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尖(儿)货和牛人 [复制链接]

1#
尖货,这是在打口带盛行的时候的一个流行语,意为一堆垃圾中的好东西。这个尖字,用北京话中的儿化音说来最为正宗。这个词本来是我从读库里看到的,最近从李大师的口里又听到,不仅有抚今追昔之感。牛人,这不用解释。只不过李大师说的牛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不认识的,为此不免听到他的狞笑。如果说这次德国的淘碟之旅是我的一次识碟大师班,下面先交几份课堂笔记出来,与大家共享。


Andre Navarra,法国大提琴家, 1911年出生,1988年去世。这据说是个大牛人,拉得怎么样我还没来得及听,看网上介绍的生平,他49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接了Fournier的大提琴的教席,这应该是个很强的。qualification.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7/8 9:33:4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次在莱比锡的店里找到了很多ETERNA的盘,顺便也见识了之前非常不熟悉的东德的广大名人,其中Kurt Sanderling算得上是老字辈的了。
看他的简历,1912年出生于东普鲁士,1936年离开德国,那他应该是犹太人。可别的犹太人不是去英国就是去美国,他倒去了苏联,说不是还是个左派。在苏联他和Mravinsky一起指挥列宁格勒爱乐。1960年他才又回到东德,指挥柏林音乐厅交响乐团( Konzerthausorchester Berlin)还有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园。老人家2002年才退休,现在还在世!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录音并不多,Sanderling的也不好找,这两个因素碰到了一起,决定了这个Eterna Edition是张好碟。这张我曾经试着在EBAY上拍过,但最后关头被超了。应该又是一个小日本,因为李大师说小日本即迷ETERNA, 又迷Sanderling.



Sanderling的柴四。这张封面多好看,也应该算是不太好找的东西。虽然同在德国,ETERNA的片子我在慕尼黑几乎是看不到,这个品牌我也是从去年才开始关注的。

Shafran我还算认识,听过他一张Arpeggione。人们介绍他时,常说他是俄罗斯与老罗齐名的大提琴家,这么说就好像他是栗子味的老窝瓜,我估计老沙本人是不愿意听的。这次搞到他一张大提琴奏鸣曲,Frank和Debussy的,是张精品。


下面这张算是一张尖货吧。ERATO STU编号的立体声盘,不好找。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09-07-08 01:47:24
TOP
3#

Horeinstein,马勒和布鲁克纳的大专家,福特文格勒早年的助理。他从德国逃离之后, 由于一直没有自己专属的乐队,也很少在大品牌唱片公司录音,他的名字不为CD时代的乐友所知,但在音乐圈子里,这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我们去的柏林的唱片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这次找到了他两张录音。他的大多数原版录音在VOX,不过在欧洲不好找,对于欣赏这样的大师级的作品,是不是拿到原版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听到。

莫扎特的安魂曲


肖斯塔科维厅 第五交响曲
TOP
4#

霍伦斯坦也是我喜欢的大师,LS那张安魂曲怎么有个孔?
TOP
5#

Franz Konwitschny是另一位活跃在东德的指挥巨擘。他早年间曾经在福特文格勒手下的莱比锡格万德豪斯拉中拉琴,后来改行做指挥。长期在东德执掌格万德豪斯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还有柏林国家歌剧院。在CD时代,日本曾经大量把ETERNA的老录音翻成CD,所以日本人对于Konwitschny很推崇。相对而言,在中国大陆他的名声并不十分响亮。他的唱片在莱比锡很多见,这次我选了不少。他在ETERNA至少录过两套贝多芬全集,一套立体,一套MONO。立体声的早期版价值高,再版片很常见收藏价值并不在,但是仅从聆听的角度来说很超值。一个小厂牌fontana再版了他在ETERNA的立体声贝多芬全集,大量发行,这套片子应该会以很便宜的代价拿到。


这是他MONO版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头版。
TOP
6#

Gidon Kremer是大名人,有互动百科可以抄。
吉东·克雷默GidonKremer(1947-)苏联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学生,1966年获比利时伊丽莎白国际比赛第三名,从此开始扬名。1969年参加蒙特利尔国际比赛获第二名,同年在帕格尼国际比赛中夺魁,次年在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中再夺魁,轰动世界。克雷默的舞台演出因卡拉扬与之合作布拉姆斯协奏曲而达到高潮,1980年移居西方。克雷默的指法轻松灵敏,善于表现深的乐段,他演奏的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雅纳切克,都显示出极高深的技巧。他与阿格里奇合作的贝多芬奏鸣曲和与梅赛伯格合作的舒伯特奏鸣曲等,也获佳评。








