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萨瑟兰的露契亚... [复制链接]

查看: 6532|回复: 34
11#

是啊,萨瑟兰的发音确实是差一些。卡拉丝的Lucia主要考虑是录音不好,很多细节都听不到。等这部剧听熟了肯定会听一听。
我之前看到过一张萨瑟兰的Lucia剧照,是演出现场拍摄的,确实是比较恐怖。幸好CD不用看的,也就不管那么多了。哈哈
TOP
12#

历史规律是从梅尔芭以降,英语国家出过无数的顶尖的歌唱家,梅尔芭的成就是开天辟地和后无来者的成就,同样,萨瑟兰的成就是将二十世纪美声歌剧推向顶峰。
萨瑟兰的发音以元音o、e为母音,这是她接受声乐训练是形成的一个“不良”习惯,为什么遗留到贯穿她舞台生涯的始终,是因为萨瑟兰过分追求元音、尾音的饱满和气息贯通所致,毛病出在萨瑟兰过分讲究声音的饱满、圆润上了。尽管有时有千篇一律和含混不清的毛病,但萨瑟兰的声音无疑是“美”的,是符合美声歌剧的原则的。萨瑟兰的演唱也是围绕着美声歌剧前后的剧目演唱的,她几乎从不演唱普契尼也就是她从不破坏自己的声音的必然,萨瑟兰保有嗓音长达30年不能不说是声乐的一个奇迹。她两个版本的《露契娅》应该是各有千秋,两版中萨瑟兰音色更玲珑清亮的是前一个,但后一版中由于有帕瓦罗蒂的加入而使得捧哏逗哏旗鼓相当而成为绚烂的美声飨宴。
Donizetti Lucia di Lammermoor-Sutherland(London NB).jpg (, 下载次数:115)

jpg(2009/3/1 8:57:12 上传)

Donizetti Lucia di Lammermoor-Sutherland(London NB).jpg

Donizetti-Lucia di Lammermoor-Sutherland,Pavarotti,Bonynge(Decca).jpg (, 下载次数:116)

jpg(2009/3/1 8:57:12 上传)

Donizetti-Lucia di Lammermoor-Sutherland,Pavarotti,Bonynge(Decca).jpg

超级歌剧迷
TOP
13#

啊,听了ylinliulin一说,看来两版都要听听看了...哈哈
TOP
14#

历史规律是从梅尔芭以降,英语国家出过无数的顶尖的歌唱家,梅尔芭的成就是开天辟地和后无来者的成就,同样,萨瑟兰的成就是将二十世纪美声歌剧推向顶峰。
————————————
大错特错。
且不说从失真严重的机械录音上能够欣赏到什么“顶尖”的演唱艺术,就这批AOWP(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清教徒)出生的“奇才”而言,他们完全是为美声而美声,就事论事,搞感官刺激,这种传统是来源于英国薄弱的艺术基础(除文学外),和特别薄弱的音乐基础(埃尔加之前没有大作曲家),更是基于英语作为一种“不能歌唱的语言”对他们先天带来的缺陷。
简而言之,卡拉丝是上帝赋予的天才,而萨瑟兰等等则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究竟是匠气十足的“戏呆子”。
TOP
15#

哇哈哈,萨瑟兰的题目一出,各位大家纷纷发言,受教了!
我非常喜欢萨瑟兰,被她完美的花枪和音准所吸引,不过,作为一个声乐的门外汉,我最看重的还是一个声乐家声音里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可以理解为品格,层次等等,据说美国有位话剧家,读电话簿也能把你感动的热泪盈眶,我就喜欢这样的,相比较,卡拉斯和萨瑟兰无疑是具有这样水平的人,说实话,在我眼中,在这方面,卡巴耶还比太巴尔迪强一点点呢,一首光明的天使,萨瑟兰和卡纳娃高下立判,现在的歌手啊,真是。。。。。。一句话:气质声音的气质太差!
    我喜欢听声乐作品,现在新出的声乐家我也很关心,冯沃特算是现在的大家吧,我听了一些,声音的气质比较接近那个年代的声乐家了,但AB比较下,仍然较差。音乐的大氛围变了,一个小我,又怎么能改变呢?
TOP
16#

