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产胆机,其实我们一定要抱着宽容的态度,毕竟他只卖进口胆机1/5到1/10的价格,胆机由于没办法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有大半工序需要人力来完成,而欧洲的劳动力价格是我们的15-20倍,所以贵是自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胆机做不出好东西,或者只能做低端产品,其实关于国产胆机的变压器,在下也请教过很多胆机制作的老工程师,他们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国产的胆机并不是差在饶制的工艺水平上,变压器的饶制工艺其实早在50年代世界各国都很成熟,并无明显区别,相反,仅仅从维修故障率的质量上讲,还比进口产品略好,我朋友吴先生从新加坡买了台英国AUDIOU NOTE的胆机,半年里变压器烧毁了2次,厂家虽然给予了免费跟换,但对于这个品牌来说,在没有人为损坏因素的前提下,是完全不因该的。
音响产品毕竟不是一般家用电器,不坏只是质量标准,而非好声的标准,那为什么在声音表现上和进口胆机有一定的差距呢,那是因为在材料上,也就是用料太扣,包括矽钢片的厚度,铜线的纯度,这个牵涉到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国内尚没有专门为HIFI产品研发,设计,制作原材料的企业。冶金企业也不是专门为你hifi厂家冶炼铜材的。毕竟在发展中国家,hifi产业不是必须的。还有一个原因:假设某台推挽设计的胆机的功率是30瓦,理论上电源变压器的容量需要做到150瓦就够了,但那只是理论计算的结果,并非出好声音的标准,如果要出好声,可能需要做到300瓦才行,而这样的话,成本将大大提升,碍于售价,厂家只能妥协,所以国产胆机的在原料的使用原则上都是刚刚够用就ok 了。
对于国产厂家来说,如果他的产品卖到2万以上的价格,势必销路会大大不好,这个问题很复杂,牵涉到品牌效应,而品牌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广告宣传上花重金去打造,就目前而言,不要说HIFi产业,就是其他生活必须产品,国内厂家都没有形成品牌意识,仅仅是一味的打价格战,其实很多进口hifi产品无论从设计,工艺,声音并不比国产的好太多,而售价确是我们的5倍乃至10倍以上,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品牌效应,如果大家不信的,把某进口的胆机换上国产胆机的外壳,我敢保证,在加上了有色眼镜以后,大多数发烧友都会觉得,声音也不怎么样么,品牌的价值在营销学上会形成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相信很多烧友会有不同意见,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