振动波振动速度极快,消失的速度之快令我的耳朵感到来不及捕捉。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很小的空间中突发爆炸的强劲瞬态。爆炸后,你看不到硝烟,非常干净。在可以说,这套前后级在速度的表现上,具有顶尖的诠释。但是,追求低频量感的朋友,不适合选择艺雅的这套系统,因为,805S的低频量感感表现,甚至在马兰士合并功放PM11S1之下,更不用说贵丰2100与KRELL的功放了。说得极端些,就是基本感觉不到低频量的存在。适合于不容许低频量感存在,认为低频量感会显得俗气而破坏质感的,喜欢极端干净的低频的朋友。

声场之开阔通透无与伦比。聆听交响,这套前后级驱动805S有相当出色的左右宽度,超出箱子两侧很多的离箱感,当然,这与主人的环境也有关系,音箱两边距离墙壁都在3米以上,长边摆放。背景一尘不染,我绝对不会想到温暖这个词语。在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水晶般清澈透明的声场中,钢琴等乐器以很强的锐度与凝聚度,(仿佛将电视机的对比度调到很高)进行表演,细节全部极其深刻地浮现在水晶无染的背景中。我个人感觉,有些许矫枉过正,过于明亮的特质。
定位非常精确,表现乐器从右至左的敲击给我如同看电影那般清晰无疑的位置展现力,虽然,声音全盘不是浑厚型的,而是展现出骨感般清晰地线条,在既定的,看得到的确定位置上打响,形体非常明确与凝聚。人声与乐器的细节揭示力属于顶级。无论嘴型的清晰度与乐器移动的轨迹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面前。HIFI素质令我觉得叹为观止。

艺雅与同样来自美国的麦景图的厚实温暖,富有重量感的声音表现南辕北辙。如果将麦景图比作施瓦辛格,那么,艺雅更像是007!同样是来自美国,我听过的麦景图MA6800,MA7000,C2200 的声音以强劲的低频,厚润如胆机的中频作为依托,全频段浑厚而粗壮略带温暖,如美国悍马那样庞大而富有肌肉。而这套艺雅的前后级,却如身手矫健的007,看上去西装革履,但一旦爆发,便拥有一击致命的超快速度与超强爆发力,深藏不露的劲道令其完全不同于传统美国器材给人的印象,更像是加速度超快的保时捷跑车,而非麦景图那样的美国悍马。

现场听到的声音极其明亮,几盘参考级人声录音的SACD并没有给我厚润的中频表现,而是感觉过于高的解析与锐度而带来了颗粒感,些许声线平面化而造成的数码味。为什么会听到如此明亮,快速而缺乏低频量感的声音呢?以我的经验,805S是不应该发出如此剑走偏锋,比丹拿还要丹拿的声音的,推好的805S,应该有相当出色的低频量感,而且,应该有平衡,蓬松而耐听的声音,而非致密纤细到极端的声音。我发现了两个地方值得讨论。

第一,        空间处理。玩音响,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空间处理。从这套系统的处理来看,地板全部是木制结构,与天花板形成一软一硬的结构,没有太大问题。但是,805S的左右两边却缺乏足够反射的支撑,由于王先生的房间非常大,左右贯通,805S距离左右墙的距离非常远(见下图),而且,严重不对称,使得能量迅速被庞大的贯通空间所影响,对于全盘的能量感与低频的量感上不太会有正面作用。而且由于王先生的805S呈内凹式摆放,音箱正后方是光面墙壁,我曾经805S的后方也是一面没有处理过的光面墙,结果听感亮而硬,后来,加了厚厚的窗帘,才将高频明显柔化,暗化。B&W8系列音箱,需要一个软调的空间,而非硬调,否则,声音很容易亮,甚至刺耳。

第二,        线材搭配,我在聆听的过程中,越听越怀疑这套系统是否用了银线连接,在询问下,果然如此,前后级的连接采用了范登豪的铜银包覆线。我听过很多款银线,都展现出完全不同与铜线的特征,包括在发烧友SMERT家中聆听时,银线带给我全盘比铜线快速,清瘦,带有些寒冷的空气感与凝聚到令我感到矫枉过正的纤细线条感。而这套系统依然继续着我对银线相同的听感。总结经验,我认为,银线,绝对不能随便使用,听上去,银似乎比铜高贵,心里可能感觉非常好。但是实际上,声音本来就不厚润的系统,一旦加上通常的银线后,会显得更加单薄,低频的量感会被明显消减。优点是得到了迅速的速度与高瞬态,清晰得带有些骨感的音乐线条。如果换做铜线,对于耐听度一定会有提升。实际我聆听下来,这套系统将主人自己的CHESKY参考级CD与我自己携带的原来听感非常厚润有模拟味的马兰士参考级SACD播放得中频比较瘦薄而缺乏模拟味,很大程度上,我认为,银线难逃责任。因为很多银线过于强调解析力,对于解析已经过强的设备,比如AYRE的这套前后级,会起到矫枉过正的反作用。
随后,我们比较了SA8001与SA7S1播放普通CD时的区别,很显然,SA7S1在播放CD时强大的解析与声场优势使得差别显而易闻。但是我仍然收获不小。因为我曾经在朋友家听过SA7001,SA7001播放CD很闷,而SA8001相对SA7001提高有限,而这套系统,因为AYRE前后级的高素质,使得SA8001展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通透度与清晰度,不得不令我对美国AYRE的HIFI素质感到叹服。而且,由于用了SA7S1后,整体过于HIFI显得明亮而不够耐听,换成SA8001后,蒙了些,轮廓模糊了,但是却反而耐听度有所提高,这就使得玩音响的搭配显得格外重要,全部设备不宜都柔和,也不宜都过于明亮,用合理的搭配,运用线材,起到调整设备声音走向的手段,就能够最终达到动听又不失素质的声音了。

其后我聆听了王先生的LP在AYRE前后级下的表现。利用同一张唱片的LP版与CD版,运用前级的两组输入,进行即时切换对比。这是一台一万多元的LP。与SA7S1播放CD相比,优点在于,很大程度上为解析过高的系统带来弥足珍贵的模拟味,音乐一下子柔和了许多,出现了久违的温暖感觉,而且中频显得饱满了。不再因为解析过高而显得有些数码味。缺点在于,背景的通透度与音乐线条刻画得深刻度不如CD来的清晰。

最后,感谢王先生的热情,使我能够学到许多知识,又有新的提高。期待王先生的回访。
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3/2 15:29:21 上传)

2.jpg

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3/2 15:29:21 上传)

3.jpg

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3/2 15:29:21 上传)

4.jpg

2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3/2 15:33:03 上传)

22.jpg

3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3/2 15:33:03 上传)

33.jpg

最后编辑sega88 最后编辑于 2010-03-02 15:33:02
分享 转发
我的HIFI与美女博客:blog.sina.com.cn/athfan
TOP
2#

终于不用在图片中看到楼主的样子了,哈哈!开个玩笑。
TOP
3#

原帖由 天神 于 2010-3-2 16:10:00 发表
终于不用在图片中看到楼主的样子了,哈哈!开个玩笑。

哈哈,理解。
我的HIFI与美女博客:blog.sina.com.cn/athfan
TOP
4#

器材叠在一起,对声音影响很大
TOP
5#

原帖由 zrl86 于 2010-3-2 16:56:00 发表
器材叠在一起,对声音影响很大

能否具体谈谈
最后编辑sega88 最后编辑于 2010-03-02 17:07:34
我的HIFI与美女博客:blog.sina.com.cn/athfa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