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Space Reference-One真空管單聲道後級
器材評論/陸怡昶
它擁有極高的解析度和S/N比,極高頻的延伸簡直就不像管機!推力強,但通透、靈敏、豐富的層次感與中高頻的韻味又像極了優質300B單端管機,難怪此機今年在日本登陸,立刻獲得音響雜誌名人們一面倒的好評。
單聲道845pp純A類真空管機,使用真空管:6SL7×1、6SN7×1、300B×2、845×2,輸出功率75瓦,頻率響應(50瓦輸出時):10Hz~40kHz(-0.5dB),輸入端子:單端或平衡,輸出端子:4歐姆、8歐姆、16歐姆,全功率(75瓦)輸出時諧波失真低於3%,尺寸:495(寬)×285(高)×660(深)mm,重量:55公斤
看到這對後級碩大的體型,輸出級還用兩根845直熱式三極管,要作出這樣的怪物,心裡何只要有理想?還得有些瘋狂!機內上千伏特的高壓和845的高溫都是製作者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把功率作大、放大級數變多,如何維持聲音的純度、引出直熱三極管的風味,又是更大的考驗。
這次Living Stereo的SACD一出片,我一口氣就買下了七張,「Beethoven/Mendelssohn Concertos Heifetz/Munch」是海飛茲首次出現在SACD上,當然非買不可啦!本片Track 1到Track 3的音質較佳,只要是音響系統夠好,不但能聽到細膩而豐富的音質,還能品嚐到濃郁的「古早味」。若是您有興趣比較CD和SACD的差異,可切換到CD層作比較,您將會發現SACD的厚度與密度,是來自於極為豐富的訊息量,這是CD遠遠比不上的。(BMG 82876 613912,天碟代理)焦點:Reference-One每聲道用一對845推挽輸出,若做成AB類功率可達150瓦,但設計者為了得到更好的音質,讓845工作在A類,成功地在音質與推力兩方取得良好的平衡。純A類75瓦,就算是晶體機也很難只用一對功率晶體作輸出級,更何況是管機?還是直熱式三極管呢!
搭配建議:若聆聽空間不大於七坪,喇叭效率不低於87dB/W/m者皆可以搭配,假如空間大到十坪,建議選配效率90dB/W/m以上的製品。在真空管的選擇方面,換用GE 6SL7、6SN7可以得到醇厚的音色,如果第二級的6SN7換上Mullard ECC32葫蘆管,聲音會更寬鬆,音像也會變得比較大。許多高效率喇叭玩家鍾情於直熱式三極管機,這樣的現象不難理解,在正常聆聽的音量下,通常只需要三瓦以下的功率,而A類工作的單端管機沒有交越失真,在低功率輸出狀態下擁有良好的線性,只要廠家夠用心,單端三級管機能夠表現出豐富的細節與層次感。不過高效率喇叭並不如想像中的好搞,擴大機若是嘶聲、哼聲壓得不夠低,接上高效率喇叭之後就會變得非常明顯,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聽音樂,不只是聲音的純度受到破壞,小音量的動態亦連帶受到影響(迫使玩家用更大的音量聆聽)。在另一方面,純粹基於音質音色的個性,玩家心儀或正在使用的喇叭並不是高效率製品,也許對直熱式三極管心嚮往之,但市售的製品絕大多數輸出功率不及10瓦,實在不容易推出勁道。如果擴大機的輸出功率不低於60瓦,可以搭配的喇叭就多了,然而管機要作到這樣的輸出功率並不容易,且多半是KT88、6550這類的五極管作AB類推挽,三極管機種如鳳毛麟角般罕見。本篇為您介紹的Audio Space Reference-One就是一部全段皆採用三極管製作的稀有機種,它的輸出功率足足有75瓦(每聲道),還是純A類呢!看到這對後級碩大的體型,輸出級還用兩根845直熱式三極管,我想只要有接觸過845的「自作派」心裡都有數:要作出這樣的怪物,心裡何只要有理想?還得有些瘋狂!機內上千伏特的高壓和845的高溫都是製作者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把功率作大、放大級數變多,如何維持聲音的純度、引出直熱三極管的風味,又是更大的考驗。在Reference-One送來本社之時,Audio Space總經理兼設計師劉振華先生恰好來台為Reference-One的買主作調聲,順道來本社拜訪,關於該廠的背景與訪談內容本期另有專文介紹,在此我直接切入正題,從本機的電路架構看起。
