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大剧院听Pollini独奏音乐会归来 [复制链接]

1#
刚从国家大剧院回来,一个完整的肖邦之夜,上半场一首前奏曲,两首夜曲,第二奏鸣曲;下半场第二叙事曲,摇篮曲,4首马祖卡,一首波罗乃兹;加演了两首练习曲,第一叙事曲,一首前奏曲;曲目份量极大,特别是加演曲目几乎相当于半场音乐会,累坏老头了!Pollini已近七旬,但技术无任何衰退迹象,与他本人三十年前的唱片相比毫不逊色。老头儿上半场开始没能完全进入状态,下半场简直是精采绝伦。回想本人第一次听Pollini的录音那是在1983年,当时还是从朋友那里转录的磁带,24首前奏曲;85年有机会去日本工作买下了他在DG录的所有Chopin,包括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和波罗乃兹;记得87年他去东京演出时,我曾门口等退票但没能得手,今天总算了却了心愿!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4/27 23:41:1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87年?弹指一挥等了20多年了........
TOP
3#

国家大剧院人民出钱人民造,我一个穷学生只能对票价望而兴叹,当时花钱的时候承诺的多美好啊,要拿出一部分票出来做廉价。。。呵呵。
羡慕楼主,这应该是波里尼第二次访华,肖邦专场也很有吸引力。
前几天看到乐友评论大师在香港的演奏会,也提到了进入状态慢,是不是大师确实年老了呢。。。。。。用了半场才进入状态
挚爱科瓦塞维奇
TOP
4#

下半场的马祖卡第二首绕了一下,在上海的德彪西也绕了一下,明显是怯场吧。
TOP
5#

奇怪,节目单上写的不是两首夜曲,而是F大调叙事曲。而下半场开始的明显是第一谐谑曲啊,不是第二叙事曲。
TOP
6#

回复 4# deRud 的帖子

你回家对比录音听了吗?真是绕了吗?
转让自用唱片:http://shop33926221.taobao.com/
http://blog.sina.com.cn/kexzhang
TOP
7#

听片儿同志,绕是毫无疑问的,不用对比也听得出来。
TOP
8#

某所谓乐评人的文字
“实事求是地说,这场音乐会波里尼大师的状态一般,不如2006年在保利的音乐会。上半场较为慢热,音色的变化层次不是太丰富,到奏鸣曲时才完全达到佳境。下半场虽然完全放开了,但也有几处失误,玛祖卡第二首、“英雄”波罗乃兹和返场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中,各有一处较为明显的错音。也许是年龄不饶人,也许是随着心态的变化,不是很重视这些了。但是,虽然有这样一点小缺点,但音乐的整体意境,却明显比年轻时录制的唱片更高远、更深邃了。正像鲁宾斯坦所说的,个别细节与音乐整体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应该说,耳顺之年的波里尼大师,已经彻底完成了从技巧之王到钢琴求道者的嬗变。”
TOP
9#

呵呵,听片也是位乐评人哦~~~
挚爱科瓦塞维奇
TOP
10#

终于看到有讨论Pollini的了,他应该是来中国演出的最顶级的钢琴大师了吧。我去听了上海音乐会,感觉老人家已经很随心所欲了,出场的时候冲观众点了点头,然后坐下,左手刚搭上键盘,右手还没来得及跟上,琴声已经出来了,就好像是在对学生做示范一样。上半场舒伯特C大调幻想曲第二乐章结束时,老人家擦了擦汗,就有些人开始鼓掌了,还好不是全场。波老的加演确实非常丰盛,小半场音乐会了,只不过没有在香港的5首那么多。我买黄牛票的那个区域好像都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和老师,刚结束的时候有些小朋友已经急不可耐地开始退场,不知道是不是让波老有所察觉。加演的最后一首:革命练习曲,终于听到了肖邦,观众开始欢呼,一切都圆满了。

Pollini(还有他老师Michelangeli)是我最喜欢的钢琴家之一,他的唱片我是见一张收一张的。听现场的感觉比听唱片好多了,大师现在的状态已经是出神入化,随心所至。一场音乐会结束,就好像完成了一次朝圣一样幸福。冒昧拍了几张现场照片,都是谢幕的,演奏时就顾不上拍了。
http://picasaweb.google.com/seacat.zhou/PolliniShanghaiConterto
TOP
11#

pollini的老师是米开 吗 怪不得 总有点神似
TOP
12#

米开也不是Pollini的正式老师,Pollini参加过米开的大师班。
TOP
13#

原帖由 merryxmas 于 2009-4-26 11:45:00 发表
米开也不是Pollini的正式老师,Pollini参加过米开的大师班。


据说是米开最得意的门生,呵呵,也是书上看到的
弹钢琴的里面最迷米开。。。
TOP
14#

喜欢波利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潜心师从米开的那段经历。想当年,18岁的波利尼一举夺得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更有鲁宾斯坦“我不知道在座的评委有谁比他技术更好”这样的重量级评论,正是风光无限的时候,他却开始拜入米开门下闭关修炼。米开这位怪杰,据说给他提出了八年不许开音乐会、不许出唱片、必须拿到大学学位等苛刻的条件,他都接受了,而且竟然选择了物理专业...不过想想这应该也是成为大师的基本条件吧,如果没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丰富的阅历、开阔的眼界,技巧再好也只能算是乐匠。想想国内某些也在肖邦比赛拿过奖的青年钢琴家,成名之后就开始混进娱乐圈了,许多年来水平不见长进,曲目不见翻新,八卦新闻倒是传了不少,真是可叹啊。
TOP
15#

波利尼的触键、音色真的是和米开很像,想比之下波利尼更内敛、自省一些,米开还有点霍洛维茨式的随性。波利尼的录音年代更晚,高质量的较多,也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大师,因此想到完美的音色,往往第一个就想到的就是波利尼。
TOP
16#

是的。18岁真的太年轻。技术上18岁虽然已是足够,但阅历是没法急的。

这就是傅雷说的“先做人,再做音乐家”。这要做起来哪像说起来那么容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