萨瑟兰的稍晚期作品在吐字方面更加不如从前,而且气息也有一点问题,然而,美声依旧,还是很喜欢,她的唱片买了CD还要买LP,晕死!
   听说现在的波翠科还有鲍尔金娜不错,有机会听听,还有那位是比较出色的,大家推荐一下吧。乔治乌就不用了。
TOP
17#

回14F:
我想在当时几乎被德奥垄断的音乐领域,无论哪个国家与其相比,作曲家的数量都不能说是多。另,我个人感觉thrones先生似乎有对卡拉丝有些拔高。
TOP
18#

非黑即白的悖论

完全陷入了非黑即白的悖论,何苦!卡拉斯是独一无二,但无可否认卡拉斯也有自己的局限,卡拉斯自己对自身和她人的成就也有清醒的认识,卡拉斯如日中天之时尚不能盖过苔巴尔迪的光芒,卡拉斯也对萨瑟兰在《诺尔玛》上的辉煌成功喜从心上。很多时候陷入唯是论是危险的,因为艺术讲的是百花齐放,没有任何一种艺术逃脱这种规律。卡拉斯的艺术我早就有过数个帖子详尽评述过了,相反,我倒是一直亏欠苔巴尔迪和萨瑟兰这二位很久了。
声乐家是很讲究系出名门和家学渊源,梅尔芭的成就和败落历史已经做出公正的评价,至于她的艺术在今天只能通过早期的腊盘录音和腊桶录音、钢丝录音等媒介来欣赏只能说是今人的悲哀,并不能因为我们无法窥探她惊人艺术的全貌就否认她当年在全球的辉煌,要知道那是珍妮·林德仍令人记忆犹新和阿德琳娜·帕蒂仍在世的时代。卡鲁索和梅尔芭像两面旗帜,引领了二十世纪声乐艺术的方向,历史就是历史,无法更改和漠视。为什么刨出这些历史上的陈芝麻烂谷子,是因为有“艺术基础”这一说,没有真正读懂声乐艺术历史的时候,也许并不能懂得帕蒂、梅尔芭对二十世纪的珍贵意义。美声艺术的真正复兴、真正人文化、真正向“匠气”说“不”的反动也就是从她们开始的。至于家学,那就更差之千里了,梅尔芭之家学那和盎格鲁-撒克逊是毫无关联,仔细了解一下历史和艺术家生平,或许会对有时候的想当然和武断有些提醒。
Melba,2.jpg (, 下载次数:95)

jpg(2009/3/1 9:38:02 上传)

Melba,2.jpg

超级歌剧迷
TOP
19#

梅、萨等当然已是优秀的歌唱家,这是不容置疑的。至少萨和她的先生搞了那么多的考据,挖掘了那么多失传的东西,就很不容易啦,就比卡拉丝强!
但萨瑟兰是不是如同卡拉丝那样的ICON呢?我看还不是。平心而论卡的演唱有时显然比萨来得粗,那有萨打磨得那么光滑?
但是歌剧除了是声音的艺术外,也是戏剧的艺术。有时萨为了达到演唱效果,很会弄一点
trick,就拿《茶花女》来说,第二次录音就更有代表性,第一幕只是为了Samper libera那“辉煌”的一刻,而卡拉丝的录音(EMI,特别是里斯本现场版),显然就比较自然了,连贯性好。总之,萨是字斟句酌,卡是浑然天成的。换而言之萨更是一个“录音室歌唱家,她的现场演出是比不过卡的,虽然她可以在技术上有所“超越”。

音乐是天才的艺术,后天可以弥补技术上的问题,但不能成大家。这也是所有艺术共通的规律。
最后编辑THRONES 最后编辑于 2009-03-01 10:00:29
TOP
20#

回复 19# THRONES 的帖子

音乐是否真是天才的艺术?恐怕也未必。不少音乐家天生愚钝,但成就斐然。
说到现场演出,可以比过卡拉丝的,又有谁呢?决不止萨瑟兰一人。但也不能因此就推出她不是大家呀。
我认为,讨论某种艺术上的成就,还是不能和种族、出身之类的因素扯上关系的好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