四級全平衡推挽電路Reference-One的放大電路有四級,輸入級是6SL7雙三極管與電阻構成的差動放大電路,兩個三極管的柵級剛好可以對應平衡輸入的正、反相信號,若採取單端輸入(非平衡)的方式,這個差動電路則用作分相。不論是平衡輸入也好、非平衡輸入也罷,兩個三極管的屏極都會分別送出放大後的正、反相信號,以電容交連至6SN7雙三極管的第二放大級。第二級6SN7同樣也是採差動放大,兩個三極管陰極結合後,共用的陰極電阻除了偏壓的作用以外,也作了局部(local)電流負回授,屏極以電容交連至驅動級。其實純粹以電路的需求來看,前兩級放大也可以用12AX7和12AU7的組合,不過設計者認為6SL7、6SN7的管身較大,聽起來空氣感和音樂性都很不錯,因此作這樣的選擇,而這些管子噪訊的問題只要設計得當就能夠控制。
本機的驅動級以兩根300B構成,各自負責正相與反相放大,300B的增益低,在此選用300B作為驅動管,設計者主要還是看上它們低失真的特性。最後在輸出級的部分兩根845的屏極電壓加到1100伏特,採推挽輸出,它們和前面的300B一樣,都是用固定偏壓方式調整柵極電壓,使三極管工作在A類狀態。由於直熱式三極管的燈絲就是陰極,為了降低噪訊、提高機器的訊噪比,因此本機300B與845的燈絲都是用直流點火的方式,排除交流聲的影響。
絕大多數的管後級都會作負回授,而負回授比例的多寡往往是設計者一開始就設定好的:本機是高功率機種,因此需要較大的電壓增益,而Reference-One雖有四級放大,但只有第一級的6SL7是高放大因數,其他的管子放大倍率都很有限,整體的開環路增益不高,這表示設計者只打算作輕度負回授或無負回授。本機負回授的路徑是從輸出變壓器次級圈16歐姆和0歐姆各經過一個電阻,個別拉回到輸入級6SL7兩個三極管的陰極,作-2dB的輕度負回授。在本機面板上還可以切換選擇0或-2dB的負回授,當切換在0dB時,上述的Global Feedback回路處於斷路狀態。以Reference-One整體的放大電路來看,其實就像是把兩組845單端電路結合成一個平衡放大電路,一邊負責正相放大、另一邊作反相放大,從頭至尾都是全波放大,在負回授如此低的狀態下,真空管必須作嚴格的篩選測試與配對,如此才能確保正相、反相的對稱性。本機所使用的真空管都是曙光的A級品,管廠測試挑選過,送到Audio Space再作一次測試,這些真空管都是在工作24小時(輸入振幅不穩定的交流信號)後再進行配對,因此在真空管的特性上絕對優於一般市面上買到的曙光管。
交連電容的選擇據劉振華先生表示,為了提高管機的信賴度,他們特別加強電路穩定性的測試,甚至還用「破壞性測試」:例如刻意把電源電壓提高10%、在機器工作狀態下突然拔掉真空管、或是用8歐姆輸出接2.2歐姆負載,通過這些測試才能出廠,這些非常手段都是希望讓機器返修率控制在千分之一左右。機器要能通過這麼嚴苛的考驗,除了電路的設計之外,在零件的選用上也要增加餘裕,這些都會增加成本。然而從Reference-One的用料與製作來看,很明顯地他們幾乎沒有在考慮成本問題,只是盡力把機器完善化。
玩過電路的人都曉得,被動元件對真空管機音質的影響遠比晶體機來得高,在聲音信號通過的路徑上有交連電容,它們對音質音色的影響程度不亞於真空管。本機第一級與第二級、第二級與第三級之間都是使用MIT Multicap-RTX的聚苯乙烯電容,在驅動級(300B)與輸出級(845)之間用上了M-Cap SUPREME的銀箔電容,這些交連電容都擁有極佳的高頻響應,從這樣的手法我大致能理解劉先生的用心:他並不希望交連電容對聲音造成太多的修飾,而是讓真空管的「原音」盡量發揮,這對於管機玩家們格外重要,畢竟對管迷而言,管機可以視為「真空管的舞台」,將機器本體對音質的改變降到最低,更能夠凸顯更換不同真空管聲音特性的差異性,大大提高玩管的樂趣。
特製複合電容與完善的電源電路 在電源電路方面,本機一共用了七組橋式整流,其中六組提供燈絲與偏壓,在整流過後均以10000μF電容濾波,另一組專司高壓,在整流過後又分別送入兩組π形濾波電路,其中供應845高壓的濾波電路包括四枚德國製Magic Power Capacitor(60μF/2000V)和高達40H/300mA的扼流圈,驅動級之前的高壓濾波也用了400μF以上的濾波電容與4H/100mA扼流圈。在此我要特別說明Magic Power Capacitor的部分,這是一款複合式結構的電解電容,每一只60μF內部相當於57μF的鋁箔+2.2μF銅箔+0.22μF銀箔+0.0022鈦箔四種電容組合而成,使用特殊的電解液在真空環境下封裝,以增加電容的使用壽命(號稱可達50年)。在以往我自己常常使用鋁電解電容和PP或PS電容併聯的方式,這種作法可以加快電容的暫態反應,並且能降低電源的高頻雜訊,Reference-One用這麼昂貴的電容(每一枚造價超過台幣四千元)和大數值的扼流圈作濾波,盡可能純化電源的想法與作法十分明顯。本機使用的電源變壓器與輸出變壓器都是自家的製品,鐵心的材料從義大利進口、線圈的材料則是來自日本。
