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风雅古乐之法国巴洛克(11) [复制链接]

21#

回复 19# fetonte 的帖子

照这种搞法,真没法说话了,我们得像“支书”作报告式地把词都想圆了。我们不扯这个了,君既认为我天朝音乐如何如何,那就像咱式地来个连载,把咱过去“阔多了”的种种盛迹给咱晒晒,让咱也能在茶余饭后来回中国文化尤其是“天朝音乐”的洗礼,而且最好能让我摸到那不用听唱片的“原汁原味”处真正像桑拿浴式地来个大汗淋漓。临了,我一定会说,真过瘾了,值!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2#

说起法国古乐,总是有很多话题,风雅法国古乐之LESNE篇——这是一套五张碟的,前三张为黑暗经,第四张为不朽经(死亡经),第五张为其他圣乐。前三张是夏庞蒂埃,后两张是其他两位法国人的。
调整大小 P1000541.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3/24 16:14:38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541.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1-03-25 12:05:01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3#

接着讲呀,看了《玛姬丝(路易十四的情人)》,正好对吕利、拉莫的法国古雅来兴趣呢!
TOP
24#

法国文化玩到最后,就是“风雅”两个字,风雅但不风骚,风后着一骚字,则文化全无、品味全无;雅字前若无风,则又高雅,古雅,似又少了些意趣,如我国古琴之只雅不风,又顺着高古的路子下去了,其最后的归宿可能是修道或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终非我辈凡人所能消受。以法、意、德三国之乐观之,则意人之乐所重之感性偏于直接,聆久后必生乏意,德人之乐精神性过重,聆之久则形销骨立,其于愉悦人心方面终显不耐。唯法人之乐,游走于精神与感性之间,于渐进走火入魔之际翩然返回宫闱,又于感性偏向太过之际回返园林,其于感觉与精神间不温不火,意蕴十足,其为人性之最佳况味也。近与高人聊天,其谓法国文化为“感觉之微积分”,实乃至论也。法人之葡萄酒、之香梹、之香水,皆此之韵也,正合我天朝孔老夫子之“哀而不伤,好色而不淫”之标准也。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5#

用现在的眼光看个个都风雅,后退40年个个够枪毙。再退400年个个活神仙。
TOP
26#

法国巴洛克应该是高贵华丽。说到雅,倒是中国古乐更加符合。不过,每个人对雅的概念和理解不同,自然会有差别。也没必要争个高下吧。
TOP
27#

本来是谈法国 古乐之类的,我也不懂就听过些库普兰的钢琴作品。大家对库普兰家族有好的介绍不?呵呵

但之后的回帖涉及到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其实是两个文化的横向比较。

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只能说是红色包装纸下的半成品+腐质品,往通俗的说就是有20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模式。再往明了的说,基本和中国古代的思维思考方式没太多的关系了。你不得不承认里里外外都验证了一个新词---香蕉人。

五胡乱华屠北方汉人几近绝种,辽,金,元,清,压制汉族文化的措施很多很多了,明朝只不过是汉文化最后次微微的闪动。所以许多汉人官方文化都转入民间了。到清朝的时候拿得出手的除了民间戏曲的俗文化,其他几乎都无从可考了。即这么衰微的情况下,五四运动先冲动的阉割一把,之后文化革大命更是暴动的一锅端。

这样的文化断层几乎是不能修补的,所以文化的真空下,日本,欧美资本主义文化输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个民族从秦朝开始就喜欢烧书,烧宫殿。。。。。

有几个人能说自己听懂或者说仔细听过段时间古琴。大编制的音乐现在只能在道教的一些斋醮科仪里看到了。文G时期全国道教信徒不过千人,远远够不上世界第五大宗教的称号。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在道教,虽然有迷信和杂而多端得地方,但是这个就是中国的文化主体。

扯远了,所以去年我在办古典音乐活动时候看到有那么多学生在参与,我就感到事态比我想象的乐观。转而我就让自己徐研究自己中国的文化,我就从先秦诸子百家入手,主要是道家(和道教千丝万缕,但实际上一个是哲学,一个是宗教)。你说一个外国人跑你国家来就只能了解到过年包饺子的民俗文化?》小日本已经把礼 学过去了,自称守之邦。老子德篇第一章就写了失道而有德,失德而有仁,失仁而有义,失义而有礼,人家就学的最末学--礼就能搞如此之好!我们自己现在办个祭祀老祖宗的事情还要遮遮掩掩。

