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访李先生—美国Magneplanar MG1.6平板音箱聆听记 [复制链接]

查看: 19548|回复: 134
11#

路过……
TOP
12#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0-2-17 18:44:00 发表
按照图上的摆位,很难获得优秀的音场和结像。离后墙太近,音场和全频的顺性,透明度这些这个箱子最大的优点很难发挥。

这对箱的结像跟传统箱子一样,结像偏大和偏高是玩家的问题。我在调整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这些问题。

事实上,在音场的铺展,高低和纵深,结像与真实物体的接近程度这些方面,这对箱比传统箱还要好。

摆位方式也跟传统箱子一样,其他人说的跟传统锥盆箱子完全相反的玩法完全是胡扯。


兄弟的箱子离后墙是什么距离? 我试过很多不同的距离:
我家听音环境——前后墙4.35m,左右5.5m。左边落地玻璃门拉落地双层厚帘,右边是开放性的餐厅。大型3+2布艺软沙发,0.7m x 1.1m 大理石茶几铺羊毛毯,两个箱子之间间距2.2m,地上是块1.8m x 1.1m的后羊毛毯。
不是特别好的听音环境,系统放在长边上。
50cm——中频最厚实,但是高频有些发冲,低频有些浑浊;
100cm——也就是现在的摆位。相对比较平衡;
120cm——声场最好,高频最细腻,但是低频有些虚,中频还过得去;
150cm——声音最没有压力,几乎没感到箱子的存在,和耳机的声音有些像。但是声场过于缩小,各频的质感大大下降,各条线有些紊乱。
玩hifi的乐趣在于—自己快乐!
能和朋友一起分享更是快乐!
TOP
13#

原帖由 audio 于 2010-2-17 21:40:00 发表
大除夕的去打搅人家啊,莫不是年夜饭也一块吃了吧。


兄弟这话有些不合适,呵呵。 大家都是爱玩一族,都是两口之家,没什么打搅不打搅的。本来就是相互体验、交流和学习。
玩hifi的乐趣在于—自己快乐!
能和朋友一起分享更是快乐!
TOP
14#

回复 13# bennylookli 的帖子

静电音箱我也听过,说实话如果功放合适的话,一般来说普通的音箱是没有办法同它相比。但它也有一个大的瓶颈。这个就是本身的结构问题所造成的。静电音箱的驱动是用高压的静电。这个高压是根据输出功率决定的,一般来说电压要达到3500V到5500V,但是高压是要通过升压变压器升压,但是这个升压变压器的制作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一般的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只有几十伏,要把电压升的那么高,变比一般要达到150--200倍,这么高变比的升压变压器实在是难做,基本上来说静电音箱都有两个音频变压器,一个负责高频,一个负责低频。
这个瓶颈这个升压变压器,如果能有高压音频的驱动功放的话,不用通过升压变压器驱动,整个静电音箱的保真度会高一个层次。
TOP
15#

楼上的不要见到平板就以为是静电。Magnepan是电磁平板音箱
逗你玩儿
TOP
16#

原帖由 bennylookli 于 2010-2-17 22:02:00 发表
兄弟的箱子离后墙是什么距离? 我试过很多不同的距离:
我家听音环境——前后墙4.35m,左右5.5m。左边落地玻璃门拉落地双层厚帘,右边是开放性的餐厅。大型3+2布艺软沙发,0.7m x 1.1m 大理石茶几铺羊毛毯,两个箱子之间间距2.2m,地上是块1.8m x 1.1m的后羊毛毯。
不是特别好的听音环境,系统放在长边上。
50cm——中频最厚实,但是高频有些发冲,低频有些浑浊;
100cm——也就是现在的摆位。相对比较平衡;
120cm——声场最好,高频最细腻,但是低频有些虚,中频还过得去;
150cm——声音最没有压力,几乎没感到箱子的存在,和耳机的声音有些像。但是声场过于缩小,各频的质感大大下降,各条线有些紊乱。

背面发声跟正面能量一样,这个箱子最重要的是消除背波的干扰。
1米以内音场是混的,这是背波受后墙反射太严重的原因。虽然你这时能量平衡,但音场混,能量平衡了但解决不了音场,不行。纵深和高低都存在问题。
试试在1.5米-2米之间移动箱子。1.98米可能是个音场最好的距离(按照振膜到后墙的距离算)。
因为是长边摆放,左右两边空间大。可以试试把高音摆在外侧。并调整两箱间距。
箱子可以外凹,平放和内凹三种方式。请试试。
最后编辑ray_ji 最后编辑于 2010-02-17 23:58:06
逗你玩儿
TOP
17#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0-2-17 23:3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bennylookli 于 2010-2-17 22:02:00 发表
兄弟的箱子离后墙是什么距离? 我试过很多不同的距离:
我家听音环境——前后墙4.35m,左右5.5m。左边落地玻璃门拉落地双层厚帘,右边是开放性的餐厅。大型3+2布艺软沙发,0.7m x 1.1m 大理石茶几铺羊毛毯,两个箱子之间间距2.2m,地上是块1.8m x 1.1m的后羊毛毯。


谢谢ray_ji兄!  其实您上述的位置和方法我都尝试过的,几乎所有的方法都试过的。目前在我的环境这样是最平衡的了,就是结像偏高还没解决。

估计和我家的电视放在中间有关系,挡住了部分反射回来的中低频,导致没挡住的上方直接成像了。
玩hifi的乐趣在于—自己快乐!
能和朋友一起分享更是快乐!
TOP
18#

你地板底下不会是空的吧
逗你玩儿
TOP
19#

电视机稍微有影响,但不是根本问题。影响不大。

地板影响非常大。如果底下空虚,就死了。

周边器材档次不够可能也是个原因,这箱子很难推,比DY还难。

也可以试试俯仰。
逗你玩儿
TOP
20#

回复 17# bennylookli 的帖子

哥们儿,有多少人做梦都想让邓丽君站着唱歌呀,你喇叭放出来的人声在1.5M,正好是人站着唱歌的高度.....老兄知足吧!

想要让人趴在地上唱歌可就容易多了,在很多环节上出现失误都可以导致趴着唱.比如电源相位,配线不合适,


找了一篇以前看到的文章,摘了一段,请参考:
假如你肯花一点钱去做好避震和发烧接线(要强调的是:音响组合失真最大的环节就是线材,线材的重要性绝不在器材之下!优质发烧接线的巨大改善能力,就是我迷上研制超级发烧接线的原因和动力!)的话,就可以进入有3D感的中学时代。以效果来说,不但乐器相互之间的分离度有所提升,前后感也开始浮现了。假如您懂得校声或有可靠的专人从旁协助的话,高度感也能够有所提升了(不是升高喇叭的高度)。歌者的口型结像,不再是低、矮、肥的肥婆坐塔式了,而是起码要有一个基本的舞台感。以女高音为例:您会有感女高音站在您面前引吭高歌,而配乐则在较低位置。许多流行曲也能做到上述效果,口型不会太大,离地面位置应最少有五呎高!虽然这是幻像,但却毋须加上太多幻想,是真正可以您的耳朵听出来的,假如再进一步的话,甚至可以有用眼「看」到的感觉,要注意,是「看」,不是猜想。而古典音乐方面,大、中、小提琴组的位置分布变得明确起来,定音鼓也回到音场的后方(这就是由于收敛了过量中低频的纟结果!和铜管一起在较后的地方出现,但很奇怪,木管在这阶段许多时就有凹陷感,音场的中间位置也许会有空洞的感觉,各种乐器在发声时就从音场中出现,吹奏完就消失了。
静电 丝带 平板 号角 一个都不能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