在百科上还看到了一段关于这两个录音的评论。抄下来:
1980年,克雷默移居西方,开始在国际乐坛上频繁亮相。1980EMI公司发行了一张他和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克雷默的表现中规中矩,完全按照乐谱上的标记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的左手十分灵巧,困难的乐段都能轻松自如地处理好,看得出来是经过了苏联学派严格的教学体系的训练。卡拉扬严谨庄重的态度也限制了他乖戾脾气的发作。几年后,他和伯恩斯坦录制的同一首作品就远不是这样。这两位酒神狄尼奥索斯颠狂的子嗣,在此醉态可掬。克雷默的运弓异常油滑浮动,据说这是他独家研制的"悬浮弓法",采用不常听到的奥尔写的华彩乐段更加深了新奇的感受。伯恩斯坦左呼右应,调配洒脱。这是一次痛快的合作,两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应该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奏。但是今天听来再也不觉得兴奋,可见,新奇的试验还需要适当的场合才行。


挺有意思,回去听听。


这次还收了一张他的柴小协,DGG出的,还在德国,没带回来。





这是他的一部小曲集,应该是在苏联的早期录音。








TOP
7#

Talich, 捷克乐坛老一代的大拿,他进入音乐学院还是由德沃夏克本人推荐的。这次看到他指挥的德八,还是Supraphon压片的,是原汁原味的土产。

TOP
8#

Paul Dessau,出生在匈牙利,最后定居在东德。现代派作曲家,指挥家。这是老徐提到过的人物,所以买来听听。ETERNA有一个系列,我们的新音乐,收的都是现代派作品。看来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先锋音乐还是不排斥。

TOP
9#

好稀饭呐!
唯乐
TOP
10#



这是一张珍贵的录音,是北德广播交响私家发行的唱片,非卖品。这是大指挥家康德拉辛最后的录音。1981年3月,北德广播交响访问荷兰,原本这场马勒第一的音乐会是由滕斯泰德指挥的,但是他临时生病。正巧康德拉辛此时正流亡荷兰,担任Concertgebouw Orchestra的客座指挥,于是NDR就恳请他救场。在这次音乐会之后,康德拉辛就突患心脏病去世人,这张唱片也纪录了他的绝唱。
TOP
11#

Eterna哪能算是尖货呢?Erato头版可算是。Erato的几个名录音那可是价格不菲啊,可比银地球啊。
超级歌剧迷
TOP
12#

出去一次竟然能拿到两张Mainardi,其中之一还是巴赫的大无,这种运气真是难以置信。这张是李大师从一堆新到的片子里挑出来的,然后很大度地让给我了。莱比锡的店主对于ETERNA门清,但是还是漏了研究Mainardi,以白菜价出给我了。这也算我有史以来捡的最大便宜。





另一张是Mainardi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还有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op5的第二号。这个是DGG的原版录音,ATLAS是DGG的一个分牌。但这对于这种珍贵的录音,就完全没有必要再讲究版次,看到了拿了就是。
其中的贝多芬大奏虽然是MONO,完全听不出来,录音好极了。
TOP
13#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7-8 23:44:00 发表
Eterna哪能算是尖货呢?Erato头版可算是。Erato的几个名录音那可是价格不菲啊,可比银地球啊。


这就见仁见智了。我也曾经1000块收了一张银地球,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听的还是音乐,克莱姆佩勒、大卫这些录音从CD年代就开始听,总得听点别的。比如下面这张彼得鲁斯卡,就觉得值得一买。这里虽然没有银地球,但有Herbert Kegel.


