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安夜的音乐随想 [复制链接]

1#
“当我们得到一件心中的‘极品’之后,就应该‘倦’了么?易经告诉偶们:是的。乾卦的上九说:亢龙有悔。凡是一件事情走到顶峰的时候,就开始‘悔’了,所谓的物极必反。  所有事情8要做‘满’,缺憾和空白有时候并不是坏事情。”
——以上摘自Jahal兄的文章《激情之后是一点倦吗》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71908.aspx

由此怀念以前下载APE的时代:为了克劳斯的《指环》,折腾近一个礼拜;断点续传、定点链接,BT、比特精灵、迅雷、快车……各种下载工具都玩个遍;在各大音乐论坛巡游,寻觅新的资源,乐此不疲。
除此以外另一乐趣就是淘碟。
还算走运,赶上了上海YLJ市场的最后一班车,虽已日薄西山,但也有些收获。每当周末流连于大自鸣钟、新闸路、西宫甚至中图,不亚于达芬奇考察原始森林——因为不知结果,所以有盼头。

回顾几年的淘碟生涯(买YLJ之前都不算淘)鸡肋较多,学费更没少交。是否与珍品失之交臂,还不好说——音乐全凭个人好恶,就像现在依旧不喜欢室内乐一样。
那年月是淘片下载乐无边。

如今电脑里幸存的音乐仅是补遗,但基本“束之高阁”——《鲍里斯-格东诺夫》、《安魂弥撒曲》、《哈罗德在意大利》……几个月听不满一遍。
随着大自鸣钟拆迁、新闸路的没落、西宫被河蟹,淘片场所已寥若晨星。加之逐渐追求音效、品相乃至CD说明书,导致我厌倦埋首于鱼龙混杂的YLJ堆中,怎么省事怎么来,价格自然与三年前不能同日而语。说实话,日版碟是不错——做工精细,录音大多都还可以。
因此唱片架告急,不得不考虑在书橱里添个夹层。翻看帐本,近两年CD的购买量成比数增长。电脑里的音乐也不断减少——终有一天会变“空”。

心也空了——但不是超脱淡定,若能如此,连音响唱片都可以抛弃了,因为那些都是音乐的“皮囊”。
我做不到,应该说是放不下,接踵而来的就是烦恼。
每晚七点半开始听音乐,直到十点半。三小时的内容,总让我难以抉择。唱片架、帐本、购片指南,这是做出决定催化剂。现在听得最多是布鲁克纳和马勒,前者是由内及外,后者是由外及内。孤灯清茶,伴着我在宇宙、本我、现实、迷幻中颠倒徘徊……
现在最大的问题:听音乐不投入。我很少正襟危坐,在沙发上或倚或躺,有时看书读报、有时就跑网上扯淡,可怜的布鲁克纳又沦为背景音乐。

淘片、下载、网购、砍价……我们享受的就是这些。
那在此之后呢?
子曰: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PSP:难得一口气写这么多,貌似虎头蛇尾,或许是蛇头蛇尾吧。
如同“女人的衣橱总少一件”,我现在对CD的渴求依然强烈。今天是平安夜,下班后逛逛书城,给自己踅摸点礼物……
人生如水斗,杯具洗具并存。

——写在2009年平安夜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2/26 0:38:5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好文笔,比收到一张发烧碟强多;了,赞!
TOP
3#

淘片、下载、网购、砍价……我们享受的就是这些。

公子写的,于我心有戚戚焉
明年打算花一年时间,把旧碟和淘到的还未细听的都细品一遍,买新碟暂缓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音乐要重新回到首要位置
——能否做到,我还不能肯定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4#

有人执着首本孤本,有人坚持新本无差
有人执迷黑胶模拟,有人说数码无敌
有人认为大师已死,有人坚信古乐复活
有人享受购买过程,有人吹嘘现场经历
有人道唱片越多离音乐越远,有人云版本越多离音乐越近
有人看唱片封面多于听唱片内容,有人听D版下载照样不误

这个疯狂的世界,仅有的那么一点乐趣,自己懂得享受就好
最后编辑scfan 最后编辑于 2009-12-25 11:24:28
TOP
5#

勃拉姆斯风格的文章...
平安夜偶拉了几个没伴的老同学去CS,打得血脉喷张、精神恍惚。半夜又跑去吃了份砂煲田螺,还是大份的。摸黑回来看了一下索罗斯讲投资,浑浑噩噩就睡着了。
早上起来回想,这平安夜还挺“充实”的...
TOP
6#

原帖由 莱纳 于 2009-12-25 11:24:00 发表
勃拉姆斯风格的文章...
平安夜偶拉了几个没伴的老同学去CS,打得血脉喷张、精神恍惚。半夜又跑去吃了份砂煲田螺,还是大份的。摸黑回来看了一下索罗斯讲投资,浑浑噩噩就睡着了。
早上起来回想,这平安夜还挺“充实”的...

