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在场的一位同时使用m3和m801s3的软件大烧的感受,我觉得很老道,也很到位,言简意赅。
很荣幸参加了CODA与马克的试听活动,其实这算不上是PK,大家都没有PK的意思,都是M3喇叭用家,混混是CODA机主,大风是20。5机主,我是胆机拥趸,对晶体机算是个旁听者。
试听的顺序是1、CODA33;2、20。5;3、CODA15;4、再听CODA33。每件器材听20分钟左右,前端器材及线材如混混所列。
试听软件1、交响乐:罗西尼序曲,2、人声加乐队:伶歌3、提琴:PAGNINI FOR TWO。4、钢琴:KISSIN
总体感觉三套后级的声音风格比较接近,都属于稳重大气型的,细节上各有特点:
1、高频:听提琴CODA细腻委婉,20。5略为直接硬朗。同为CODE,33提琴更精细15更厚润。
2、中频:CODA乐器质感绵密比较偏向木质感,马克爽郎比较偏向金属感。差别很小,没有高频和低频明显。
3、低频:20。5更沉潜有冲击力力,CODA相较略为斯文淡定。
4、动态与冲击力:马克更强横拒侵略性,CODA相较斯文中透着稳重。
5、速度感:二者相当,与现在很多强调HIFI性的新机器比较都不算很快,但够用了,听古典乐正好
6、解析力:二者都很好,相差不多。
以上纯属个人听感,受个人好恶及听音口味影响,外加各个功放试听时间均比较短,严格说热机的时间都不够,效果可能会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