传统的继承者——赫伯特·克格尔(Herbert Kegel


编撰/老汉

  基于历史、政治以及经济原因,直到近期,许多前东德指挥家才在退去的铁幕中缓缓地向世人展现出他们的传奇色彩。活跃在东西方舞台上的东德指挥家Kurt Masur大家并不陌生,Kurt Sanderling也略有耳闻。而一直隐匿于柏林墙之后的更多同样重量级大师则被大部分的爱乐人所忽视:Franz KonwitszchneyHerman AbendrothHelmut KochHerbert KegelOtmar Suitner……近期他们在Berlin Classical或者Deutsche Schallplatten的唱片得以有更多的机会在德国之外再版和发行,才使我们有幸对他们获得更多的了解。

  Herbert Kegel1920729生于德累斯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手部受伤而放弃了成为钢琴家的期望。他曾经师从于Ernst Hintze Karl Bohm 以及Boris Blacher。从1948年开始指挥莱比锡广播合唱团,1953年开始指挥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并成为该团的艺术指导直到1977年。1978年到1985年担任德累斯顿爱乐的首席指挥。

  Kegel19801989年期间经常到日本访问。其间指挥过日本NHK交响乐团、大阪爱乐、东京爱乐、名古屋爱乐、日本爱乐、东京城市交响乐团等等。这也是现在日本成为在德国之外东德指挥知音最多国家的原因。同时,经过他们这些顶级的大师训练,日本交响乐团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相比其他知名的西方指挥而言,无名的东德大师在费用上毕竟会便宜的多,日本人在音乐艺术上眼光独特而且商业头脑精明。

  1989年,柏林墙倒塌,伯恩斯坦在倒塌的柏林墙下录制了他传奇的贝多芬《合唱》,东西德终于得以合并。但随后在1990112070岁的Herbert Kegel用手枪自杀身亡。对于他自杀的原因,很多猜测是关于红色理想的破灭。但他10年间在日本的客座指挥生涯,对于资本主义的繁荣和腐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另外的猜测基本是在政治层面之外而和时局相关:指挥机会的锐减、儿子的远离、疾病、个人传记的被迫停止出版。真正的原因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恐怕实在难以了解。但是他的自杀,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了他是一个固执而不愿轻易取巧和改变的人,犹如他指挥下的音乐。

  Kegel在德累斯顿期间一直师从卡尔·伯姆学习指挥,与库特·马苏、山德林并称前东德乐坛三杰。他长期担任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和德累斯顿爱乐的首席指挥。

  Kegel是莱比锡指挥学派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指挥的作品范围广阔。除了擅长贝多芬等古典作品之外,他还是东德国内积极推广现代音乐的主要力量。他在前东德的国营唱片公司德意志唱片(Deutsche scsallplatten)留下大量录音。其中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Nono的交响乐作品等录音都是他的代表作。

  1990年柏林墙倒塌时,感到自己毕生追求的“主义”破灭,心灵失去了栖息的场所,为了信仰、为了美的事业,克格尔选择了死,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年逾七十自杀身亡的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经说过:“死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

  为了理想以死抗争,谁又能说Kegel的人生不完美呢?

  (老汉注:以下文字来自于台湾网站,作者不详。)

  Kegel虽然出身于劳动阶级家庭,然而不甚富裕的家境却能给他在音乐方面的支持,父亲买给他一台钢琴,而小时候的Kegel,似乎也注定了一辈子固执孤傲的怪脾气:当同年龄的儿童都在外面玩耍时,没有朋友的Kegel一个人敲着琴键……

  1935年,他少年的时期正值希特勒开始掌权,同时Karl Bohm接掌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职。歌剧院音乐总监,是德累斯顿一地音乐的象征。身为音乐学校的学生, 克格尔没有直接受到Bohm的指导,但从Bohm的指挥,倒是得到一点一滴的学习,只是一开始Kegel并没有当指挥的意思,而是学习钢琴及作曲。他的毕业考演出曲目是拉赫曼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Kegel被征召到东线战场,在基辅受了重伤,回到家乡静养。此时,遇到盟军的“德累斯顿大空袭”,德累斯顿化为一片火海,国立歌剧院也变成废墟。负伤之故,Kegel只好放弃钢琴家的梦,转向指挥一途。一开始在Pirna地方歌剧院工作。莱比锡广播合唱团招募指挥,从这里踏出他与莱比锡长达三十年合作关系的第一步。里头可能有些音乐上的考虑,Kegel是用来抗衡以浪漫风格著称的柏林合唱团指挥Helmut Koch。此年为公元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同年十月,还发生一件事:Hermann Abendroth就任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莱比锡人的Abendroth时年六十六岁,从1943年开始到大战结束,接替被纳粹放逐的Bruno Walter,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指挥。大战结束后,转任魏玛歌剧院,在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创立二十周年纪念演奏会上指挥,获得听众的热烈的反响,希望Abendroth能回到莱比锡担任音乐总监。

