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的一些感悟 [复制链接]

查看: 17720|回复: 57
1#
时下气温高升,热度大增。这个谈论单拿如何、如何,那个又谈论单拿如此、如此,但不管是单拿也好、双拿也


罢,似乎都只是片面的谈论一些什么高音、低音、音场、定位等音响性之类的东西。很少谈及一些音乐性方面的


东西。比如: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风格等。


例如有一些发烧友过份地追器材求重播时歌者的口型要如何小,似乎要像针尖一样才理想、正确。其实大家都知道


歌唱家会是樱桃小口吗?当然也不可能都是血盆大口;又如,有些发烧友要求器材重播时歌者的高度(结像)和实际


身高相符,其误差甚至要精确到几厘米。试想如果同姚明录音难道声音会从天花板上传来吗?而同邓亚萍录音难


道声音又会从地板上发出吗(这里并没有讽刺的意思)。呵呵。


所以.我觉得,作为发烧友最好是能做到软硬兼施、软硬双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准确来讲是一手软、一手


硬,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最好能学习或了解一些音乐、乐理方面知识。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 三十九度 的帖子

大家都知道,音响的最终目的是为音乐服务的,而音乐时刻都向人们传达美的信息,能给人感官上的愉悦、心


灵上的陶冶。


我认为,当我们在调校器材时也应该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器材重播音乐时,注重节奏的同时还要注意节奏的动力感,即律动感。


其次是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如莫扎特的作品,它有着优美的旋律、丰富的音乐内涵,器材要准确重播出


其精致、典雅的风格,优美如歌的旋律等。


最后的是整体,器材重播时要准确真实反映音乐整体和作品的风格。不同作曲家、不同体裁的作品甚至不同录


音都会有鲜明的个性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调校器材时既要注重音响性,同时更要注重音乐性。
最后编辑三十九度 最后编辑于 2009-06-20 22:34:05
TOP
3#

不知大家有那些不同的观点?呵呵!
TOP
4#

说得有道理。顶一个
TOP
5#

说的不错。

节奏、旋律就是乐感,乐感出色的音响重播系统给人的感觉是:这就是听音乐,而不仅仅听声音。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6#

所以啊,发烧友就是发烧友,什么都斤斤计较!
有些人声录音,人家是坐着唱的,难道就一定要听到是站着唱的高度??
小提琴也不一定是要听到站起来拉的,很多时候是坐着拉的,例如一些室内乐、几重奏的,交响乐的提琴组也是坐着的,
低音提琴是站着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站着的等等
最后编辑飞洋 最后编辑于 2009-06-21 18:46:17
QQ:420865344
家电论坛:华韵
TOP
7#

个人理解HIFI的“发烧”……

就是追求音乐重播的像真度和个人听感的愉悦度,所以给人带来无穷的折腾和过程的享受!
TOP
8#

顶楼主,完全正确,再好的器材也是为音乐服务,针尖对麦茫般追求,有点本未倒置,当然对于器材发烧族来说另当别论,因为兴趣不同造成的,
TOP
9#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9-6-21 14:31:00 发表
说的不错。

节奏、旋律就是乐感,乐感出色的音响重播系统给人的感觉是:这就是听音乐,而不仅仅听声音。

非常同意,乐感出色的音响重播系统才会有音乐感染力,才能打动人心,才能感动您。
这也是为什么往往LP会比CD好声的道理一样。
TOP
10#

所以啊,我的嗲闹音响一样听得很有味道啊:),哈哈,我主要对软件比较重视,好的作品,曲目才是最重要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