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讨hifi音响声音量感平衡 -兼回“团团圆圆”先生 [复制链接]

查看: 1492|回复: 0
1#
音响声音在全频范围的量感平衡,是评价音响系统一个重要听感评价指标。如果从hifi的角度去评价,音响系统的声音量感不平衡,对于这
系统的调音是否正确,应该是一票否决。音响只有在声音量感平衡后,才能够比较正确的出现和评价其他指标。如声音的音质、音色、厚度、
结像力,密度、重量感、通透等等。
   音响声音的厚度,是量感平衡评价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音响的其他听感评价指标,如高低频延伸, 细节、解析力等都比较容易表述和
分辨,声音的厚度有一个比较宽的范围,对于一个特定的乐器、人声声音的厚度在这个范围中的一个点上,音响出声音的厚度在这个点上,才
是正确的。薄一点,厚一点,就不是这个乐器、人声了。再加上大多数发烧友当然包括我了,对录音的乐器和人声不熟悉,正确调整音响系统
以符合录音原声的厚度,是比较难的事情。hifi音响追求的是高度保真,如果声音偏薄,只从听感讲,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声音会不会比原声
偏厚、量感偏大呢,是不会偏厚的。音响有一个特点,音响声音的量感比录音软件给的逐渐多了,声音会有逐渐从紧到硬的变化,这样的声音
不好听,很容易辨别出来。音响声音的量感比录音软件给的少了,音响声音会有逐渐从软到虚的变化,这样的声音不大容易辨别。有的发烧友
喜欢软一点的声音。这要尊重个人的喜好,但不能算是hifi。
   如何正确判断音响声音的中频厚度呢,我们对原来的乐器、人声不熟悉。很难说得准确。有一个录音师要工作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张碟,这
张碟是他老婆的声音,以这张碟为准正确录音,中频、低高频的声音的厚度是比较正确了,但也很难保证其他频段声音的量感正确。我认为,
这个录音师还是敬业的。
   一般情况下,音响声音 六个频段的中值频点声音的厚度比较正确了,全频声音的量感平衡也就算不错了。
   更力刘先生说,“音响系统正确调音,如果能从各个频段声音量感从偏紧位置回一点,这样的声音量感平衡,就和录音师的原创差不了多少
。”这个道理说的是音响的一个特点,可以用来做选购音响器材、线材的参考,周边搭配相同条件,其他听感指标相差不大,全频声音厚的要
比薄的好。音响系统的评价也是这样。要注意的是,声音偏紧的感觉像量感不够,声音偏松的的感觉像厚度不错。
   炎黄第一鼓第二首乐曲是镲,开头几秒钟的声音对中频的量感比较敏感,量感少了一点,镲的频谱中低频少了,声音会散。“伶歌”这张碟
是国内录的少见的好碟,录音的分析力非常好。第三首伴奏的大提琴声音,对中频的量感也比较敏感,中频量感有一点偏差,琴箱和琴弦声音
量感的比例就有变化。碟介绍大提琴声音是“深沉婉转”,“深沉”是大提琴琴箱声音的充份,“婉转”是音乐家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倒是
发烧友最熟悉的人声的厚薄不能比较正确的说是不是。
   还是老话题,音响系统正确调音,基础是功放和音箱的参数正确搭配,关键是音响线材。
   有不对的地方,请发烧友指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