高頻質感媲美高價300B單端管機 本次試聽搭配的喇叭以JMlab 937Be與Thiel CS 2.4兩對喇叭為主,由於Audio Space自家的前級旗艦機Reference前級尚未出品,我選用Jeff Rowland Concerto PRE以平衡輸出連接Reference-One,訊源器材則為Denon DVD-3910 SACD/DVD兼容機。
選用937Be主要是考驗本機高頻細節的重播能力,一般說來937Be的鈹高音遇上管機通常都會比較收斂,和晶體機比起來比較悶一點,然而在本機伺候之下,竟然能讓937Be發出純淨而通透的高音,在「Beethoven/Mendelssohn Concertos Heifetz/Munch」這張由1950年代的類比母帶轉製成的SACD播放時,這套系統能將海飛茲演奏小提琴弓弦接觸強弱變化、抑揚頓挫,精準細膩的技法和豐富的泛音表露無遺,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大功率管機的高頻表現,這麼細緻、滑順的高頻質感,在以往的印象中,也只有Audio Note Meshu Line這款僅9瓦功率的300B管機有此能耐。
負回授0dB、-2dB聽感大不同 純粹就擴大機推力和喇叭效率來看,本機能把JMlab 937Be推出力道早在意料之中,那再試試看推CS 2.4吧!這對喇叭精準、低渲染的性格深得我心,但相對地CS 2.4也很能挑出器材的缺點,是典型的「照妖鏡」,對推力的要求亦較高。
我先把Reference-One的負回授切至0dB檔位作試聽,此時呈現出一派高解析度的聲音,在聆聽SACD時高、低頻兩端充分地延伸,完全可以打破一般人對管機「只擅長中頻」的印象。聲音的密度感比一般的晶體機略高、聲底也稍微厚一點,中低頻、中頻、與中高頻段呈現出豐富的層次。在速度感的表現上,Reference-One完全沒有一般管機因中低頻膨脹而給人拖慢速度的感覺,它甚至比多數的晶體機還要乾淨俐落,在播放交響樂各部樂器顯得條理分明,弦樂部分展現出綿密而細緻的層次感。本機能夠把古典音樂表現得如此生動,當軟體換成了爵士樂,立刻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現場氣氛,在「當鋪爵士3」(Good Vibes),alto Sax、鋼琴、double bass和爵士鼓,清晰、活躍的程度就像把整個樂團直接擺在面前。無論是聽古典音樂或爵士樂,我都只是用「正常的音量」聆聽就可以完整聽到軟體中的成分,即使是刻意把音量轉低,也不會喪失細節,這就是A類機種的長處。
本機在負回授0dB檔位活躍、開放的個性是我喜歡的類型,不過對於部分資深的管機玩家而言,或許會希望聲音能夠更保守、成熟一些。本機也能夠配合玩家喜好作這樣的改變,最簡單的方式是把負回授切換到-2dB檔位,此時整體的聲音會變得較為溫和,以中高頻的變化比較明顯,音場也會往後退一點。這樣的改變我不能說是好還是壞,如果碰到性格狂放的喇叭,加上少量的負回授可以得到良好的收斂效果。當我用很大的音量播放重金屬搖滾時,我切換0與-2dB負回授兩檔作比較,後者有較高的安定性。
管機製作技術的里程碑 結合了小功率直熱三極管機的細緻音質和充沛的推力,即使對製作設計管機的老手而言都是最高的挑戰,Reference-One的出現讓更多使用效率不高Hi-end級喇叭用家也有體驗直熱三極管魅力的機會。在我聽過的眾多管機中,Manley 500是大功率的代表、Marantz 8B是超線性(UL)電路的經典,小功率我最喜歡的是Audio Note Meishu Line,這些管機在我心目中都佔有很重的份量,這次評鑑過Reference-One之後,我認為它與前述的名機具有相同的地位,敢於挑戰管機製作的最高難度,相信它會在管機的歷史上留名。
|
普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