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anyue 于 2009-7-19 13:09:00 发表
原帖由 upclose 于 2009-7-19 12:32:00 发表 很多朋友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三代才能成就一个贵族,很多时候做出一个有底蕴,有传承的机器,是需要积淀的。 |
一台普通的音响机器而言,和百年树人如何可以相提并论? 有哪台名器开发了几十年?马兰士7+9,之前是什么底蕴?传承了什么下来?积淀了那些? 已经都是没落的行业了,实实在在研 |
国外有环保规定,取材范围有限制这些都是事实,国外的厂家因地制宜作出调整是肯定的,这也是这些品牌历久弥新的一个原因。
做好的机器,反映的也是做人的态度,如果你有机会去参观下国外生气铭器的厂家,你就会体会文化的力量,知道什么是积淀啊,人家是把做音响当艺术品来做的,比如意大利和法国的很多牌子。你的第一反应其实也是很多国内有些音响厂商的共同误区,认真做音响的态度就是和百年树人是一个高度的,是一种对于事业的热爱啊,为什么国内有那么多开始光辉后来迅速没落的音响品牌,可能初衷的改变是一个原因,“不就是个普通的音响机器”吗,希望老赵心里不是这样想的。
我不清楚三越的设计团队是否包含相当数量的音乐爱好者,最起码的要求是至少会常常去听听现场的高档次的交响音乐会,听听爵士人声,这样才能对正确调声有个方向吧,不知道三越调声的参考标准是什么呢?不会是光听几张发烧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吧?
如果您对于铭器的认识仅仅在于马兰士7+9,那么还是有些值得商讨的地方。一个品牌的沿革,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一炮走红的品牌当然有,如同好莱坞童星;但是更多的是经过多年积累,不断推陈出新,成为常青树,比如麦景图1949年,国都1936年。我们再来看看您称之为“马兰士7+9,之前是什么底蕴?传承了什么下来?积淀了那些?”
* 1951年,原本是商业广告设计师,同时也是业余吉他演奏家的Saul B. Marantz,由于极度热衷唱片欣赏,所以自己设计了一部Audio Consolette的真空管前级。
* 1953年,以Marantz为名,专门制造扩大机的工厂在纽约成立,首先设计的Audio Consolette正式发售,同时也推出Model 1真空管前级,里面有RIAA等化线路与录音鉴听回路。同年一月,日本Marantz前身Standard Radio Crop.(S.R.C.)在东京世田谷(Setagaya)成立,主要制造销售手提收音机。
* 1954年九月,S.R.C.开始制造销售录音机。
* 1956年,Model 2单声道后级推出,采超线性放大线路,输出级为6CA7的推挽线路,输出功率40瓦,如果以三极管使用输出功率20瓦。
* 1957年,Model 3主动式电子分音器发售,单声道用两路分音,每个频带可做12段的调整。Model 4电源供应器也推出,作为Model 1与Model 3的附件。
* 1958年,这一年Marantz有辉煌的记录。Model 5单声道真空管后级发售,输出功率30瓦,基本电路与Model 2相同。为因应立体声时代来临,Model 6立体声适配器推出,同时Marantz第一部立体声前级Model 7也问世。Marantz 7采用六支ECC83/12AX7双三极管,内建三级的NF型RIAA线路,同时也采用NF型的阶梯调整式音调控制。
* 1960年,Model 8A真空管立体声后级推出,电源部份采用硅整流器,输出功率30瓦。经典之作Model 9也在此时推出,单声道设计,以6CA7功率管构成并联推挽线路,输出功率70瓦。同年三月S.R.C.建立目前仍是工厂所在地的相模原(Sagamihara)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