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原帖由 qianlufei 于 2009-9-2 0:51:00 发表
最早的音乐起蒙是小学时候,大人从HK带来的邓丽君、沈燕、徐小凤、杰克逊、后来苏芮、四兄弟等的卡带。
后来澳洲广播电台,那时候我好像初中,刘文正、邓丽君、黄露仪(黄莺莺)。。。。。。。。。。。。。。。。
近年才开始听古典。
能听得进,还是要感谢8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从小教化。那时更喜欢校园民谣、流行音乐,但潜移默化影响到20多年之后。。。。。。
看到很多人烧硬件,几十万花下去,我就常想,中国文革后的那批音乐爱好者,是听单声道调幅和调频广播培养出来的;调频立体声是后来的事情。
追求细节、定位、层次、深度,有条件当然好,没条件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毕竟音乐是用听的,不是看的。
同样道理,有条件就尽量买正版,是对音乐产业的尊重;但是,对收藏不感兴趣;碟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增值的;音乐介质本身也不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性。
几十年了,从样板戏、文革歌曲、校园歌曲、轻音乐、港台流行、欧美流行、乡村与摇滚到国内摇滚、爵士、布鲁斯、newage。。。。。直到古典,无论听什么类型,生活要有音乐,但是也不是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