多潇洒~~~~昨天演唱会没看成,也没买着片子。
TOP
7#

江月兄:我也正有此意,有些音乐听多了就能品出味儿了,但也有听烂了都没感觉的。
扭屁股兄:总结得精辟,但我还没找到那个乐趣的G点,哈哈哈……
TOP
8#

回复 7# 若飞公子 的帖子

越品越有味的留下,听烂的出掉,再买新的,哈哈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9#

呵呵,公子圣诞抒怀。人生嘛就是找点乐子消磨时间而已。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10#

Compact Disc compacts time!
CD is a time container,but the music contained is timeless!!
唯乐
TOP
11#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9-12-25 11:23:00 发表
淘片、下载、网购、砍价……我们享受的就是这些。

公子写的,于我心有戚戚焉
明年打算花一年时间,把旧碟和淘到的还未细听的都细品一遍,买新碟暂缓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音乐要重新回到首要位置
——能否做到,我还不能肯定

也是心有同感。
只要老兄还上168就肯定做不到,呵呵;还有其他乐友的刺激,说某张唱片如何如何,并拉你入伙一起欣赏之,结果就是。。。。。。
TOP
12#

让大家心里都咯噔了一下,这文章没白写,哈哈哈……
TOP
13#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09-12-25 15:39:00 发表
让大家心里都咯噔了一下,这文章没白写,哈哈哈……

错,俺咯噔了两下,。。。。。。
TOP
14#

打嗝啊...
TOP
15#

好文,顶!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16#

哪里哪里,随便乱弹琴而已。
TOP
17#

论坛就缺若飞兄和写亢龙有悔那位W兄的反思精神。只有反思才能进步,对音乐的领悟才不会停留在表情的绚丽,而不关注情感的内敛和宣泄。
TOP
18#

我的圣诞礼物明天到
TOP
19#

跟着前文的思绪走——
大概是在五六年前,那时刚听古典不久。因受唱片推荐的蛊惑(菜鸟的必经之路),面对着市百一店唱片架上姆拉文斯基《老柴第四~六交响曲》垂涎三尺,暗下决心等以后赚了钱,一定要买下!为此还郑重其事地写在购片账本的扉页……
不久买着盗版果然很好,而后再听卡拉扬、富特、克莱姆佩勒、塞尔、索尔蒂及不知名的演绎。转了一圈,仍然钟情于姆氏那版。
时过境迁,手中的CD进进出出几轮,对于这套CD的感情变得微妙。纵然LY的淘宝店里赫然在列,网上也屡有乐友抛售二手——但始终挑不起我的欲望。因为我只认可其中的“第四”,而“第五”及不上老姆的晚年现场版,“第六”压根就没怎么喜欢。
后来偶然觅得桑德林与德累斯顿乐团的东京现场,那气势直追先贤——猛然想起,老姆的单声道版中第四就是由他指挥的。于是桑德林成了姆拉文斯基的备胎。

前两年得知,此套被“大禾花”收编——因业内基本对大禾花持观望态度,如此继续作罢。便一心一意等待在YLJ中,出现此版“第四”的单曲。
这一等就两年多,看来是没啥希望。
——这与Jahal兄等待那版《马六》何其相似?
真的到手又如何?是否也会像Jahal兄说的那样?空了一般?

饱暖思淫欲,五音使人聋。有时就喜欢“作”,就是没事找事,无病呻吟。为张CD扯出这么废话,发这么多感慨。岂是一个“痴”字了得?
此刻在听刚买的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伦敦交响的柴四,第三乐章依稀有姆氏的影子,末乐章则显得气喘吁吁。只因封底没有标注分轨时间,否则就冲这九分多钟的末乐章,我一定不会买……
最后编辑若飞公子 最后编辑于 2009-12-27 22:08:03
TOP
20#

原帖由 jxph008634 于 2009-12-25 22:24:00 发表
论坛就缺若飞兄和写亢龙有悔那位W兄的反思精神。只有反思才能进步,对音乐的领悟才不会停留在表情的绚丽,而不关注情感的内敛和宣泄。
反思谈不上,关键听音乐不能把自己搞"怪"掉,有感于不少人听的音乐时间越长越是会使自己"发怪",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