  1953年,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出现空缺。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新时代音乐,Abendroth选择了Kegel1956年,Abendroth去世,两年后,Kegel接任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第一指挥,1960年秋天,就任首席指挥。Abendroth的继任者,对德意志民共和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时东德独裁领导者是乌布利希特,而Abendroth正有着乌布利希特的“民间友人、国家顾问官”的称号,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全体的音乐象征。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也不只是单纯服务于广播的乐团,而是这位特别的指挥者一手带出来的子弟兵。这种情况下,年轻的Kegel如何延续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的传统,指挥Abendroth遗留下的曲目,担子之重是不难想见的。

  大战毁损了大部分的广播资料,旧磁带或醋酸盘都毁于战火中,或被盟军搜刮一空。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财政困难,也没有能力向西方的音乐家或乐团购买版权。大部分的音乐,从轻歌剧,到交响曲,都要重新录制。身为广播交响乐团,Kegel当然演出一场又一场的音乐会,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局势,不但BartokKodalyiJanacekShostakovich都是常见曲目,Kegel也常在社会主义国家间进行巡演。

  布鲁克纳是Abendroth的招牌曲,而Kegel也势必接下这份遗产。聆听Kegel在就任常任指挥前后的录音,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这一点。这,大概也是Abendroth的遗言在作祟吧。要经过十年的时间,Kegel的意志才能传达给整个乐团。1951年演出勃拉姆斯Schicksalslied fur Chor und Orchester op.5419611962年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第四号,1971年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乐团整齐度的进步显而易听。Kegel的诠释方面,60年粗糙毛躁的风格,像是不修边幅的野人,例如第一号常常滥用定音鼓,本来应该是“神来一笔”的鼓声敲得又急又重,整体逻辑缺乏说服力;快速的节拍,粗犷的运弓,刺耳的铜管,是只能顾及大局却无法顾及细节的演出。这个时期的演出,以《依海登主题的变奏曲》水平相对较高一些。但十年后再次聆听他们演奏的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让人顿觉耳目一新,乐团音色整齐划一而富有弹性,细部上的变化也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虽然发疯似的忽然猛敲定音鼓的现象仍会偶尔出现,但与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般的改观。虽然有人称这部交响曲是勃拉姆斯的“田园”,但此时的Kegel,听不到悠然的田野风味,而是年轻自得的意气风发、充满自信与自负的豪快演出。进入80年代的Kegel又到了另一个境界,与德累斯顿爱乐(1977年接任首席指挥)演绎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是个温暖平易的演出,乐团水平整齐,音乐自然开展,挑不出大错误,与许多个人化的演出相比,喜欢重口味的会觉得太过平淡,但质朴有质朴的美,人总不能天天生活在紧张刺激,总不能天天都坐云霄飞车,“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似乎也是随着年龄的自然转变吧。

  Kegel的要求很高,对自己与他人都是如此,固执的怪脾气使得他很难与人相处,这也包括了三次失败的婚姻。排练时他常常失去耐性,对团员大吼大叫,并冒出些侮辱的字眼。他无法忍受心目中的完美诠释与乐团的现实表现相差太远。1980年他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电视台演出布列顿《战争安魂曲》,电视演出的前置作业时间很短,但Kegel仍然为谱上琐碎的小细节反复练习。人家问他:这既非为录音演出,(没有video tape的年代)公众也只会听到这么一次,不完美过了以后就不会再回来。Kegel回答:Even with a work which can only be heard once there is no room for sloppiness. Whether it be a concert, a television broadcast or a record, I always want the best. Kegel对现代音乐的要求也很严苛。他说:If we cannot ehearse Mozart in the proper way, everybody in the audience will realize that it is our fault. If we rehearse a work of modern composer not thoroughtly enough, the audience mig
ht think that it is a bad work. But such a judgement, gentlemen, would not be fair to the composer!

