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听谭工参考1号监听版音箱(第4页上听感) [复制链接]

查看: 14809|回复: 47
31#

不知道和杰作S15哪个好些呢,样子还是喜欢S15
TOP
32#

回复 28# joinly 的帖子

早已量产啦
TOP
33#

什么时候出听感啊?监听版跟音乐版主要差在哪里?差一倍的价格啊
TOP
34#

看来KEN版非得要反复研究、试听、比较10来天才有听感报告,严谨啊!哈哈。
TOP
35#

已定货监听版,等下文
TOP
36#

    可能由于谭工一直从事的是专业音响的领域,这对监听一号果然是监听的风格,首先是大动态、低失真。我听音的习惯是音量一定要够大,这对低音只有5寸的小音箱灵敏度较低,但当我把用了15年的国产老功放开到才11点音量时,它竟然把我28平方的“试音厅”空间撑的满满的,而且声音开放无压缩,没有听到有失真的杂音,这是让我最惊喜之处!本来开始一直都是用人声测试,为试其极限,找来《白头佬》《鼓诗》《冰封地狱》等低频强劲的碟,竟然同样过关,特别是“鼓诗”竟让我听到鼓皮的声音,在这种小音箱中,我只在AE1、SOLO上听过同样效果。其次是分析力高,音像清晰。听《静听精彩13首》时,许美静的声音聚焦在2音箱的后面,泛音、齿音细节丰富,听小提琴时也有较强能量感,换气擦弦清晰可见,两端延伸足够,给人巨细无遗的感觉。最后是平衡真实、完成度高。这对监听1号在除超低外的整个频段没有听到明显的峰和谷,声音随着音源的改变而改变,朴实自然,线条感跟强,听《蔡琴老歌》和《一水隔天涯》时人声饱满顺畅,富有韵味。听《TUTTI》中的第6段钢琴和三盲鼠的钢琴时感觉琴声有很强颗粒感。
    但同时,这也是一对缺点明显的音箱。首先是所有小音箱避免不不了的问题,就是低频的能量感与从容感,听惯大音箱的我对这种小音箱的有限低频有点不习惯。其次是声音不够柔和耐听,但监听的风格就应该是这样直白,这是风格问题。最后是灵敏度低,对功放推动力要求高,感觉我的老功放还不能完全发挥它的潜力。
    总的来说,这是一对值得推荐的国产音箱,特别适合有一定发烧经验和水平的烧友。
TOP
37#

原帖由 SMERT 于 2009-12-4 11:14:00 发表
那对12寸低音+号角的是什么箱子?

好像叫“谭工2号”。
原帖由 FHM 于 2009-12-2 16:32:00 发表
那最后面像柜台样子的对箱,效果如何?

那是客人叮做的,还没有最后完成。
原帖由 clk 于 2009-12-2 18:13:00 发表
MJ的唱片好熟悉。。。。
应该是聚会播放哪张吧?

正是!
原帖由 热的咖啡 于 2009-12-2 19:55:00 发表
呵呵!这对木脚架不错,很有特色,建议永久保留!

肯定保留,用来放人!
原帖由 吹水杨 于 2009-12-4 22:32:00 发表
哈哈--KEN版去谭工道都唔叫埋小弟架?顶KEN版----顶谭工--

同在佛山,机会多得是!
TOP
38#

原帖由 joinly 于 2009-12-5 15:56:00 发表
什么时候出听感啊?监听版跟音乐版主要差在哪里?差一倍的价格啊

我在谭工试音室首先试听的是音乐版,已是相当惊喜,再听监听版时,发现山外有山。
两者声音的区别没有价钱的区别那么大,音乐版较监听版要柔和耐听,但动态有点压缩,且高音可以调节,较适合初烧友和口水歌烧友。
TOP
39#

原帖由 KEN 于 2009-12-7 21:25:00 发表
    可能由于谭工一直从事的是专业音响的领域,这对监听一号果然是监听的风格,首先是大动态、低失真。我听音的习惯是音量一定要够大,这对低音只有5寸的小音箱灵敏度较低,但当我把用了15年的国产老功放开到才11点音量时,它竟然把我28平方的“试音厅”空间撑的满满的,而且声音开放无压缩,没有听到有失真的杂音,这是让我最惊喜之处!本来开始一直都是用人声测试,为试其极限,找来《白头佬》《鼓诗》《冰封地狱》等


KEN版给的评价很高啊。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40#

原帖由 KEN 于 2009-12-7 21:42:00 发表
原帖由 joinly 于 2009-12-5 15:56:00 发表
什么时候出听感啊?监听版跟音乐版主要差在哪里?差一倍的价格啊

我在谭工试音室首先试听的是音乐版,已是相当惊喜,再听监听版时,发现山外有山。
两者声音的区别没有价钱的区别那么大,音乐版较监听版要柔和耐听,但动态有点压缩,且高音可以调节,较适合初烧友和口水歌烧友。

辛苦,必须要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