坛子里我也不知道多少人看懂易经,就我研究道家可以和大家分享下心得,庄子,列子,杨子,都是比较注重个人修养,而往大体的说,黄学,文子,杂家(多以道为中坚,譬如吕览,淮南)都是注重政权治理的。再者黄帝的大臣 力牧,商朝的 伊尹 辛甲,周朝 周公旦,太公 吕尚,鬻子,春秋的管仲 范蠡,汉朝 张良 东方朔,三国 曹操 诸葛亮,魏晋名士,等等道家式的人物,对我们今日还是有巨大的借鉴意义的。

扯远了,想了解中国音乐,亚马逊上就有不少相关书籍的。譬如道乐通论还附有CD,可以自己研究。文化这个东西是靠人去传,人去推的。看看积极的西方人传教士,我们中国人太被动了。有几个人走出去弘扬自己文化?日本人这方面想的很多,他饭店即洗澡好后就是和服式的睡衣,两杯小煎茶,等等。如果从我们这代人开始努力重拾起来,那么中国文化还是有被救起的希望的,不然也就只能被动的被西化。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28#

回复 27# vadervader 的帖子

谢谢V兄在我的帖子里说这么多,受教了。我说什么只从享受的角度,大文化的东西太复杂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9#

慢慢感受,细水长流,终有新果!




















打了个岔,继续听风雅!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1-04-06 14:22:07
TOP
30#

回复 29# 时光车间 的帖子

谢时光兄好图,时光兄这是真雅!倾慕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1#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3-24 20:43:00 发表
接着讲呀,看了《玛姬丝(路易十四的情人)》,正好对吕利、拉莫的法国古雅来兴趣呢!

Alia Vox
Cat#:AV9701 (CD)
MARQUISE - Bande Originale du Film
Artist:Le Concert Des Nations - Jordi Savall
Details:電影原聲帶<瑪絲> ( 又名 : <路易十四的情婦> )
薩瓦爾 (Savall)指揮 Le Cconcert des Nations古樂團
精心選用/ 改編十八世紀法國音樂家:呂利(Lully), 馬雷斯(Marais)…等名家作品,曲風優雅動人
黃金陣容演出,默契十足
音樂質感一流;音色暖通透
法國原裝進口
av970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4/8 10:42:06 上传)

av9701.jpg

TOP
32#

回复 24# shenming 的帖子

为毛全欧洲都公认法国人是最“风骚”的?
或者“淫荡”二字更贴切。

其实我倒觉得法国人在文化上无非是剽窃意大利人的一群贼而已,
包括“风骚”与“淫荡”。
看前面 黑洞洞 定是那贼巢穴
待俺赶上前去 杀他个干干 净...呃...净
TOP
33#

回复 32# lesbos 的帖子

雷兄所言极是。库泊兰的室内乐,最纯正的法国品味,古乐极致,风雅标本——库的音乐当时就是法国音乐的风向标。
调整大小 P100057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4/13 12:04:04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577.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1-04-13 12:04:04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4#

法国巴洛克:凡尔赛音乐200年

这套一共20张碟,CD1和CD2是路易十三
调整大小 P100065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6/3 12:11:45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658.JPG

调整大小 P1000653.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6/3 12:11:45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653.JPG

调整大小 P100065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6/3 12:11:45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659.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1-06-03 12:11:45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5#

也推介ALIA VOX (2011/6  NEW)AVSA9882(2SACD=1SACD价)
http://sunrisemusic.com.hk/page.php?title=products-details&cat=AVSA9882
AVSA988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6/3 13:12:57 上传)

AVSA9882.JPG

TOP
36#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4-9 9:27:00 发表
从您儿这儿学到不少知识,谢谢!您不断说到的天朝古乐,有没有能听到的,让咱见识见识;如果现在听不到,再说什么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我年轻时喜听中国箫,那时同宿舍有一哥们一到雨天就拿出那玩艺整两下,那种意境真把我迷住了,但是你要说还有什么耐听的曲子,恐怕也是没有。还有,就说古筝这种乐器,那声音还是蛮“好听”的,我觉得比西方的琉特琴差不到哪去,可是没有耐听的曲子呀。这就是中国音乐的问题(我还想加上这句尾巴,

惊世骇俗的高见啊!
TOP
37#

原帖由 fetonte 于 2009-4-9 12:04:00 发表
仁兄此说仍有些独断之病,第一音乐方面整理国故的工作,还是有人在做的,而这方面的音像出版物也不是没有,只是仁兄未加留意而已,因此,从“没有”的基础上引发出的一切论点观点,都不具备成立的基础。其次,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主要方式未必是录音与发行唱片,就以古琴与昆曲为例,不少城市都有琴社曲社之类组织,许多资深爱好者的爱好方式比纯粹的欣赏更进一步的亲身实践,若能自弹自唱,CD之类相对而言就是比较次要的选择了,

支持,乐迷比起其他艺术门类所迷者(戏迷还可唱两嗓子呢),软肋之一就是鲜有能亲自操作从内里体会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