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巴赫PK莫扎特!! [复制链接]

查看: 36057|回复: 199
111#

610兄,久违了,呵呵,我知道小莫是您的最爱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12#

回复 111# 江月 的帖子

江月兄,很久不见,甚念。

现在还听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吗?
却话巴山夜雨时
TOP
113#

此贴一日狂奔10几页,实在是一大奇观,稍后我回复大家。
衷心感谢各位参与。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4#

原帖由 610 于 2009-9-5 10:41:00 发表
江月兄,很久不见,甚念。

现在还听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吗?


是啊,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我正准备深入了解,莫非老兄也有心得了?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15#

莫扎特总是把人性的弱点揭露的体无完肤、让你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后,再友好地收场。让你知道你是错的,让你心服口服,再给你改邪归正的机会。。。
TOP
116#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9-4 22:01:00 发表
我个人以为,乐圣的乐思是极“简”的,于是他就把力量引入音乐,作这方面的开山祖师——我们知道,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能写出动听乐曲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乐圣在这一路发展,确实也没大意思,而且,有莫扎特在前面横着,他再怎么着也比不过莫扎特啊。于是,乐圣开创出音乐的新路向,并受到乐俗两界的顶礼膜败。但我想我是不会喜欢这种音乐的,乐圣之乐永远是主题先行,不像莫扎特的音乐是直接从内心汩汩流出来的;自然生发出来的


对乐圣之乐永远是主题先行的说法,我不赞同。我们也许被那几部“主题性”的名曲框住了,但这不过是课本里的定义,贝多芬的音乐更多的还是发自内心的个性化表白,或是兴之所至的产物,虽然他不象小莫和舒伯特,水龙头可以随时开关,贝多芬在这方面还是“笨拙”一点,作品要不断修改,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许多充满灵性和个人气质(甚至体臭)的可爱的作品的诞生。这段时间我常听他的钢奏和弦乐四重奏,那里面有着多么鲜活的音乐啊,比如,第九、十奏鸣曲,它们紧跟着“主题化”的悲怆奏鸣曲而来,却完全是贝多芬心境另一面的写照,每每让我听得心旷神怡,还有十三、十六、十八至二十、廿四廿五,等等,莫不如此,我还记得廿五钢奏的慢板乐章,是那么的宁静和深情,这和任何主题都无关,可以说是贝多芬最至情至性的表白。且不说还有芬芳四溢的小提琴奏鸣曲等等许多室内乐、协奏曲和小品了,这些作品还是占了大部分的。贝多芬给世人留下的高大崇高的概念,实在是人们为某种需要和目的强加的光环而已,就连“乐圣”这顶帽子也是如此。
还是那句话,伟大的人物各有独到之处,他们的确不具可比性,我们因生活在离他们不远的时代而得以享受到丰富的遗产,如何领受就各取所需吧。
最后编辑江月 最后编辑于 2009-09-05 16:19:36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17#

回复 116# 江月 的帖子

江月兄这段所言甚是,我对乐圣有偏见,但我每每想听音乐时,总是选不到乐圣,前几天很想把弦乐四重奏好好听一下,但还是没听下去,中途作罢。乐圣的音乐俺消受不了,——没缘。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18#

呵呵,任何人都有“偏见”,也无甚不好,好东西太多了,如果没有偏见,就怕俺们消受不来。
我想说的是贝多芬的确被政治化太多了,其实他的很多音乐还是蛮可爱的,不听那几部三五九皇帝就是了。虽然他在数量上搞不过小莫,总体质量还是不分高下的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19#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9-5 9:09:00 发表
不要将各位大师比来比去的,这毫无意义,他们又不是你的手指头能分出谁长谁短——谁的管弦乐最佳?这是一个十足的假问题。我在其他场合说的如何如何,都不过是表达一种情绪,不是真要排出个123来。每位大师都是独特的,我们最好只探讨单个的乐曲,说这曲子如何如何,这是真的对聆听有意义的。那些乐史留名的,一定是在某方面有突破的或给人类不同凡响的声音的,否则他们的名留不下。给作曲家排位是爱乐者所能发明的最无聊的游戏

神明兄的鉴别标准和我差不多,但鉴别手段略有差异。神明兄事先就把音乐家搞好分类,贴好标签,似乎也有“主题先行”的嫌疑。其实音乐家怎么说,评论家怎么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莫扎特固然是纯音乐家,但贝多芬未必就全然不是,我看至少90%是,只是贝多芬的部分音乐(主要是交响曲)常给人以口实,但即使这样,很大成分上也都是后人的“意淫”而已。就像贝九,尽管很多人都听出人类大同的“政治主题”,但库贝里克就让发条橙子在贝九上狂欢,乱搞男女关系。可见音乐是没什么“具体”内容的,重要的还是感悟音乐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就只能吃一些半吊子评论家嚼过的东西,任由宰割,离音乐越来越远。以上胡说,和兄探讨,莫怪。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120#

人们常说音乐家的“才能”,这个词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才气和能力。才气是天赋,不可学的,就像那些美的旋律可遇不可求,作曲家本人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我偏爱这类有才气的音乐家,莫扎特就是代表。而能力是另一回事,或者叫本事,带有一种操作和技术的含量,大都是后天可以习得的。代表人物大概就是瓦格纳了,有人说瓦格纳天然的乐思从来都不会超过五小节,但他会折腾,会用很多音乐之外的元素来补充。至于喜欢哪一类,那完全是个人喜好而已。至于巴赫,大概是把二者结合最好的一代宗师了。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