  1988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共党总书记何内克下台;次之,柏林围墙倒塌。1989年,东西德统一,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为历史名词。统一后的东德经济情况不佳,许多剧院关闭,乐手外流,音乐会的场次也减少。过去数十年Kegel的生活目标就是工作,而今日似乎都消失了;忽然多出一大堆时间,又不知怎么填补的Kegel发现他要面对的是昨是今非的世界,充满敌意的环境。他所爱的妻儿住在遥远的柏林,只有很少的时间才会来探望他;同时他的身体状况又变差,对现实感的认知不断模糊;有关自传的写作计划又中断了,因为出版社财务困难,没有钱,也没有朋友。1989年年底,在他空旷的大房子里Kegel用手枪结束了他的生命。

  Kegel在死前不久,道出“基本上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我们很难想象这位脾气固执待人严苛又注重实际的完美主义者会说出这样的话。无论如何,诸如KabastaKegel等悲剧性的人物总是在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失意通常与他的能力是没有关系的。

…………………………………………………………………………

  说到Kegel的录音,顺便推介一下下面这套15CD的《克格尔传奇录音》,这套CD真实记录了这位东德体系指挥所保持的严谨风格和音乐中德奥血统的纯正。这套唱片中除了一张维瓦尔第之外,都是浪漫主义晚期和当代音乐录音,收录了马勒、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克维奇、勋伯格、布里顿、伯格、韦伯恩、奥尔夫等20世纪上半叶的大师作品。

  对于Kegel的指挥艺术,在这里引用一位台湾网友对于Kegel这套传奇套装中《马勒第一交响曲》的评价,或许能够让我们领略一二:
TOP
14#

这次收了几张柯岗,都是非常值得一听的录音。我是从ELECTROLA再版的贝多芬小协开始再认识柯岗的,后来听了他的柴小协,对这首已经熟得发腻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从此对他一往情深。



这是Melodia在90年代初出的一套历史录音的再版。那时候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国家再出LP了。



这个早年间的苏联录音效果十分好,谁要是再说老毛子录音技术差的,都应该听听这个片子。

提到柯岗,必然想到大卫

这是Electrola白金狗标的大卫和克路伊坦的贝小协,虽比不上蓝地球,但也算少见,而且,录音极佳。




但现在这种片子更让我心喜。莫扎特小奏,Melodia原版。



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少见的曲目,又加上Gilels的录音,不能不收。这是Melodia的早期版,特点是封面都一个样。



这张也许既不是尖货,又不是牛人,但还是很想去听一听这位俄罗斯钢琴家是怎么弹拉三的。



还有这张,封面也太漂亮了,还有,格拉鲁诺夫的小协?没听过。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09-07-09 00:27:05
TOP
15#

Mainardi那张名盘,小范和小李商量后,送给我了。实在是惭愧,惭愧 。。。。这俩太大方了 。。。。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9-7-8 23:56:00 发表
出去一次竟然能拿到两张Mainardi,其中之一还是巴赫的大无,这种运气真是难以置信。这张是李大师从一堆新到的片子里挑出来的,然后很大度地让给我了。莱比锡的店主对于ETERNA门清,但是还是漏了研究Mainardi,以白菜价出给我了。这也算我有史以来捡的最大便宜。




古典留声二手黑胶网址:gudianliusheng.com
TOP
16#

格拉祖诺夫的a小调是一首很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最优秀的录音来自于海飞茨和奥胖。
超级歌剧迷
TOP
17#

莱比锡店主出麦纳迪白菜价还是没有错,即便是DG自己的再版片,也不会卖到超过20美元。
超级歌剧迷
TOP
18#

李赫特当然是牛人,不能说知名的就不是牛人了。


这是他78年东北演奏会的现场录音,据小李讲,PHILIPS也发过,但这个是原版。



他弹的Rachmaninov是一定要收的。



我虽然立志不再听柴一钢,但他的大奏鸣曲还没听过,李赫特的演奏适合做处女听。

这次很得意的是收齐了Richter的巴赫平均律,单张六张一套。这个录音为人所熟知的是Eurodisc出的两盒装。这个虽然是ETERNA,但总是向原版更靠近了一步,更何况品相是MINT!













说起平均律,这次还向老徐要了一套,Gulda晚期在PHILIPS的金线版。
TOP
19#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7-9 0:34:00 发表
莱比锡店主出麦纳迪白菜价还是没有错,即便是DG自己的再版片,也不会卖到超过20美元。


这张和DG的再版有什么关系?我说的是大无。
TOP
20#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7-9 0:34:00 发表
莱比锡店主出麦纳迪白菜价还是没有错,即便是DG自己的再版片,也不会卖到超过20美元。


这话什么意思?
这张mainardi的碟是再版?还想问问原版是哪里的。
犀牛黑胶微信:rhino_viny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