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盲听不同电源线的结果 [复制链接]

查看: 61968|回复: 248
161#

"引用:
原帖由 无胆匪类 于 2009-12-28 23:18:00 发表
所有的线材,无论喇叭线,信号线,电源线,都是与原有的系统形成一个互补的作用,也就是说对原有系统的一个微调,但所有的线材都有好明显的声音走向,不是随便拿一条高价线就能与原有系统形成互补的,所以买线材就要试听,试听......  

  这位大侠说的好无力啊。要是你说不是随便一条高价线都能和随机线比,那你能证明这高价钱质量比随机线好吗? 问题是:电源线是干嘛的? 不就是提供更高质量的电流吗? 那么如果一条高价线提供的电流质量连随机线都比不上,那必定是一条骗人的线了。
  又如果电源线的搭配如你说的这般重要,那么随便一条高价线也应该很容易能听出和随机线之间的区别才对,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一条和你的体统“不搭配”的电源线啊。随机线就不用说了,绝大部分不过是工厂的量产货色,只有粗细之分,没有可以搭配过的。(我没有说所有的产品有没有搭配电源线哦)"
我这样说,因为我有换电源线的经历,比方说,银彩电源线,大名鼎鼎吧,但用在原本分折力比较高的地方,可能还比不上原跟机线呢,这与高价和低价无直接的关系的
因为爱乐,所以发烧
TOP
162#

原帖由 SMERT 于 2009-12-29 14:57:00 发表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09-12-29 13:14:00 发表
你只要直接从入户配电箱拉一路4平方的BVR的电源线接入你功放的牛上,就知道那些贵价插座除了方便接线使用外,不管镀金、镀铑,还是冰川冷冻,全无用处。
看看你功放的电源母座到牛之间的线是啥样的吧!还有那保险管的过流能力吧!你在前端用上超导电源线和插座,还不是要过后面的独木桥。



smert兄也是资深大烧友了,我也相信你的体验是真实的,因为我也曾经有过同感,但盲听带给你的震撼要远比你升级线材带来的快感要厉害得多。
最后编辑王蕴琦 最后编辑于 2009-12-29 17:06:44
TOP
163#

器材线材本无好坏,全在搭配

有这个时间不妨多多享受音乐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9-12-29 16:03:11
TOP
164#

原帖由 SMERT 于 2009-12-29 14:57:00 发表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09-12-29 13:14:00 发表
你只要直接从入户配电箱拉一路4平方的BVR的电源线接入你功放的牛上,就知道那些贵价插座除了方便接线使用外,不管镀金、镀铑,还是冰川冷冻,全无用处。
看看你功放的电源母座到牛之间的线是啥样的吧!还有那保险管的过流能力吧!你在前端用上超导电源线和插座,还不是要过后面的独木桥。



既然线材不同声音就不同,你应该准备好几条棒才好,比如99金的、银的、铜镀金银的、镀铑的、冷冻的、超导的、拿米的、神舟九号的……。那你就拥有好多套声色各异的器材啦!
TOP
165#

其实我觉得,盲听的境界象我这种听法还算小儿科,如果耳朵够班,我想能辨别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品牌的高档线材,那才是千锤百炼的金耳朵,能同场轻松辨别什么是超时空、什么是VDH、什么是银彩、什么是天仙配。。。那绝对是高烧友,盲听也是一种玩法,能玩好玩转也是功夫。但盲听确实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否则仗还没打了却自乱阵脚,象我这样的实验我也承认在听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心理是有些隐隐不安的(很怕讲错),可能是潜意识的作用,有时候脑子里甚至已经出现(好象是好线又好象是差线)的模糊概念了而不是肯定和坚决,这时候的答案可能就有猜测的成分了。盲听这种听法真的很考验人,在这种环境下,两线的距离好象一下拉近了,差别好微小,但明听的时候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TOP
166#

SMERT兄的回帖深得我心!握手!
不过我的感觉,音源上并非保险丝越大越好,我用15A的在CD机上,结果声音有点粗,并不好听。还请SMERT兄指教。
TOP
167#

唉,有时间在这儿大把码字,不会去听音乐啊?我常在想一个悖论,就是168越火说明真正的发烧友越少。

如果觉得电源线无用呢,就用随机线,多省事啊;觉得有用呢,费点钱而已,只要不是贪污来的,谁也拦不住。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168#

原帖由 空手 于 2009-12-29 17:53:00 发表
唉,有时间在这儿大把码字,不会去听音乐啊?我常在想一个悖论,就是168越火说明真正的发烧友越少。

如果觉得电源线无用呢,就用随机线,多省事啊;觉得有用呢,费点钱而已,只要不是贪污来的,谁也拦不住。


说心理话,发烧友能真正静下心来听音乐的应该为数不多,因为包括我自己一直在无休止的升级线材、接插件等,听碟片基本上等于是在听音效,一会儿觉得这里低频没有弹性了,一会儿觉得高音毛刺了,一会儿觉得歌者口型大了,这种心理好象是无法克制、挥之不去的,自然而然的会想到那上面去的,你说奇怪不奇怪,一般一张碟都不可能从头听到尾,大都是选其中一二首左右自己觉得音效好的或听的顺耳的听一下就换碟了,因为碟片也买了一大堆(发烧友不可能不发烧碟片的),如果定下心来要一张张从头到尾全部听完,那要听到猴年马月啊?不是浪费发烧友宝贵的发烧时间吗?
TOP
169#

   发烧也是一个过程,从爱音乐到爱器材,再从好器材上更爱音乐,这个本无矛盾。分享就是真正发烧友成长的一个过程,心里觉得很多人可能一直被某种利益的潜规则误导,而不敢开口提出一个疑问,这也不是一个发烧友应该独善其身的做法吧?  
  确实钱花的自己高兴就是值得了,只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需要更客观的意见的。排除盲听,就无法客观,虽然音乐本身是非常主观的东西。
TOP
170#

原帖由 王蕴琦 于 2009-12-29 18:07:00 发表
说心理话,发烧友能真正静下心来听音乐的应该为数不多,因为包括我自己一直在无休止的升级线材、接插件等,听碟片基本上等于是在听音效,一会儿觉得这里低频没有弹性了,一会儿觉得高音毛刺了,一会儿觉得歌者口型大了,这种心理好象是无法克制、挥之不去的,自然而然的会想到那上面去的,你说奇怪不奇怪,一般一张碟都不可能从头听到尾,大都是选其中一二首左右自己觉得音效好的或听的顺耳的听一下就换碟了,因为碟片也买了一大堆(发烧友不可能不发烧碟片的),如果定下心来要一张张从头到尾全部听完,那要听到猴年马月啊?不是浪费发烧友宝贵的发烧时间吗?  


同感啊同感,握个手!

兄道出了发烧友的真正问题,听音乐老是听三句半,这张碟某一秒钟鼓声下沉了,那张碟某一句唱得厚了,用这种方法调音,最终声音越来越鸡零狗碎,平衡感越来越差……然后只能换器材,还说很有乐趣,哈哈~~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