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最后四首歌》!! [复制链接]

查看: 22282|回复: 85
71#

Shinelb的黑色幽默吧?!
超级歌剧迷
TOP
72#

Liss兄:这是我引用一位朋友的原话,并非我说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3#

To 万老:如果比较一下《最后四首歌》和《大地之歌》确实很有创意。我非常喜欢《大地之歌》的末乐章。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4#

    如果再把贝多芬“英雄”的葬礼,听听看看和理查及马勒的“最后四首”大地未章对比一下。死亡在三位大师的心中各是什么样的呢。
在G弦上……
TOP
75#

还有肖邦的第二钢奏和布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6#

都是好碟

都是好碟
TOP
77#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9-1 18:31:00 发表
    如果再把贝多芬“英雄”的葬礼,听听看看和理查及马勒的“最后四首”大地未章对比一下。死亡在三位大师的心中各是什么样的呢。

我简单谈谈这些与告别有关的作品和乐章。《大地之歌》终乐章是很凄凉的,很低沉压抑,有一些无可奈何。这是辞别尘世的断肠哀歌,令人悲痛欲绝,我尤其推崇约胡姆的版本。而马9没有这么哀伤,它犹如黄昏的落霞,我喜欢库贝里克。《最后四首歌》的告别要显得平静一些,她带有一些对往事的留恋和回忆。《英雄》和《布鲁克纳7》要显得崇高一些,尤其布7的第二乐章比较庞大,可能在所有交响乐里,我最爱布7这个乐章,尤其是老卡的版本。但我最喜欢的葬礼进行曲是肖邦的《第二钢奏》,因为里面有悲伤,也有庄重、肃穆,但我最喜欢这个乐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这个乐章里面有安慰、能抚平人的创伤。可以说是:哀而不伤,有一种超脱感。大部分肖邦的作品我都听过,这是我最喜欢的肖邦的作品。这部作品可以说能够触动人的心灵。肖邦这个作品我最喜欢弗朗索瓦的版本,意境非常好,尤其第二主题非常优美而有诗意。而波利尼我觉得要温暖一些(我不认为波利尼就是冰冷的),但意境过于优美。阿格里奇的版本也是不错的。阿格里奇虽然风格不是很有特色,但她的作品水平普遍都比较高。我比较喜欢老一点的录音,因为个性鲜明。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9-09-02 08:12:5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8#

我喜欢马勒第九交响曲中诠释的死亡,听多了反倒对死有种莫名的憧憬甚至是渴望,死的境界真高,那种难以言状的美。。。
TOP
79#

原帖由 mzl 于 2009-9-2 12:37:00 发表
我喜欢马勒第九交响曲中诠释的死亡,听多了反倒对死有种莫名的憧憬甚至是渴望,死的境界真高,那种难以言状的美。。。


马勒说:“地平线处处是淡蓝色,永无尽头!永远,永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0#

在马勒晚年,阿班·贝格获准研读马9第一乐章的总谱,他在一封信中说,这个乐章表现了马勒“对人世的异常热爱,表现他多么渴望在世间平静地生活,渴望享受大自然的深邃奥秘--在死亡到来之前,因为死神的降临是无可抗拒的。整个乐章渗透了死亡的征兆。它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尘世的一切理想都以它而告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