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折腾LP黑胶转盘唱臂(P48转盘电源改造更新) [复制链接]

查看: 125954|回复: 553
11#

JWANG与四友之间存在着网络上的理解差异而已,并没有原则上的差异。
我也是只看AB两点,从不测量超距,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就改变唱臂和唱盘的距离。
所以我DIY唱盘时,是先固定了唱臂的位置,然后将没有附带轴承的转盘在唱盘平台上移动,满足了AB两点的要求后,才最终确定转盘的中心点。
TOP
12#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09-6-10 11:01:00 发表
请问各DX,通常别人说唱臂末端要高1-2mm最好,是否有道理呢??

通常来说没有错,但这是不理解原理的朋友在瞎蒙。
从制作唱片时刻针的角度来说,SRA不会是0度,因为垂直时刻针是使不上力的,必须有一定的角度,就像锄头锄地时的角度一样。
所以重放时唱针的SRA也会有一定的角度,通常是唱臂的尾端稍高,具体高多少并没有标准,还是由SRA来确定。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09-06-10 11:50:25
TOP
13#

不要再争执了,满足不了AB两点的要求的话,要么改变唱盘中心到唱臂中心的距离,要么改变唱臂的有效长度。
TOP
14#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6-10 13:43:00 发表
O(∩_∩)O哈哈~!恐怕永远难得如火纯青…………

既然提到会影响其他调整步骤,我想至少要把需要打开底板才能调整的工作完成才能加入阻尼硅胶油的,加了阻尼硅胶油要打开底板就很麻烦了,是要慢慢来…………

这样吧,等你的调整告一段落,可以安心下来听音乐的时候我再告诉你答案吧。
可说不准到时候又会放毒的哦。
TOP
15#

原帖由 合肥蒋鹏 于 2009-6-10 17:00:00 发表
阻尼油的使用并不影响到其他任何的调整步骤,其作用就是吸收唱臂的杂乱震动,但缺点就是影响到唱臂的灵活性与循迹力,并且比较脏,本身可以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一支设计精良、状态良好的唱臂,再配上避振手段良好的唱盘,那来那么多杂乱震动?
连设计唱盘的DX都未能理解唱臂转动的阻尼系数对于唱头拾取信息的影响,看来有必要探讨一下了。
既然说到电器特性,对于唱盘来说,转动马达是可以独立分离出去的,剩下的只有唱头了。
先简单说说MC唱头的工作原理:唱针拾取唱片坑纹信息产生震动,带动针杆尾部的线圈,切割固定在唱头外壳的磁体而转化为电能。
要使唱针拾取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电能,其磁体是不能跟随唱针作相同方向的运动的。
如果一只低顺服的唱头,配上一支转动灵敏的低转动质量唱臂,当唱针拾取震动时,其磁体通过外壳固定在唱臂上,由于唱臂具有良好的跟随性,其线圈相对磁体的动态摆幅必然会下降,导致产生电能的摆幅也受到压缩,其负面影响是显然易见的。
但对于唱臂来说,要满足循迹的要求,却必须具有良好的跟随特性,如何能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
就只有为唱臂转动加入适当的阻尼系数了。
TOP
16#

你是先被毒到,来问我找解药,可是越陷越深,呵呵。
TOP
17#

原帖由 JWang 于 2009-6-10 21:40:00 发表
当然大部分唱臂用通用型规尺都是能工作的!都能保证有两个点的误差为零,但却不能保证全程的循迹误差最小

蔣兄這話總結的很好。我一直在講一般的通用量具不好就是這麼個意思。

问题是相差很小,影响的只是心理因素,是否能够用耳朵分辨出来?
如果真的能够用耳朵分辨出来的话那就麻烦了,因为除了AB两点之外,其余的都存在误差。
在超距这个问题上,还是不要太执着了。
TOP
18#

原帖由 阿杰 于 2009-6-9 19:55:00 发表

对于阻尼油的使用,大家只是注意了其机械特性,却忽略了其电器特性!!!

这是我前面说过的观点。
TOP
19#

原帖由 合肥蒋鹏 于 2009-6-10 22:26:00 发表
水平循迹误差直接决定了一个唱头的最终表现,特别是对高档头,对于超距极为敏感,直接影响到分析力,以及高频延伸,如果是普通的圆形针尖倒真的无所谓了

不要忘记,无论你如何正确调整,除了AB两点以外,都存在著误差!!!!
如果真的能够用耳朵分辨出来,那支点臂已经毫无存在的必要,直接上正切臂算了,也无需再执着地研究超距了。
TOP
20#

原帖由 李尋歡 于 2009-6-13 0:59:00 发表
JWANG  DX,如果唱臂不能到軸外要如何確定1?

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三个点组成一个圆,这是初中数学平面几何的题目,看来当初没有努力学习,该打PP.^_^.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