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继续折腾SME FIII蛇仔唱臂 [复制链接]

查看: 30009|回复: 142
11#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09-12-28 13:32:00 发表
松大,唱臂的轴承是看不到的,不过以松大灵敏的耳朵应该是可以听得出来的,如果你玩过的唱臂够多的话。
唱臂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唱头更好地工作,因此越高级的唱臂就越没有自己的声音,而且是越灵活越好,一般高档的唱臂上都极少用什么阻尼油的。也有一些单点轴承的唱臂因为轴承设计上的缺陷,声音发飘,因此用上一些阻尼油使唱臂声音稳一些,但我认为这只是用一个错误去纠正另一个错误的做法,实不足取。

有一定道理,谢谢赐教!欢迎有时间来现场指导。

不过对这个“唱臂锚”(阻尼硅胶油合系统)的作用个人仍有保留意见,是优点大于缺点?还是缺点大于优点?我调整过程中的体会也不能完全说明这些问题,还要慢慢去继续折腾。但是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我会带着老兄指出的观点去“考查”它。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

原帖由 yabill 于 2009-12-28 14:14:00 发表
进来顶一吓,标题的SMR修改正为SME下好点.

谢谢提醒!打错了,已经更正。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9-12-28 15:16:00 发表
哇噻!松大的图片如此突飞猛进之靓丽,鸟枪换炮了?

谢谢鼓励!还是原来的破相机,只是用了三脚架……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09-12-28 14:32:00 发表
设计得好的臂用阻尼油当然是缺点大于优点,放阻尼油的臂都带有点音染,也就是说不够真实。
当然了,对这支SME来说,阻尼油可能是优点大于缺点吧,我听过某牌子的单点臂,没有阻尼油或阻尼油放少了还不能听呢。

阻尼硅胶油合系统是:“唱臂锚”插入“阻尼硅胶油合”中,作用目的正是降低(吸收)唱臂各种情况引起的“谐振”及其干扰,减少音染。

这只唱臂“有点音染”的原因是:原来这只蛇仔唱臂“插接口部分刚性不足”,不能使唱头保持“平稳”工作状态,存在【相对】较大谐振及其干扰,造成音染。

个人认为:
        (一)音染与“阻尼硅胶油合系统”没有直接关系,与唱臂“能否使唱头保持平稳的工作状态,能否使各类谐振干扰控制到最小”存在直接关系。
        (二)唱臂的各类谐振干扰是无法根除的,是必然存在的。我们的目标只是把这些“各种各样”的谐振干扰控制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以下,当然是越小越好。(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将这些谐振频率控制到几~十几Hz的次音频以下,或几十KHz以上的超音频之外,也是相对较好的“无奈”选择)

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9-12-28 21:04:19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5#

上面提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将这些谐振频率控制到几~十几Hz的次音频以下,或几十KHz以上的超音频之外,也是相对较好的“无奈”选择”,但是仍然需要“控制它们的谐振能量幅度”。例如足够轻的唱臂,它的谐振频率不管在什么频率段,谐振能量都会相对比较小。这应该是“唱臂质量越轻、刚性越高越好”的理由之一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6#

又长见识了,何谈冒昧?好久没有看到蒋兄上来了,欢迎都来不及呢。

事物总是相对的,就说“唱臂质量越轻、刚性越高越好”吧,它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结合体,关键是怎样去理解它平衡它们的关系。

在试验和制作过程中,少不了有走“极端”的现象,唱臂的了解不多,扬声器振盆也是实用“质量越轻、刚性越高越好”的,就有走“质量越轻越好”风格的(高灵敏度老单元),也有走“刚性越高越好”风格的(低灵敏度厚振盆),其实“平衡关系”就成了两种不同风格争论的焦点。

还请大家继续,谢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

例如:扬声器采用陶瓷振盆(振膜)、甚至钻石振盆(振膜)材料,就是期望平衡“质量越轻、刚性越高越好”这个关系的尝试,事实证明效果确实不错……

陶瓷唱臂应该也是期望平衡“质量越轻、刚性越高越好”这个关系的尝试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8#

原帖由 KCC123 于 2009-12-29 21:39:00 发表
這也要看SME 3所配搭的唱頭而定, 不能以一蓋全.

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9#

原帖由 造韵 于 2009-12-29 21:23:00 发表
虽没有玩到黑胶,但老兄的贴子技术含量都很高,顶了!!

兄弟过奖了!仅仅抛砖引玉而已,不过还是谢谢鼓励!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0#

比喻很形象!顶顶!!

如果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唱臂,所谓的“阻尼”应该不知不觉的“分解”到材料、结构的巧妙设计搭配应用之中,将各类谐振“化整为零”地阻尼消化掉,因此就不需要独立的阻尼系统。

前面蒋兄提到的GRAHAM陶瓷唱臂管的“内部还有一层壁厚1MM左右的塑胶管”,它就起到了“阻尼”消化谐振的作用。

“化整为零”的阻尼消化各类谐振应该是一个更高的境界,“集中处理”也是一种方法,只是集中处理弄不好就会出问题,而且问题还比较突出。因为各类谐振总是存在的,是需要处理的。处理好了,不等于没有处理,更不等于它不存在。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