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前文的思绪走——
大概是在五六年前,那时刚听古典不久。因受唱片推荐的蛊惑(菜鸟的必经之路),面对着市百一店唱片架上姆拉文斯基《老柴第四~六交响曲》垂涎三尺,暗下决心等以后赚了钱,一定要买下!为此还郑重其事地写在购片账本的扉页……
不久买着盗版果然很好,而后再听卡拉扬、富特、克莱姆佩勒、塞尔、索尔蒂及不知名的演绎。转了一圈,仍然钟情于姆氏那版。
时过境迁,手中的CD进进出出几轮,对于这套CD的感情变得微妙。纵然LY的淘宝店里赫然在列,网上也屡有乐友抛售二手——但始终挑不起我的欲望。因为我只认可其中的“第四”,而“第五”及不上老姆的晚年现场版,“第六”压根就没怎么喜欢。
后来偶然觅得桑德林与德累斯顿乐团的东京现场,那气势直追先贤——猛然想起,老姆的单声道版中第四就是由他指挥的。于是桑德林成了姆拉文斯基的备胎。
前两年得知,此套被“大禾花”收编——因业内基本对大禾花持观望态度,如此继续作罢。便一心一意等待在YLJ中,出现此版“第四”的单曲。
这一等就两年多,看来是没啥希望。
——这与Jahal兄等待那版《马六》何其相似?
真的到手又如何?是否也会像Jahal兄说的那样?空了一般?
饱暖思淫欲,五音使人聋。有时就喜欢“作”,就是没事找事,无病呻吟。为张CD扯出这么废话,发这么多感慨。岂是一个“痴”字了得?
此刻在听刚买的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伦敦交响的柴四,第三乐章依稀有姆氏的影子,末乐章则显得气喘吁吁。只因封底没有标注分轨时间,否则就冲这九分多钟的末乐章,我一定不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