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统喇叭pk平板喇叭【结果来了】 [复制链接]

21#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9-5-25 14:15:00 发表
线声源就是排列成线的“无数的”“点声源”,你也不是在听“柱面波”。



跟老兄你真的说不通啦…………

点声源就是点声源,

无数的点排列成线就是“线声源”。

难道“线声源”=“点声源”??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2#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9-5-25 14:18:00 发表
原帖由 mackiel 于 2009-5-25 14:0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5-25 14:05:00 发表
因为它是面声源而不是“点声源”,想要他的“音质表现”,就要接受它【相对的】的“聚焦不良”,至少目前只能这样了。






用MG听人声,基本都是血盆大口



是水平状的大口还是垂直状的?还是都有?  


自己和C1比较就知道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3#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9-5-25 14:30: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5-25 14:2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9-5-25 14:15:00 发表
线声源就是排列成线的“无数的”“点声源”,你也不是在听“柱面波”。



跟老兄你真的说不通啦…………

你再想想看,再想想。

整个柱面波,你只能接受到其中的“一片”。在你耳朵高度的那“一片”。在整个空间里整个复合柱面波的那“一片”。
…………………………………………………………………………………………………………………………
O(∩_∩)O哈哈~,老兄神仙啊,耳朵能够“限制并选择”声源方向,无语!!

这样听音室环境统统不用处理了,因为各种反射干扰你可以“限制并选择”不听它,“限制并选择”只听某一点音源发出来的音乐就OK…………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5-25 14:4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9-5-25 14:30:00 发表
你再想想看,再想想。

整个柱面波,你只能接受到其中的“一片”。在你耳朵高度的那“一片”。在整个空间里整个复合柱面波的那“一片”。

……………………
环境 不同,如何比?

想不到堂堂的“声学专家”也会有如此的想法。

在我的环境里,两者都能“能高就高,能聚就聚”。你也来实践实践?

…………………………………………………………………………………………………………………………

O(∩_∩)O哈哈~,老兄神仙啊,耳朵能够“限制并选择”声源方向,无语!!

这样听音室环境统统不用处理了,因为各种反射干扰你可以“限制并选择”不听它,“限制并选择”只听某一点音源发出来的音乐就OK…………

希望富盛兄不要辜负了大家的尊重。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5#

原帖由 taibaerdi 于 2009-5-25 14:24:00 发表
听小提琴也是这样音效,感觉小提琴的形体比一般的喇叭都肥大,很刺耳朵,我专门去北京听的很高级的静电音箱,比大家议论的贵10倍以上用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公房是30万元的电子管机器。

我在北京朋友家里也听过一次,器材绝对不差,音质不错,声像聚焦不好是非常明显的问题,主人也有不回避这个问题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6#

原帖由 爱乐998 于 2009-5-25 17:29:00 发表
有个问题想探讨一下,真实的钢琴被弹奏时发出声音是点声源还是什么声源?
小提琴、鼓、还有铜管呢?

乐器发声是一个整体振动空气的结果,麦克风虽然“口径”很小,但是录音时不会只“限制并选择”一个点的声音录下来,而是来自整件乐器不同位置的声音,包括室内反射声等等在内的声音都会同时录下来(理想的录音效果应该是这样吧)。所以乐器的声音良好还原出来是有“形体感”的,好的录音效果会有规模感、以及和谐的三维立体声像声场、包括适当的环境混响(堂音)等等。人的耳朵和麦克风一样,绝不会仅仅“限制并选择”一个点的声音去听,而是【来自所有方向的声音】你都有可能听到,而且你的耳朵【也不用变成像音源那么大】才能感受音源的大小和“形体感”。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7#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9-5-25 15:00:00 发表
无可否认:柱面波受实际环境里的“界面”干扰比“点音源”要少,起码天花和地板的干扰可以忽略。

其次,你也得承认:任何“人”都不能接收整个柱面波(包括它的任何反射后的复合波形),你只能听到线声源系统的某一个“点”。除非你的耳朵比它还大,还高。耳孔直径超过线声源的长度。


【雷电】的放电“规模”常常达到几十公里,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它的“方位感”和“规模感”,难道我们需要一只几十公里长的“大耳朵”才能听到这类“方位感”和“规模感”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8#

原帖由 范登豪VDH 于 2009-5-25 19:15:00 发表
这贴看了很久,松香味大侠有一定的见解,但是您没有理解富盛大哥的话。
1.耳朵不能与麦克锋相比
2.耳朵确实不能接受整个柱面波,“你只能听到线声源的某一个点”这个点你理解为某“一段”比较合适!  

范登豪VDH兄就不必为富盛解释了,富盛说:“其次,你也得承认:任何“人”都不能接收整个柱面波(包括它的任何反射后的复合波形),你只能听到线声源系统的某一个“点”。除非你的耳朵比它还大,还高。耳孔直径超过线声源的长度。”我认为说得明明白白了,难道还会理解错吗。

1、人耳什么方面不能与麦克风比?

2、为什么(人耳)“你只能听到线声源的某一个点”而不能听到线声源的全部声音即包括上、下部分发出的声音??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9#

想想吧!!

把与我的耳朵相同高度的“线声源”中的哪一点(或者一段)遮挡起来,我是不是就听不到声音了呢?O(∩_∩)O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0#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09-5-25 22:25: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5-25 14:05:00 发表
声音音质表现应该非常不错(三维立体声像声场表现一般)


请问松香味大侠听过MG音箱吗?

提出这样的问题叫人怎么回答?接下来会不会问:你听过这里的这对吗?这里这对效果最好的时候你听过吗?…………没完没了都可以问下去。

水太深,你们继续讨论吧,退出。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9-5-26 1:12: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5-25 18:1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爱乐998 于 2009-5-25 17:29:00 发表
有个问题想探讨一下,真实的钢琴被弹奏时发出声音是点声源还是什么声源?
小提琴、鼓、还有铜管呢?

引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5-25 18:16:00 发表
乐器发声是一个整体振动空气的结果,麦克风虽然“口径”很小,但是录音时不会只“限制并选择”一个点的声音录下来,而是来自整件乐器不同位置的声音,包括室内反射声等等在内的声音都会同时录下来(理想的录音效果应该是这样吧)。所以乐器的声音良好还原出来是有“形体感”的,好的录音效果会有规模感、以及和谐的三维立体声像声场、包括适当的环境混响(堂音)等等。人的耳朵和麦克风一样,绝不会仅仅“限制并选择”一个点的声音去听,而是【来自所有方向的声音】你都有可能听到,而且你的耳朵【也不用变成像音源那么大】才能感受音源的大小和“形体感”。


……………………………………………………………………………………………………………………

人耳当然会
“限制并选择”线声源的其中一个点的声音去听:你坐多高,你的耳朵就听着那无数点声源里那高度的那一点。

根据哈斯效应,同相等强的线声源的任意两个发声点,只要在同一时间(误差小于5毫秒)达到你的耳朵,则声音呈现的方向大约在两点声源之间。


所以,在理想状态下,音速在340米/秒时,1.7米以内长度的线声源里的任何一点都呈现理想的点声源状态(除了开始和结束的那两个“一点”,这有点.........了)。

但,在实际聆听环境里,这些点声源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排除或利用这些负面的干扰就是要摆位的原因(不单摆喇叭,还摆环境里的一切“干扰”物)。

我已经声明不淌这潭浑水了,你还不甘心吗?

你要引经据典,好!下面是“哈斯效应”的内容看看你上面的“论点”在“哈斯效应”的哪一部分里面能够找到“根据”?


《哈斯效应》

  哈斯的试验证明:在两个声源同时发声时,根据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不同时,双耳听音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来说明:

  (1)两个声源中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在5~35mS以内时,就好像两个声源合二为一,听音者只能感觉到超前一个声源的存在和方向,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

  (2)若一个声源延时另一个声源30~50mS,已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但方向仍由前导所定。

  (3)若一个声源延时量大于另一个声源为50mS时,则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同时存在,方向由各个声源来确定,滞后声为清晰的回声。



另外,你怎么计算出你说的(误差小于5毫秒)来的?误差小于5毫秒的声像与“哈斯效应”有什么关系?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2#

《哈斯效应》

  哈斯的试验证明:在两个声源同时发声时,根据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不同时,双耳听音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来说明:

  (1)两个声源中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在5~35mS以内时,就好像两个声源合二为一,听音者只能感觉到超前一个声源的存在和方向,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

  (2)若一个声源延时另一个声源30~50mS,已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但方向仍由前导所定。

  (3)若一个声源延时量大于另一个声源为50mS时,则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同时存在,方向由各个声源来确定,滞后声为清晰的回声。


另外,你怎么计算出你说的(误差小于5毫秒)来的?误差小于5毫秒的声像与“哈斯效应”有什么关系?延时量在5~35mS以内时”【难道】是指小于5毫秒吗?

你就去忽悠吧!再见!

如果你硬要不放手,高兴时也来忽悠忽悠…………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3#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9-5-26 2:01:00 发表
呵呵,
“我已经声明不淌这潭浑水了,你还不甘心吗?

你要引经据典,好!下面是“哈斯效应”的内容看看你上面的“论点”在“哈斯效应”的哪一部分里面能够找到“根据”?


《哈斯效应》

  哈斯的试验证明:在两个声源同时发声时,根据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不同时,双耳听音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来说明:

  (1)两个声源中一个声源与另一个声源的延时量在5~35mS以内时,就好像两个声源合二为一,听音者只能感觉到超前一个声源的存在和方向,感觉不到另一个声源的存在。

  (2)若一个声源延时另一个声源30~50mS,已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存在,但方向仍由前导所定。

  (3)若一个声源延时量大于另一个声源为50mS时,则能感觉到两个声源的同时存在,方向由各个声源来确定,滞后声为清晰的回声。



另外,你怎么计算出你说的(误差小于5毫秒)来的?误差小于5毫秒的声像与“哈斯效应”有什么关系?”


……………………………………………………………………………………………………………………

说起书本就来劲的声学专家。

你难道不能理解线声源里面的点之间的关系就如哈斯效应里面的“声源”间的关系?

根据第一条,只要延时量在5毫秒里,你完全不能分辨两个声源,只听到两个声源之正中间那一点在发声。不是吗?


理解不了不要忽悠为好!!!!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